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是作者蠢到讓你震驚,還是日本強大到令你窒息?

[複製鏈接]

84

主題

84

帖子

574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嘴嘚啵嘚 發表於 2016-10-19 22:07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過這樣的一篇文章:「日本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讓人窒息!」這篇文章對日本創新領域、技術領域、總體經濟規模等方面進行大肆吹捧,並表示:「日本已經在全球布好了局,六大財團每一個堪比一個小型國家,日本才是真正的『裝弱小,悶聲發大財』的國家。」

事實真的如此嗎?日本真的還有所謂「科技存量」和看不見的經濟潛力嗎?日本近二十年的全面衰落真的只是用來迷惑人的煙霧彈嗎?宇軒在這裡整理了知乎等處的網友答案,綜合了網路上的許多數據,卻得出了與原文相反的結論。

以下宇軒為大家逐條分析:

創新領域


原文:

「目前日本全力投入未來的12大新興技術,而且90%已做到世界前三。大數據云計算、新材料、資源再利用、能源存儲,機器人等已做到世界第一。日本是個務實主義國家,面子什麼的都是小事,對於日本韜光養晦才是真諦。」

事實:

某些磚家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中國只會模仿和山寨,論創新能力和發達國家不可同日而語。」然而就以他們最喜歡說的「人均GDP」為例,日本為什麼人均GDP從90年代巔峰期的43000美元以上,下降到2015年只有32000萬美元呢?在90年代,日本人均GDP一度排名世界第三,到2015年下降到了世界20位以後。

日本這麼強大,怎麼就被別人超了呢?現在不是19世紀,不是誰在紙上勾勾畫畫,就算是科研產品可以投入應用。空談科研的口號就如紙上談兵,資金才是研發的最強動力。現代科研,從技術到設備、場所,無不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而事實上,中國現在的研發支出已經是日本的2倍,而且仍在以每年10%的高速增加,日本在科研領域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再趕上中國了。



2014年,中國發表在各學科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期刊上的論文,包括《自然》《科學》《生物》《Cell》等頂級科學雜誌,數量為5505篇,排名世界第二,超過日本。2016年綜合論文數更是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可能有人說,科研支出高,怎麼沒感覺中國有什麼新科技出來?

如果你真的這樣感覺,那隻能說明你對科技新聞不太關注罷了。僅以2016年為例:

合肥EAST可控核聚變系統實現1000秒穩定燃燒,而歐盟和日本只做到60秒;

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問世,在超級計算機TOP500中,中國以167台超越美國165台成為上榜最多的國家,而這167台計算機全部是近15年研發的——2001年前這一數字為0;

暗物質衛星發射,微重力科學衛星發射,長征七號發射,天宮二號發射,量子通訊衛星發射,還有神舟十一號的發射成功;

世界最大天文射電望遠鏡FAST竣工,開啟外太空探索時代;

年底還有京滬量子通信幹線建成,1000公里長度居世界第一;

中國大飛機C919首飛;

……

請問2016年,日本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有什麼?近二十年呢?

誰是科研創新強國,誰是以喊口號當作遮羞布的鴕鳥國,不言自明。

技術領域


原文:

「日本整個國家對技術研發十分重視,同時也告訴我們為什麼日本科技能獨步天下。日本在國際市場上眾多領域都是『隱形王者』,在雲計算能力等方面都是穩坐世界第一。」

事實:

一直以來,中國都有「發達國家粉碎機」的稱號。其實中國不僅是發達國家粉碎機,更是「高端技術粉碎機」。

宇軒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公知們常常喜歡說:「中國只有低端技術,永遠處於產業鏈的低端,一輩子翻不了身。」然而所謂的高端技術一旦被中國介入,往往在很短時間被揭開神秘的面紗,並迅速投入規模化生產,被千家萬戶所採用。然而在這之後公知們又會把這樣的產業稱作低端產業,雞蛋裡挑骨頭,繼續肆意譏笑,真是自扇耳光而猶不自知。

我們要知道,中國和日本最大的不同,是中國是一個全能型選手,而日本是一個偏科嚴重的選手。這就決定了日本的製造業,從規模上與中國壓根沒有什麼可比性。

不管把日本企業的創新能力吹得再怎麼玄乎,2015年日本製造業只佔GDP的20%不到,產值只有約8500億美元;而中國製造業產值為3.5萬億美元,規模是日本的4倍。文中羅列了一大堆機構排名,說日本專利領先,創新能力全球第一,然而這又有什麼用呢?現實是日本在世界市場全方位節節敗退,在新興產業上被中美兩個國家落下了幾條長街。

我們隨便看幾個傳統上認為日本優勢較大的行業:


高鐵

昔日的日本川崎重工和日立何其強大,德國的「開寶馬坐賓士,家用電器西門子」更是婦孺皆知。川崎和日立在2007年還佔有22%的市場份額,然而短短8年就下降了一半以上。2015年中國中車佔全球70%市場份額,日本川崎+日立只有9%,西門子更是只有3%,就產值來說已經形成絕對優勢。日本在海外的高鐵技術輸出只有連年虧損的台灣高鐵項目,而中國僅一個已完成的土耳其高鐵長度就位居全球第八,更不必說已經中標的印尼雅萬高鐵,已完成的巴西奧運會輕軌車輛和波士頓地鐵車輛等等。外媒如此報道:


日本不是擅長創新嗎?新幹線到現在都60年了,高鐵和軌道交通領域,日本的創新在哪裡呢?


電腦

夏普電器早已被富士康收購,NEC也已被聯想收購,昔日中國商場的索尼和東芝筆記本,如今你還看得到嗎?

相反,2016年聯想不僅在全球佔據21%的市場份額,在日本本土更是佔有接近30%的市場份額,和VAIO+富士通+東芝三家日系本土企業加起來市場份額類似。如今,日本在本土看到聯想已成習慣。


家電

日本的家電三巨頭:夏普松下索尼,夏普已經被收購,2015年松下凈利潤16.3億美元,索尼凈利潤12.3億美元。

而中國家電三巨頭呢?海爾29億美元,美的20億美元,格力也是接近20億美元。

……

日本科技「獨步天下」?呵呵。

經濟規模


原文:

「日本蟬聯世界最大海外凈資產國,也就是說,日本在海外還有個超級日本。日本的海外資源面積已達到本土的10倍。到2015年,日本的海外資產已經接近10萬億美元,是國內GDP的兩倍,是中國GDP的80%。」

事實:

唉,宇軒只想說,說這樣的話的人估計還活在七八十年代日本瘋狂收購美國的時代呢。日本海外還有個超級日本,這牛皮吹得估計日本人聽了都會臉紅吧。

我們看看經濟規模。不管日本有多發達,中國都能在5年內再造一個日本。2015年中國GDP為10.5萬億美元,日本為4.2萬億美元。如果保守估計下中國5年內保持6.6%的平均增速,經濟總量會增長37%,相當於在這顆藍色星球上再造一個日本國。

日本民族從明治維新以來100多年一代代人奮鬥,不惜通過戰爭損失上千萬人的代價,不惜通過二戰後一代人過勞死達到的成就,現在的中國5年就可以達到。日本可是世界第三的經濟大國,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今天的中美兩國已經將其他國家拉開了多大的差距。

日本海外凈資產確實是世界第一,有大約3萬億美元,德中分列二三,都約為1.6萬億美元。然而,我們不能簡單地把海外凈資產和國力強大與否掛鉤。海外凈資產這個玩意兒主要有三個來源:

企業對外實業投資
政府持有的國債
個人和財團持有的海外資產

這其中只有企業對外投資意向最有意義。因為一個國家的發展取決於科技水平和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力,而不是在海外買了多少房地產,買了多少國外的債券股票。迷信這些虛花花的東西的日本人在90年代已經承受了無比慘痛的教訓,現在還相信這個的人真的比七八十年代的日本人還幼稚。單看海外凈資產,美國還是負2萬億美元呢,這就說明美國很窮很弱嗎?

事實上我們稍稍動動腦子就會想到,日本財團和個人投資者為什麼持有大量他國資產?為什麼把錢都給別人用?還不是因為對日元貶值的預期和對日本經濟前景的不看好嘛?

正如台積電和聯電是台灣最後的榮耀,汽車產業及其相關的汽車零部件產業是日本工業最後的頂樑柱。然而起步於21世紀的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也正在一點點蠶食日本最後一片「自留地」:

比亞迪今年的凈利潤預期會達到120億美元,長城會達到130億美元,吉利+沃爾沃更是會達到250億美元級別。中國在本國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從2001年的16.6%增長到現在的35%。而在電動汽車領域,日本又落在了比亞迪等先行者的後面。

這樣的日本,真的有那麼強大嗎?


而赴日留學生深有同感。在網上隨便搜索,就能看到中國留學生對在日本生活不便、日本人為人虛偽、素質低下的吐槽:






日本民族文化和環境的先天缺陷,註定了日本國所能達到的上限遠遠低於中國。宇軒無意全盤否定日本在二戰後通過效法西方國家而取得的巨大成就,然而所謂的「日本韜光養晦」之說根本站不住腳,殆無疑義。說到底,日本不過區區彈丸之國,今天的中國,不必太把小小日本放在心上。

我們不能妄自尊大,但我們更不能妄自菲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7: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