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何謂「恢復股市融資功能」?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8-8 00:26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載:華爾街日報

無論是權威人士還是相關人士,無論是官方媒體還是政府報告,「恢復股市融資功能」這句話在這一年裡屢屢聽到提及。可股市IPO和增發融資今年並沒有停止過,何來恢復一說?其中自有深意。

要說「恢復股市融資功能」,首先要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這句話。這句話早在數年前就已經被政府反覆提及。中國股市2014年起步的大牛市,其重要催化劑之一就是中國股市在國家層面的戰略地位被各方理解為大大提高。因為中國擬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中國股市的融資功能就必然會被倚重,所以當年IPO重啟時,不少市場人士就預期到一輪牛市不久將到來。

中國股市在政府眼中,可能從來都被當做是一種融資手段和工具存在,畢竟中國股市誕生之初就被認為是為了幫國企輸血脫困,時至今日都擺脫不了這個「原罪」。然而,在2014年到2015年波瀾壯闊的暴漲暴跌中,極端的金融自由化和管制放鬆令中國股市淪為了資本套利的場所和工具,通過IPO和增發融到的資金有相當一部分未能如政府所願進入實體經濟。

可能正是因為認識到了這一問題,在2015年11月最近一次IPO重啟至今,儘管IPO和增發等融資功能一直進行著,但中國政府和各方都在反覆提及要「恢復股市融資功能」,或者說是要「恢復真正的股市融資功能」。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證券監管層加強了對IPO、再融資項目的自查、審查,更嚴格了借殼和併購重組增發的行政管制。

很明顯,中國政府和證券監管當局希望中國股市成為疲弱的中國經濟的輸血工具,而不是成為某些機構和個人的提款機。社會資金通過中國股市必須要「脫虛向實」,而不像在過去兩年裡那樣「脫實向虛」。

於情於理,中國股市為實體經濟輸血是應該的也是正常的。但從金融極端自由化到過度管制,這種180°轉變是超出情理的。如果中國股市被「看得見的手」揉捏成一個只能小漲小跌,不允許正常的投機交易,一切市場穩定都只以融資功能為重,那麼中國股市可能陷入長期的低迷,這並不利於正常融資功能的長期穩定。

中國股市沒有正常的退出機制,為了保證IPO而定製的畸形IPO制度,以及某些經營不善的企業因為行政原因不存在破產風險,使得中國股市的參與者往往注重收益而忽視風險,因為市場機制的失靈令風險天然只反映在交易上,這也是中國股市估值長期相對高估的原因之一。一直機制失靈的市場本身因為行政和制度問題而存在,再要在這個市場基礎上通過行政和制度手段直接糾正問題,往往比在一個市場化的市場難度更大,且綜合成本更高。

現在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所有正在推進的監管,名義上是為了維護市場穩定,防止資本運作欺詐套利,其作用也確實能達到這些目的,但更深層次的根源是為了讓股市成為政府希望輸血的企業和領域輸血。在這樣一個行政色彩濃厚的股市中參與投資交易,除了降低收益預期外,還是得時刻注意「政治正確」,當然對風險意識的加強和風險管理能力的強化也是必須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1: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