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進軍中東歐 中國不可忽視的三大阻力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16-6-20 09: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多維/日期: 2016-06-19
  當地時間6月1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波蘭,開始對波蘭進行為期3天的國事訪問,這是時隔12年中國國家元首再次對波蘭進行國事訪問。在訪問波蘭前,習近平還對塞爾維亞進行了32年來中國國家元首的首次國事訪問。這次中東歐之行距離習近平3月底對捷克的訪問尚不足90天。90天內兩赴同一地區,三次出訪,兩次來到中東歐,足見中國對這一地區的重視。
  近年來,在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16+1合作」)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格局,雙方關係進入了快車道,雙方全面合作的大幕己經拉開,取得的成績也逐漸顯現,可以說雙方關係處於中東歐國家政局變動以來的最好時一期。

習近平東歐行為加強雙邊關係奠定了堅實基礎
  雙邊關係的順利發展除了得益於數十年的傳統友誼和互補性很強的經濟,中東歐向東走的戰略與中國向西看的戰略實現對接,還得益於中國有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基礎設施建設經驗和雄厚的資金,而中東歐國家則非常渴望中國的資本。這些看似均有利於中國經營中東歐,但應該看到的是,中國在中東歐的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還面臨著一些阻力。
  首先是來自歐盟的阻力。在16個中東歐國家中,有11個歐盟成員國,其餘成員國,包括塞爾維亞在內都致力於加入歐盟。在目前歐盟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歐盟自信心下降,對中國與中東歐發展關係有著本能的警惕。中東歐在歐洲也屬於新興市場,中國與歐盟必將爭奪這一新興市場。此外,由於中東歐國家都屬於前社會主義國家,而中國則是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在自信心降低后,歐盟或抱有冷戰思維看待中國在這一地區的經營出現。
  早在2012年秋,當中國在北京舉辦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成立大會暨首屆國家協調員會議時,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Catherine Ashton)就發表聲明,間接警告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不要結成某種聯盟。歐盟擔心尚未加入歐盟的西巴爾幹五國「選中棄歐」,即將這一合作機制視為其難以加入歐盟后的替代性選擇。在歐盟看來,這樣的情況已經在土耳其發生:土耳其在申請入盟多年而不得的情況下,開始認真考慮加入被歐盟認為由中國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此舉被視為其重大的外交轉向。
  其次是來自美國的阻力。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加強甚至還引發了美國的擔憂。儘管這一合作機制始終強調聚焦經濟與人文,但美國仍從地緣政治角度來揣測中國的用意。由於這一地區是歐洲的邊緣地帶,美國學者斯派克曼曾指出:「誰控制了邊緣地帶,誰就控制了歐亞太陸;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掌握世界命運。」美國的歐亞地緣戰略目標之一就是「防止在這裡出現一個能夠主導歐洲或亞洲向美國提出挑戰的大國,同時防止歐亞主要國家間形成排斥美國的聯合。」
  因此,美國認為中國的地緣政治存在和在此地區的影響力不僅會直接影響美國與中東歐國家關係的強度與活力,還有可能藉此主導歐亞大陸,對美國形成挑戰。在地緣政治的指導下,美國必將阻止中國在這一地區坐大。
  最後是來自中東歐內部的阻力。中東歐16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極不均衡,遠未形成一體化的高度。因此,中國在與這些國家交往時不得不區別對待,這就加大了中國與其溝通的成本,影響合作效率,尤其是當有多個中東歐國家參與的項目時。
  此外,鑒於中東歐16個國家中有還有12個北約成員國,1個准成員國(黑山),波黑和馬其頓也都致力於加入北約,再加上有11個歐盟成員國,中東歐國家的輿論難免要受西方的輿論誤導。在西方「逢中必反」的輿論影響下,許多中東歐國家出現了「逢中必疑」的輿論環境,質疑同中國合作的聲音不絕於耳。儘管目前中東歐各國政府都對與中國的合作抱以很大認可,並積极參与,正面報道壓倒了這些「雜音」,但倘若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成效沒有實現預期的效果並惠及民眾,那麼反對派的指責將再次抬頭,進而影響中國與這些國家的合作。
  除了上述三大阻力外,中國在發展與中東歐關係時還必須要考慮到俄羅斯因素。鑒於俄羅斯是中國唯一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中東歐曾經是前蘇聯的勢力範圍,儘管目前除塞爾維亞外,其餘15個中東歐國家都已轉向西方,但中國仍需考慮到俄羅斯的感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3: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