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永遠的羅馬戀人 | 奧黛麗·赫本與格里高利·派克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12-27 01:52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繁華人間,承載著一個又一個奼紫嫣紅的夢。上帝用畫筆為人間的夢塗抹上色彩,卻偏偏在比利時的上空騰出了大量留白。因為在這裡,一個最純粹潔白的美夢,即將誕生。

  初夏的季節,就連空氣中都瀰漫著淡淡的馨香。1929年的初夏,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迎來了初夏的暖陽。相比於往年,布魯塞爾這一年的初夏,似乎擁有了更加純凈的色調,藍得透徹的天幕,在不經意的瞬間劃下一抹溫柔。

  沒有人知道,一名天使即將在這個時節降臨人間,布魯塞爾,正是上帝為她精挑細選的人間天堂。

  1929年5月4日,隨著一聲嘹亮的嬰兒啼哭,這名天使終於降臨 在了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她帶著天使特有的美麗容顏,躺在了一張柔軟舒適的小床上。她的降生,似乎為布魯塞爾的初夏,鍍上了一層金色的暖陽,除了純凈與美好,人們再也找不到任何形容詞,去形容這名初來人間的女嬰。整個比利時的上空,都隨著她的降生,充滿了靜謐與詳和。在這片瀰漫著藝術與浪漫氣息的國度里,每個人的身上都流露出優雅的氣質,然而除了優雅,女嬰降臨的家庭,更為她提供了高貴的身份與安逸的生活。

  

  這個以「魯斯頓」為姓氏的家庭,是當地極為富裕的一戶人家。家人為女嬰取名「奧黛麗·凱瑟琳·魯斯頓」,不久之後,父親發現在祖先的姓氏中,曾經含有「赫本」,於是,便又將這兩個字加入了女兒的姓氏當中,如此一來,女嬰便擁有了一個長長的名字——「奧黛麗·凱瑟琳·范·赫姆斯特拉·赫本-魯斯頓」(Audrey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這個複雜的名字在後來得到了簡化,於是,「奧黛麗·赫本」成為了這名女嬰的名字。二十年後,這個名字變成了一種風格,甚至是一種代表著美麗、優雅、高貴的符號,直到如今,整個世界依然對這個名字念念不忘。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奧黛麗·赫本就展露出了極高的藝術天賦,尤其對音樂和舞蹈十分喜愛。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受到母親的影響。一次,當母親在家中播放悠揚的音樂時,奧黛麗·赫本帶著天真的表情問母親,音樂有什麼用,母親告訴她,聽音樂是為了跳舞。

  也許是受到母親這句話的啟發,每當聽到音樂響起,奧黛麗·赫本總是隨著音樂揮舞起一雙稚嫩的小手,每一個動作,都能跟得上音樂的節奏。小小的她還沒有意識到,她對於音樂和舞蹈的痴迷,正是從那時起,就已經在內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

  充滿著浪漫氣息的布魯塞爾,為奧黛麗·赫本的成長提供了一片藝術的土壤。在那裡,隨處都可以聽到好聽的音樂,她似乎對古典音樂尤為喜愛,每當家中的留聲機中傳來古典音樂的曲調,她的臉上馬上就會呈現出孩子獨有的喜悅,長長的睫毛隨著大眼睛的眨動忽閃忽閃,紅紅的臉蛋上掛著迷人的笑容,任誰看了都會為之沉醉。

  身旁變換的季節,難以抵擋奧黛麗·赫本在人間的耀眼。她在凝香的歲月中兀自陶醉,舞出了專屬於自己的、夢幻的浪漫。降落到人間的天使,似乎生來就要肩負起上帝交付的使命,也註定不會像常人一樣,平庸地度過一生。六歲的奧黛麗·赫本,過早地經歷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挫折,父親為了追隨他狂熱信奉的納粹主義,決然地離開了這個家。崩塌了一角的天空還沒有來得及修補,隨之而來的一場世界大戰更是將她安穩的家園徹底摧毀。

  

  於是,奧黛麗·赫本隨著母親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童年生活,在硝煙瀰漫的舞台上,她用踮起的足尖,舞出只有她一個人的獨幕劇。童年的一切遭遇,彷彿是天使在人間必將接受的磨練。當她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時,她將在逆境中破繭重生。

  她是那樣地熱愛芭蕾舞,卻貧窮到買不起一雙像樣的舞鞋,一雙磨不破的木頭舞鞋,無數次地磨破了她的腳趾。每一次踮起足尖,伴隨的都是刺骨的疼痛。戰爭讓奧黛麗·赫本一下子徹底告別了曾經安逸的生活,為了補貼家用,她不得不靠教人跳舞,賺取有限的薪水。即便納粹分子製造出的恐怖氣氛籠罩著整個城市的上空,她也從未想過放棄自己的芭蕾夢。

  她曾經說:「我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即使在槍炮聲和殺戮面前,我還是會始終沉浸在最初的夢想里——我的音樂、我的芭蕾……」

  

  2

  

  生命是一場最美好的相遇,在相遇之前,每個人都沿著各自的軌跡演繹人生,當兩條不同的軌道在某一處相交,便註定會碰撞出一場燦爛的火花。可惜,相遇,並不是故事的結尾,而是一場分離的開端。

  奧黛麗·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因為《羅馬假日》而相識,那時的她,是一名初出茅廬的小女孩,而他,是萬人敬仰的大明星;她有著一場定下婚約卻遙遙無期的婚禮,他有一段結合多年卻已支離破碎的婚姻。

  

  也許就連他們自己也無法說清,兩個人之間那朦朧的情感究竟算不算是愛情,如果非要為這段感情下一個愛情的定義,那麼這段愛情還來不及開始,便已匆匆結束。

  在一開始,奧黛麗·赫本將這個大自己十三歲的男人視為偶像,如同眾多的女粉絲一樣,看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崇拜與仰慕。而派克眼中的她,是個美麗卻不自信的小女孩,他如同一個長輩一般對這個女孩十分疼愛,在派克的面前,赫本就像一個天真的孩子,隨時隨地釋放出快樂的因子,卻又在電影開拍的時刻,表現出一個小女人的優雅與嫵媚。

  格里高利·派克的身上,承載了世人太多的溢美之詞,人們說他是世界上最英俊的男人,他舉止優雅,氣質謙和,分明就是一個紳士,而他臉上剛毅的線條,又使他看上去彷彿一名剛直不阿的英雄。而派克眼中的赫本,就是一個心思純凈的孩子,如同天使般的外表之下,也同樣有著一顆如同天使般善良的心靈。

  在派克面前,赫本總是保持著得體的舉止,然而這絲毫無法掩蓋她時不時就會冒出的孩子氣,尤其是當她的睫毛隨著眼睛的開合忽閃忽閃的時候,一種溫柔的情感在派克心中緩緩升騰。派克對赫本的情感從最初的憐愛漸漸變為欣賞,他注意到,她堅毅的表情背後,暗藏著一份不為外人道來的憂傷。正是這一抹淡淡的憂傷,讓他想要保護這個單薄瘦弱的女孩子,不僅是在電影中給予她表演技巧的指點,在生活中也會對她多加寬慰。

  兩個人似乎在不知不覺間,將電影中的情感帶到了現實之中,赫本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和派克待在一起。在拍攝的間歇,他們偶爾會去河邊散步,只

  有靜靜流淌的河水知道,他們溫情的語調,究竟講述著如何動人的話語。派克溫柔的目光讓赫本漸漸融化,因為自幼缺乏父親的疼

  愛,這個年長自己十三歲的男人,給了她亦父亦友的疼愛,在派克的身邊,赫本找回了久違的安全感。

  雖然對赫本心生愛憐,可成熟的派克依然懂得將自己的情感掩藏在冷靜的外表背後。在外人看來,他的表情永遠波瀾不驚,只有與赫本獨處的時候,眼神中的溫柔才會毫不掩飾地流露。他渴望赫本的愛,然而他的婚姻卻成為兩人之間最大的障礙。他懂得,既然無法愛得名正言順,這份情感就必須埋藏在心底,任由它百般煎熬,卻絲毫不能表露。

  

  赫本同樣清楚,自己仰慕的這個男人,早已經成為別人的丈夫,並且是三個孩子的父親,於是極力壓制著心中波濤洶湧的情感,因為她不容許自己成為破壞他人婚姻的第三者。她的教養與信仰,都教會她去尋覓一份純粹的感情,哪怕一絲污點,都會成為愛情中的詛咒,即便擁有這份感情,最終也一定不會幸福。

  這份還沒來得及開始的愛情,硬生生地被兩個人封存在內心。就像在心中埋下了一根針,在不經意的某個時刻,刺得人心疼。

  刻意保持的距離,反而催生了無限的美感。這種美是自然的流露,牽腸掛肚,卻不敢貪戀。這種美,值得用一生的深情去悉心呵護,在光陰的流逝間,用文字寫下一紙溫柔。

  派克不願讓兩個人之間的情感被玷污,卻一不留神,將這位純潔的天使送到了另一個男人手中。

  

  3

  

  梅爾·費勒走入了奧黛麗·赫本的生活,他是一名導演,也是一名演員,還是一名作家,同時還是派克的好友。對那些在影視圈打拚多年,並且已有一定成就的人,赫本總是無比敬佩,她早就聽說過梅爾·費勒的大名,更能如數家珍地說出他出演過的影視作品,就連費勒也想不到,自己的粉絲中竟然還有一名如此美麗而優雅的女演員。

  費勒的年紀與派克相仿,無論是他的容貌還是裝扮,處處都彰顯出一名藝術家的氣質。更值得稱道的是,他的長相與西班牙畫家格列柯十分相像,女人們都對他高高的顴骨和深邃的眼睛而深深迷醉,尤其是他擊劍與打球時迷人的樣子,更是讓萬千女子對他臣服。

  在與女人相處時,費勒總是能恰到好處地表現出自己的體貼,他的這份體貼漸漸打動了赫本的芳心,與他從陌生到熟悉,直到產生依戀之情。赫本萌生出想要與費勒合作的念頭,於是她主動找到費勒,告訴他,劇本可以由他來定。

  在眾多演出方式中,費勒選擇了話劇,並最終將《美人魚》的劇本選中。於是,在話劇與現實中,即將上演一場如同泡沫般虛幻的愛情。

  人生若只如初見,也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辛酸。沒有開始,就永遠不會有結束。對於同奧黛麗·赫本之間的關係,派克選擇了永不開始,友情,成為這段感情最好的保護屏障,也許是他太想要保護赫本純粹的感情,才把她親手交到了好友梅爾·費勒手中,卻沒想到,這段感情,在赫本的生命中刻下了一段鏤骨之傷。與費勒相識之後,奧黛麗·赫本很快就和他一起投入了話劇《美人魚》的排練。這是一個美麗而又傷感的童話故事,男主人公漢斯是一名英俊的遊俠騎士,他在一場大雨中為了避雨,誤闖入童話世界,當他看到了年輕貌美的美人魚,很快就與她深陷在愛情中不能自拔。

  

  然而水族的世界無法容忍美人魚與人類之間的愛情,他們對美人魚發出了警告,一旦漢斯欺騙她,她很快就會死去。愛情蒙蔽了美人魚的理智,對於漢斯的一切,他都選擇無條件相信。可是,人類總是喜歡將謊言當作幫助自己達到目的的最佳武器,隨著時間流逝,漢斯對美人魚逐漸厭倦,為了和另一個女人訂婚,他甚至說美人魚是女巫,想方設法要將她置於死地。

  在故事的結尾,漢斯因為觸犯了水族的法律而死去,美人魚看似從這段失敗的愛情中解脫,可是在無生無死的童話世界,卻留下了她孤單寂寞的身影。

  天性浪漫的赫本,對美人魚的遭遇無比同情。她一下子就愛上了這個角色,為了出演話劇中的美人魚,甚至險些與公司翻臉。派拉蒙公司希望趁著赫本人氣上漲的勢頭,讓她去出演另一部電影,他們認為,這部話劇很可能會將她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人氣消耗殆盡。

  在赫本一再的請求之下,公司才終於鬆口。不過,他們提出了一個條件,只給赫本半年的時間。如果這部話劇反響不錯,就將它拍成電影,還是由赫本來出演。

  興奮不已的赫本馬上投入到了《美人魚》的準備工作中。為了讓舞台上的美人魚有著奪目的美麗,設計師為她設計了一件絢麗的網狀長袍,上面鑲嵌著貝殼和水草,這樣的裝扮,一下子就能讓人想到海底世界的公主。

  為了讓這件衣服合體,赫本一站就是幾個小時,這才打造出與她的身材十分契合的演出服。除此之外,她的頭髮也被反覆折騰了一番。人們印象中的美人魚,一定有著一頭柔軟飄逸的金髮,赫本的發色偏深,在導演的極力建議下,她將頭髮漂成了金色,可是漂過的頭髮看上去很假,赫本覺得自己一副倒霉相,於是又把頭髮染回了原來的顏色。

  

  為了達到舞台上最佳的視覺效果,赫本只好戴上一個金色的假髮,然而這讓她在演出時十分不舒服。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導演最終決定,演出之前,在她的頭髮上整體覆蓋上金粉,演出結束之後再洗掉就好了。很快,赫本與費勒第一次合作的成果即將呈現,《美人魚》迎來了在波士頓公演的日子。舞台上的赫本,彷彿真的是一條從深海游來的美人魚,她舒展的動作和飄逸的裙擺,彷彿整個人都是在舞台上漂浮。人們一下子就認可了赫本飾演的美人魚,因為她的身上,本來就有一種超脫於凡塵俗世的靈動氣質。

  她天生就是一名舞台上的公主,禁得起世人用各種眼光欣賞。此刻的她渾然不知,在遙遠的地方,還有一雙眼睛,隔空深情的守望著她。這守望的眼神,暗含了一絲無奈,走下舞台的赫本,彷彿也能感受到,一根無形的線,牢牢地牽住了心靈的一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0: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