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人都要了解的供應鏈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3 03: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目前,物流在全球已經進入供應鏈管理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已不再是一對一的競爭,而是形成了以聯合對聯合的方式進行競爭。以往物流形式的成本優勢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供應鏈管理的好處越發明顯。可以說現代企業競爭得失的主要因素已不再是企業物流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管理效率的高低和供應鏈管理的競爭。

  

  要想打造一流的供應鏈,需要企業全民參與。因為供應鏈本身就是一個跨職能部門的概念,企業所有的員工都得了解供應鏈,並在建設高效供應鏈的過程中提供支持。對於企業領導人來說,要在組織中普及有關供應鏈的知識,幫助員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對成功實施供應鏈的重要影響,以及每個部門、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

  SCM,即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執行供應鏈中從供應商到最終用戶的物流的計劃和控制等職能。

  就範圍來講,SCM包含物流管理,SCM不僅要考慮物流管理,還要考慮資金、能源、信息等諸多方面;SCM注重結果,物流管理注重過程。物流管理對物流的各個環節都要實時跟蹤、監控,而SCM更注重個節點企業自身情況,對節點企業之間如何運作不太關心。

  基於以上兩點,SCM更偏向管理,而物流管理更偏向於技術,供應鏈和物流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從目前學術界的研究來看,供應鏈管理和物流管理有融合的趨勢,兩者的區別已逐漸縮小,甚至有的學者已經提出物流管理就是供應鏈管理。那麼二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今天讓我們對這兩個概念進行一下學習。

  

  一、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的概念

  1、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供應鏈管理一詞,最早是由一些世界級的管理顧問在20 世紀80年代初期提出的。供應鏈來源於彼得.德魯克提出的"經濟鏈",而後經由邁克爾.波特發展成為"價值鏈",最終日漸演變為"供應鏈"。此後,隨著經濟和技術的快速發展,供應鏈管理從理論和實踐上都發生了深刻變革。

  最初,供應鏈管理被認為是一種關於加快物品和信息在供應通道中流動的運作管理活動,這種活動可以優化業務環節,並能使企業和供應鏈中的夥伴的活動保持同步,以在供應鏈中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然而這只是供應鏈管理概念所涵蓋的一部分。

  目前,比較主流的觀點是立足於管理思想和方法集成的角度,認為供應鏈管理是執行供應鏈中從供應到最終用戶的物流的計劃和控制等職能。根據我國《國家物流標準術語》的定義,供應鏈管理是指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並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

  

  2、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 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現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統論、資訊理論和控制論基礎上的,有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的含義: 狹義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資的採購、運輸、配送、儲備等活動, 是企業之間的一種物資流通活動;廣義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產過程中的物料轉化過程,即現在人們通常所說的供應鏈管理。

  二、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的關係

  1、從管理目標的角度

  從管理目標上來看,現代物流管理是指為了滿足顧客需要所發生的從生產地到銷售地的產品、服務和信息的流動過程,以及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進行而從事的計劃、實施和控制行為。而供應鏈管理則是在提供產品、服務和信息的過程中,從對終點用戶到原始供應商之間關鍵商業流程進行集成,從而為客戶和其他所有流程參與者增值。由此可見,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在為顧客服務的目標上是一致的。

  儘管二者的管理目標是一致的,但這並不能代表二者的工作性質也是相同的。供應鏈工作的性質突出了處理和協調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間存在的各種關係,而物流工作的性質則重點表現的是具有一定物流生產技能的物流工作者,運用物流設施、物流機械等勞動手段,作用於物流對象的生產活動。

  2、從管理內容的角度

  從管理內容上來看,物流管理的內容包括物流活動以及與物流活動直接相關的其他活動,它包括從原材料的供應到產品的銷售的全部物流活動。而供應鏈管理所涉及的內容要龐大的多。供應鏈管理是通過前饋的信息流和反饋的物料流及信息流, 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 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模式。供應鏈管理既包括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增值流的管理,也包括物流的管理。由此可見,物流管理屬於供應鏈管理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二者之間還存在著大量的不同內容。比如物流中還包括城市物流、區域物流和國際物流等,而這些在供應鏈管理中顯然是不作為研究對象的。當然,供應鏈研究中涉及到的產品設計與製造管理、生產集成化計劃的跟蹤與控制以及企業之間的資金流管理等,物流管理也同樣不作為研究對象。

  

  即使將管理的範圍限定在企業管理上,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內容也存在著明顯的不同。供應鏈管理是企業的生產和營銷組織方式,而物流管理則為企業的生產和營銷提供完成實物流的服務活動。物流服務所表現的第二性特徵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任何狀態下都是不會改變的。

  3、從管理手段的角度

  從管理手段上來看,供應鏈管理是基於網際網路的供應鏈交互的信息管理,這是以電子商務為基礎的運作方式。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在電子工具和網路通訊技術的支持下,可以通過網上傳輸輕鬆實現。

  而物流,即物質資料的空間位移,具體的運輸、儲存、裝卸、配送等活動是不可能直接通過網上傳輸的方式來完成的。雖然,現代物流是離不開物流管理信息的,也要使用網際網路技術。但是網際網路顯然不構成物流管理的必需手段。也就是說,物流在非網際網路技術條件下,也一樣能夠運行。

  三、物流管理在供應鏈管理中的地位

  供應鏈作為一個有機的網路化組織,在統一的戰略指導下提高效率和增強整體競爭力。物流管理將供應鏈管理下的物流進行科學的組織計劃,使物流活動在供應鏈各環節之間快速形成物流關係和確定物流方向,通過網路技術將物流關係的相關信息同時傳遞給供應鏈各個環節,並在物流實施過程中,對其進行適時協調與控制,為供應鏈各環節提供實時信息,實現物流運作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增值過程管理。

  其中,物流計劃的科學性是物流成功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物流的實施過程管理是對物流運作的實時控制以及對物流計劃的實時調整,是對物流活動進程的掌握,有利於供應鏈各環節了解物品物流動向,協調相應的各部門的計劃;適時的協調與控制是對已進行的物流進行分析總結,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尋求存在問題的原因,為改進物流的管理提供經驗與借鑒,同時也是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經營核算管理的環節。

  

  四、供應鏈管理體系下的物流管理的特點

  第一,快捷性。通過快捷的交通運輸以及科學的物流事前管理和事中管理來實現快捷的物流。在供應鏈管理中,快捷的物流是供應鏈的基本要求,是保證高效的供應鏈的基礎。

  第二,信息共享。和傳統的縱向一體化物流模型相比,供應鏈一體化的物流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需求信息和反饋信息傳遞不是逐級傳遞,而是網路式的,企業通過網際網路可以很快掌握供應鏈上不同環節的供求信息和市場信息,達到信息共享和協調一致。共享信息的增加和先進技術的應用,使供應鏈上任何節點的企業都能及時地掌握到市場的需求信息和整個供應鏈上的運行情況,每個環節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與其他環節進行交流與共享,從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現象。同時,通過消除不增加價值的過程和時間,使供應鏈的物流系統進一步降低成本,為實現供應鏈的敏捷性、精細化運作提供了基礎性保障。

  

  第三,多樣性。在供應鏈管理中,物流的多樣性體現在物流形式的多樣性和物流物品的多樣性。物流形式的多樣性主要是指物流運輸方式、托盤等的多樣性。

  第四,人性化。物流是根據用戶的要求,以多樣化產品、可靠的質量來實現對客戶的親和式服務。在供應鏈管理中,物流既需要科學的方法進行管理,同時又要實時適應客戶需求變化,體現人性化需求的特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2: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