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德國君主稱皇帝而英法等國叫國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1-7 23: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因為德國君主真的叫做Kaiser,音譯就是「凱撒」。而英法兩國分別是King/Queen,Roi,真的就是「國王」。你總不可能把一個音譯為凱撒的職位翻譯成國王吧,畢竟在我們習慣的語境裡面,凱撒都是直接跟大帝的。
翻譯的問題說完了,下面說點正經的。
羅馬帝國是有皇帝的,因此在歐洲設下了一個規矩,那就是只有帝國君主才能稱為皇帝,而這個過程必須得到教皇的認可方才具有法律效力。羅馬帝國滅亡后的中古歐洲只有一個帝國,那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領可以稱為皇帝,因為他是被教皇認可的。在神聖羅馬帝國鼎盛的時期,英國、法國國力遠遠不如它。國力不濟,就意味著不可能得到教皇的認可,也不能被冊封為皇帝,於是他們早早斷了皇帝的念想,在自己的國家做著普普通通的國王。
德國君主為什麼被稱作皇帝呢?那是因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主體是盤踞在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國等德語區的大小諸侯構成的,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國將神聖羅馬帝國視為自己的祖先,並認為自己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國祚。繼承在歐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活動。依靠繼承,血統得以延續,進而圍繞血統展開的各種權力,政治的軍事的甚至婚姻的,都可以得到保證。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君主稱自己為皇帝,無疑是對他新建立的同一國家的合法性的論證。
那麼問題就來了,同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奧地利怎麼辦呢?奧地利當然也升格為帝國,並且兼并了匈牙利王國,君主稱為「皇帝」。這就牽涉到了19世紀歐洲複雜的政治形勢了。19世紀剛開始,拿破崙就稱帝了。拿破崙稱帝在今天看來是他對資本主義民主的背叛,但在當時看來卻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因為我們都知道的那個故事,拿破崙的皇冠是推開教皇自己戴上去的,這就意味著,教權在冊封皇帝一事中起不了什麼作用了。於是,覬覦皇位很久的歐洲各國紛紛開始或加速自己的「稱帝」步伐。奧地利作為神聖羅馬帝國血緣上的繼承人(哈布斯堡王朝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者),自然而然地宣稱自己是皇帝;法國的君主制在大革命中灰飛煙滅,短暫的復辟期里,只有繼承拿破崙衣缽的拿破崙三世稱帝,而路易十八將教廷視為親爹,不敢輕舉妄動,路易·菲利普的王位是有錢人選了送給他的,更沒有什麼作為,因此不僅皇帝,而且國王在法國都成了歷史;俄羅斯沙皇也像德國皇帝一樣,俄語里叫做「царь」,本身就是從拉丁語凱撒轉譯過來的,和他的西歐親戚不同,沙皇認為俄羅斯帝國的國祚繼承自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因此無需羅馬教廷承認,可以自證,於是就自稱帝國了;英國跟羅馬教廷也沒有牽連,看到人家稱帝眼饞的不行,但是英倫三島是貴族佔據優勢的地方,他們深怕英王的行為會影響自己,於是開設了議會加以限制,稱帝這種明顯是擴張王權的行為,即便是換個稱呼也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聰明的英國人想到了一個妙招——做不成英格蘭的皇帝,我可以去做印度的皇帝!印度作為一個殖民地,貴族認為於國內政治無傷大雅,而且幅員遼闊,滿足了國王陛下和德國、俄國一爭高低的需求,於是,直到今天,伊麗莎白二世的頭銜里,緊接著聯合王國國王的頭銜便是印度女皇。
這就是歐洲主要國家稱王稱帝的區別。

法理是歐洲各君主統治領地的基石,是一種普遍適應的公理。國祚傳承是獲得皇帝頭銜的唯一途徑,對於國王頭銜也是一樣,如英格蘭王國,蘇格蘭王國,英王要想統治蘇格蘭,那就是英格蘭+蘇格蘭國王。
先說王國
法理上的英格蘭王國是由七國時代的威塞克斯王朝阿佛列一世統一后建立的,其法理上的統治者即為英格蘭國王,但這與公眾理解的英王還有區別,英倫三島上其同時代同地位的國王還有「蘇格蘭國王」,「愛爾蘭國王」,英王在歷史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稱謂,直至「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建立為止,英王的稱謂才穩定下來,我們才能用英國國王這一簡稱來稱呼英國的統治者。

法理上的法蘭西王國傳承自查理曼帝國分裂后的西法蘭克王國,其法理上的統治者即為法蘭西國王。


再說帝國
首先作為歐洲公認的大帝國,羅馬帝國是歐洲唯一被法理認可的帝國(其他地區的普遍承認的帝國有中華帝國,莫卧兒帝國)羅馬皇帝是唯一被法理認可的皇帝。羅馬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稱號大多為凱撒(Caesar)和奧古斯都(Augustus,女性為Augusta),此處為方便敘述,只用皇帝一詞。
286年戴克里先將羅馬帝國東西分治,羅馬帝國國祚一分為二:
1,西羅馬帝國很快滅亡,國祚無人繼承,直至800年法蘭克人的國王查理被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皇帝之名才繼續得以傳承。查理死後其帝國也宣告分裂,皇帝稱號幾經易手,962年,薩克森王朝的奧托一世被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建立神聖羅馬帝國。此後神聖羅馬帝國演變為一個鬆散的聯合,由德意志諸邦中的選帝侯來選取皇帝繼承人,哈布斯堡家族崛起后長期壟斷了皇帝之位。法國大革命后,拿破崙擊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迫使其放棄神聖羅馬皇帝稱號,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國祚暫時中斷,直至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意志諸邦。由於普魯士歷史上與勃蘭登堡選帝侯的聯合,加之其已控制七大選帝侯的大半,因而其建立的德意志帝國被認為擁有繼承神聖羅馬帝國國祚的法理,但事實上德意志帝國的正式名稱仍是德意志國而非帝國。
2,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直接繼承羅馬帝國國祚,此後的一千多年拜占庭皇帝都是歐洲最具權威的皇帝頭銜,直至1453年奧斯曼攻佔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由於奧斯曼是穆斯林政權,因而東羅馬國祚無人繼承,但1473年俄羅斯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末代公主索非亞,因而擁有了繼承東羅馬國祚的正統性,此後的伊凡四世正式加冕為凱撒,俄羅斯帝國又被稱為第三羅馬。
————————————
只有直接傳承自羅馬帝國的皇帝才擁有正統性,因而我認為拿破崙的法蘭西帝國的正統性存疑。同一時期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的弗朗茨二世自立的奧地利帝國亦是如此。此外在歐洲大陸的皇帝們風風光光的時候,所謂「大英帝國」的維多利亞女王雖然擁有跨越世界的殖民地,但頭銜仍然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為了與歐洲大陸的皇帝們平起平坐,她被加冕為「印度女皇」,即傳承自上文提到的莫卧兒帝國國祚。至此,英國國王終於可以稱皇帝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9: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