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阿里巴巴核心業務強勁,但「副業」投資堪憂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5-7 22:34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載:華爾街日報

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BABA)的優勢業務依然表現強勁,但該公司在新業務領域的投資也引發了投資者對該公司未來的擔憂。

這家中國電子商務巨頭在截至3月底的第四財季商品交易總額(GMV)同比增長24%,同時得益於流量貨幣化程度的提高,當季收入也超出分析師的預期。該公司當季的貨幣化率,即平台每交易1美元所帶來的利潤率,達到2.47%,高於上年同期的2.17%。阿里巴巴向移動端的轉移也比較順利,目前該公司國內電子商務收入中有71%來自智能手機端。

這些業績都令人鼓舞,但這些強勁的業績表現並未轉化成利潤的增長。阿里巴巴當季不包括特殊項目的凈利潤同比下滑1%,這主要是受該公司對中國互聯網領域新興行業的巨額投資虧損所致。

這其中包括對O2O(online-to-offline, 即線上到線下模式)服務的投資,該服務是在阿里巴巴旗下業務口碑(Koubei)的簽約實體商戶與在線消費者之間牽線搭橋。對視頻網站合一集團(Youku Tudou Inc., 原名:優酷土豆)以及物流網路菜鳥(Cainiao)的投資也發生虧損。如果不算上在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Evergrande Taobao F.C.)和菜鳥投資的稀釋利得(dilution gains),這方面的虧損更大。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和菜鳥最新進行的融資令阿里巴巴此前的投資獲得增值,由此帶來稀釋利得。阿里巴巴沒有參與這些融資。

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的虧損也對阿里巴巴構成拖累。為了吸引用戶,螞蟻金服在營銷和推廣方面投入了更多資金。螞蟻金服是阿里巴巴的關聯企業,也是支付寶(Alipay)的母公司。近年來P2P(Person-to-person, 即個人對個人)電子支付在中國得到了普及,但是這一定程度上歸因於支付寶和競爭對手承擔了銀行收取的交易手續費。

投資者應該為阿里巴巴在這類投資中蒙受更多損失做好準備,至少短期內是如此。今年4月份,阿里巴巴斥資9億美元入股外賣應用餓了么(ele.me)。阿里巴巴的管理層希望投資者以長遠眼光看待這類投資。對於尋求搭上阿里巴巴核心電商業務順風車的投資者來說,無論是否願意,他們都將不得不承受這一痛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