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有關西方生活方式的往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9 23: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鳴
有關部門禁止宣揚西方生活方式的禁令,引起我的一點不太久遠的思古之聯想。什麼叫做西方生活方式呢?吃西餐肯定是。晚清民國,想要吃西餐,一段時間只能來上海。上海人崇洋媚外,管它叫大餐。人們到上海玩,不吃一頓大餐,就等於沒來,儘管吃了之後,都說不好吃。乘四輪馬車,乃至乘汽車,都是西方生活方式,那時節,也是來上海旅遊必須的試一下的項目。四輪馬車現在中國幾乎沒有了,但汽車呢?不用我說了吧。為了避免宣傳西方生活方式,汽車廣告還是禁了的好。否則,怎麼看都是在宣揚。
不止坐汽車,連騎自行車也是標準的西方生活方式。這種西洋玩意,自打還是一個大輪一個小輪狀態的時候,中國上海的點石齋畫報就有介紹。後來時髦而且有錢的上海人,跟著洋人學騎自行車,拉風得緊。然而,到某個年月,老外居然稱中國為自行車大國。要知道,那時節文革還沒過去,說那時的中國人崇尚西方生活方式,打死都沒有人信,可是,滿大街都是自行車,為了弄一張自行車票(票證時代,買自行車當然要票),拼了命地走後門。即使在文革最初革命的歲月,紅衛兵小將最牛X的配置,也少不了一輛自行車。打人也好,武鬥也好,一群人騎著自行車,來去如風。
其實,上體育課,也是西方生活方式。因為在開辦西式學堂之前,中國人的學校,無論是官學、書院還是私塾,都沒這玩意。剛辦學堂的時候,有些體育老師,居然要從鄰國日本請。再不濟,也得是個海歸,否則沒有人會教。學校開體育運動會,觀禮的清朝官員,居然會認為跑八百米太過分了,建議改成五百米。民國時山東省主席韓復榘觀看中學籃球比賽而生氣,要求一人發一個球的笑話,其實不是笑話,是真事。當然,各項體育運動,包括後來被稱為中國國球的乒乓球運動,只要你玩,當年都是西方生活方式,別人看玩這種小球的人,就跟我們今天看人打網球和高爾夫球一樣。足球也是一樣,能上場踢球的,都是洋派人士,作為國粹的蹴鞠,雖然據說是足球的始祖,但後來的足球,卻是引進的,蹴鞠在本土早就沒人玩了。
甚至,連聽廣播,看電視這種習慣,也都是從外面引進的。在我的小時候,只有上海的資產階級家庭,才能過看電視的生活。在當年,屬於典型資產階級生活方式,也就是西方生活方式。我們知道,廣播電視恰是有關部門的主管項目,按理說,要禁的話,得從根上禁,可是禁了之後,你讓有關部門管誰去呢?
在今天,我們環顧自身和四周,從身上穿的,到頭上戴的,鋼筆鉛筆圓珠筆,電腦,手機,桌椅板凳,房屋建築,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有哪一點是大清國那時候的國粹呢?連男人剪辮子,女人不纏足,都是西方人來了以後倡導,我們隨後跟進的。
都禁了,我們,包括下禁令的大人先生,可怎麼活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5: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