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永遠的羅馬戀人 | 奧黛麗·赫本與格里高利·派克(2)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12-27 01:53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4

  

  就在派克因為婚姻的失敗而焦頭爛額的時候,赫本與梅爾之間的愛情卻逐日升溫。

  赫本與第一任老公梅爾

  在梅爾·費勒看似體貼的表象之下,隱藏著一顆工作狂的內心。自從與梅爾相識之後,赫本發現,他幾乎和自己一樣,總是在忙碌著,很少見到他休息。

  儘管如此,赫本依然被梅爾身上散發出來的成熟男人的魅力所吸引。梅爾的魅力,來自他豐富的生活閱歷。他的身上,混合著兩個國家的血統。他的父親是西班牙人,母親是愛爾蘭籍美國人。梅爾彷彿就是為了表演事業而生,在普林斯頓大學讀書期間,他就瘋狂迷戀上了話劇,因為種種原因,梅爾並未完成學業,因為輟學,也讓他體驗了更加豐富的人生。

  他寫過小說,也在百老匯表演過舞蹈,靠微薄的收入維持生計。然而這並不是最糟糕的經歷,無情的命運又親手將他送入了人生的最低谷,一場小兒麻痹症差一點斷送了他的演繹生涯。不過梅爾並不因此而放棄,他每天都握著熨斗拚命練習萎縮的右臂,終於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右臂恢復了正常。

  人生的軌跡,就是一段段波折的曲線。當曲線走向谷底,終將反彈,朝著巔峰的方向一路上揚。在好萊塢,梅爾獲得了一次揚名的機會,在《失去的分界線》中,他扮演了一名黑人醫生,終於一舉成名,梅爾·費勒,成為一個眾人皆知的名字。

  

  梅爾的才華與幽默深深地吸引著奧黛麗·赫本,而赫本的聰明與美麗,也讓梅爾將她視為一名從夢中走來的情人。每當兩個人在一起,便總是有著說不完的話題,赫本對梅爾演過的電影角色如數家珍,無論是《兇猛的牛群》中的鬥牛士,還是《虛張聲勢的膽小鬼》中的惡棍,她總能和梅爾深刻地探討一番,發表著自己對電影的看法,聽著她頗有思想的見解,看著她快樂的臉龐,梅爾對這個如同天使般美好的女孩更加傾心。

  也許,赫本對梅爾的依戀,更多的是源自他身上散發出的成熟氣息。父親的離家出走,是赫本童年時期一抹揮之不去的陰影。因此,長大后的她,更喜歡和比自己大一些的男人親近。從成熟的男人身上,她似乎可以體會到只有父親才能帶來的安全感。他們的體貼與呵護,也能讓她的心中感到陣陣暖意。

  這樣的感情,她從派克的身上也同樣能夠感受到。然而,派克尚有婚姻在身,因為不願意褻瀆這份純潔的情感,他願意親手將愛情轉變為友情。介紹赫本與梅爾認識,正是出於派克的一份私心,他希望自己的好友能夠給予他的天使溫暖的呵護,看到赫本幸福,派克才能安心。

  派克與赫本並未因為結束了《羅馬假日》的拍攝而中斷聯繫,他們已經成為最好的朋友,可以說是知己。派克能夠感受到赫本對梅爾的感情,於是他鼓勵赫本主動給梅爾打電話,希望梅爾能夠圓了她想擁有一個家庭的美夢。

  也許是因愛成害,因為太希望赫本能夠得到幸福,派克忘記了考慮兩個人的個性中是否有相配的因子,也從未想過,對於赫本來說,梅爾根本就不是那個可供她停靠的避風港。

  當時的梅爾,已經有過兩段失敗的婚姻,並且,比赫本大十二歲的他,還是四個孩子的父親。然而在沉浸於愛河的赫本眼中,如此豐富的情史,反而讓梅爾變得更加有魅力,她總是試著在梅爾的眼神中尋找父親般的關愛,並且刻意地忽略了其他的雜質,深深地陶醉於梅爾的英俊與體貼當中。

  

  於是,他們相愛了,並且很快開始了話劇《美人魚》的合作。赫本甚至認為,是梅爾為她帶來了好運,因為在《美人魚》第一次公演的當晚,她就接到了經紀人打來的電話,通知她,由她主演的電影《龍鳳配》在加利福尼亞的首映非常成功,人們不僅讚美她的美貌,對她的演技也十分認可。

  梅爾也為赫本感到高興,然而面對從四面八方湧來的讚譽,赫本依然難得地保持著頭腦的冷靜。赫本對梅爾說,她覺得《龍鳳配》的第一幕劇情有些拖沓。在電影事業上,赫本總是表現著獨有的理智與淡定;可惜,在梅爾面前,她卻將理智統統拋諸腦後,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這段披著美麗外衣的愛情中。

  

  5

  

  想要緊握住一段時光,必然會牽扯出一段傷心的回憶。

  回憶的邊緣,總有甜蜜的相遇,更有傷痛的別離。

  也許,那一場不該發生的相遇,就是別離的開始,轉身後的每一步都走得那樣艱難,哪裡還有暇顧及身旁的風景是否美麗?

  身為演員的赫本和梅爾,日子總是在忙碌中度過,兒子肖恩也隨著他們一道,把家搬來搬去。四歲,正是小孩子學習語言的最好年紀,為了兒子的上學問題,赫本又犯了難。

  她是那樣喜歡伯根斯托克這個地方,美中不足的是,這裡的小學全部是德語學校。因為經歷過戰爭,赫本對德語沒有太多好感。她無論如何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成為一個說德語的人,為了兒子,她只好離開這個美好的地方。

  赫本對新房子的要求很高,一連找了幾個月,才終於找到一個滿意的住所。雖然離開了伯根斯托克,卻並沒有離開瑞士,他們的新家在托洛肯納茲小村,是一座建於16世紀的古老而美麗的房子。

  買下這座房子時,他們連同房子周圍的小果園也一同買了下來,然後又對房子進行了重新裝修。為了做到低調,赫本將房子的外觀裝修得十分簡樸,而室內才是真正的奢華。整棟房子的裝修都是由她親手設計,房間中的傢具和擺設全部來自世界各地,珍貴的奢侈品數不勝數。她將自己的家打造成了一個貴族的住所,可是住在裡面的人,依然難掩內心的空虛。

  

  就在這時,電影《偷龍轉鳳》的劇本送到了赫本的手中,導演依然是執導過《羅馬假日》的威廉·惠勒。為了填補心靈的空虛,赫本不顧這個劇本的粗製濫造,接下了影片中的角色。直到來到拍攝地點巴黎,她才終於意識到,自己已經徹底離不開家庭,離不開丈夫,更離不開兒子。

  演藝生涯可以讓她獲得事業上的榮耀,卻也很可能將她好不容易組建起的家庭毀於一旦。為了多一些時間與家人相伴,赫本開始了兩頭跑的日子。周一到周五,她待在巴黎拍戲,周五的晚上就飛回家,儘可能地和兒子多待一會,到了周日的晚上,再飛回巴黎繼續拍戲。

  這部講述一個偷東西的故事的電影,在拍攝時卻真的發生了失竊案,先是兩件值錢的鵝頸花瓶被偷走,接著又有一群人偷走了劇組人員的工資名單。

  這讓赫本更加擔心兒子會遭到綁架,為了讓肖恩的容貌不在任何媒體上出現,她明令禁止,任何人都不許給肖恩拍照。可是那些小報記者總是讓人防不勝防,他們偷偷地拍到了肖恩的照片,儘管赫本想要花重金贖回這些照片,也已經無濟於事。

  於是,她的恐慌情緒更加嚴重。只要她不在家裡,就會請專門的保鏢來保護肖恩的安全,還有專門的保鏢護送肖恩去上學。她甚至請來了瑞士警察專門監視她的房子,任何可疑的人都無法靠近。

  即便將保護措施做得如此周到,赫本還是會在晚上做惡夢,夢見肖恩遭到了綁架,只要肖恩不在身邊,她幾乎一刻都睡不安穩,緊張焦慮的情緒愈發嚴重。

  有了保鏢和警察的守護似乎還不夠,赫本又突發奇想地買來一條日耳曼牧羊犬,希望這條訓練有素的狗能保護肖恩。可是,這條狗卻有些過度忠誠,任何接近肖恩的人,都被它當做可疑對象,肖恩的許多小夥伴都被它咬過。

  肖恩在新家好不容易結識的小朋友們,再也不敢靠近他。一見到赫本,肖恩就大哭著求媽媽把狗送走,赫本只好又換了一條溫順的澳洲牧羊犬,小夥伴們才終於回到肖恩的身邊。

  

  為了挽回梅爾的心,赫本一直在嘗試著種種努力。她認為,回歸家庭是最好的方式。因此,只要是不拍戲的時候,她就會像一個普通的居家女人一樣,戴著一塊白頭巾,在自家的花園裡侍弄花草。

  此刻,她的身體里也有一個小生命與那些植物共同生長著,她本打算再給肖恩生下一個弟弟或妹妹作為童年的玩伴,不幸的是,她的身體還是太弱,再一次流產了。

  

  6

  

  再多的掌聲,終有一日會歸於沉寂;再美的花朵,終有一日會全部凋零。降落在人間的天使,走下燈火璀璨的舞台,又即將承載起一份生命的厚重。在我看來,老年的赫本其實最美麗!

  找到了生命中最珍貴的感情之後,奧黛麗·赫本幾乎不會再接下送上門來的電影劇本,然而,這個降落在人間的天使,註定要以一個天使的形象,為自己的演藝生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點。

  1989年,奧黛麗·赫本出演了電影《直到永遠》,在其中扮演了一個真正的天使。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男主人公彼得喜歡刺激的生活,身為飛行員的他不幸在一次行動中犧牲。一位美麗的天使將彼得的靈魂帶回到女友的身邊,雖然人們既聽不見他的聲音也看不見他,但是彼得用心靈間的感應幫助女友過上了全新的生活。

  

  《直到永遠》的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是奧黛麗·赫本最忠實的粉絲,小時候還因為偷偷跑出去看她主演的電影《甜姐兒》,被父母狠狠地罵了一頓。成為導演之後,他一直渴望能夠與赫本合作,卻沒想到,他導演的這部電影,成為赫本在電影圈的收官之作。

  從在電影《荷蘭七課》中出演空姐開始,奧黛麗·赫本一共在二十五部電影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她塑造的每一個形象,都成為大銀幕上的經典。

  她的電影生命,就像她出演的最後一部電影片名一樣,《直到永遠》,永遠都不會被世人遺忘。

  結束了這部電影的拍攝,赫本全心全意投入到了家庭當中。她認為,是羅伯特給了她最溫暖的歸宿,只要與羅伯特在一起,她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就都在洋溢著幸福。

  她的好友伊娃·嘉寶曾說:「羅伯特讓奧黛麗特別開心。我和奧黛麗在選擇愛人方面都很失敗,很多男演員也有同樣的問題,因為我們沒有時間做出選擇。

  但是羅伯特非常優秀,他有受歐洲文化熏陶的修養,溫文爾雅,從各個方面講都是一個真正的紳士。」

  活著的人,不僅是為了生存,更多的時候,是要用善良的內心,去證明世界的美麗。與永恆的愛相比,生命不過是短暫的一瞬。那些身處逆境的人,太需要善良的人去默默關心,用溫暖的陽光去驅散漫天的風雨。

  赫本有一顆如同天使般善良的心,因為自幼經歷過戰爭與飢餓,她無法忍受世界上還有人正在忍受戰爭和飢餓的折磨,尤其是看到那些在死亡邊緣苦苦掙扎的孩子,她的心簡直比刀割還要難受。

  赫本曾經說過:「如果你在任何時候需要一隻手來幫助你,你可以在自己每條手臂的末端找到它。隨著你的成長,你會發現你有兩隻手,一隻用來幫助自己,另一隻用來幫助別人。」

  善良,已不僅是赫本的個性,更是她餘生的使命,她要將全部的愛,送給那些在苦難地區里貧病交加的孩子們。苦難的童年讓赫本深知缺乏關愛的滋味,不完整的家庭讓她無法成為一個在幸福中長大的孩子。

  

  因此,在結婚時,赫本曾經發誓,一旦自己有孩子,一定要給他全部的愛,不會讓自己童年時經歷的悲劇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然而,命運的一次次捉弄,讓赫本沒有實現給孩子一個完整家庭的承諾。

  不過,相對那些隨時都面臨著死亡威脅的孩子們來說,赫本和兩個兒子的童年實在是幸運太多。雖然赫本也曾經在戰爭中衣食無著,不過,她幸運地得到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救助,她深切體會到了幫助的力量,並且在心中悄悄許下誓言:「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赫本就對孩子有著天生的親切感。看到長得漂亮的嬰兒,自己還是個孩子的赫本,會喜愛得把嬰兒抱在懷裡,稚嫩的雙眼中充滿了愛的光芒。結婚之後,她不僅愛自己的孩子,更是將所有的孩子,都當成自己關愛的對象。她說:「我生命中的夢想之一就是擁有自己的孩子,我現在擁有兩個出色的兒子,這讓我很幸福。人們不僅有被愛的需要,同時也有付出愛的衝動,這也是一種需要。」

  雖然赫本在晚年終於找到了靈魂伴侶,但遺憾的是,因為年齡原因和身體原因,她和羅伯特沒有辦法擁有一個屬於他們兩人的孩子,心中有愛的兩個人,將愛奉獻給了更多的孩子。

  

  1987年10月,赫本與羅伯特在表哥范烏弗爾德的邀請下來到了澳門,范烏弗爾德曾經擔任過荷蘭駐葡萄牙大使,這一次前往澳門,是出席一場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舉辦的募捐音樂會。在音樂會上,赫本以個人的名義發表了一場聲情並茂的演講。

  她言語中對兒童深切的關愛,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尤其是當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高級總裁詹姆斯·格蘭特,他一下子就認定,赫本是擔任慈善大使的最佳人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4: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