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第一章 但以理和三友的抉擇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6-4-27 10: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引言:但以理和三友被尼布甲尼撒擄至巴比倫(1-2)
       但以理書開宗明義指出:第一,本書的記載是有關約雅敬王第三年以後的事情。第二,本書的背景乃在巴比倫,是選民被擄之地。第三,本書的重點是耶和華仍坐著為王;許多猶太人無法了解:為什麼神的百姓竟然被擄?神的聖殿會被毀?甚至聖殿的器具也被帶走,存放在外邦假神的廟中?耶和華膀臂豈是縮短、不能救贖嗎?上帝豈無拯救之力嗎?這些慘劇發生乃因耶和華把約雅敬並上帝殿中的器皿交付尼布甲尼撒的手。(但1:2)耶和華這樣做,為的是要懲罰選民的背逆,對祂不忠。換而言之,尼布甲尼撒只是耶和華管教選民的工具,真正掌管一切的乃是耶和華自己,祂是「主」。

(二)但以理和三友獲尼布甲尼撒選中入宮受訓(3-7)
       對於被擄至巴比倫的猶太人來說,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是蒙福的幸運兒。他們有好的背景(出身於皇室或貴族)、吸引人的外表、令人欽佩的頭腦和學識;不但如此,他們又被太監長選中,得以進入皇宮受訓三年,畢業后,就可在皇宮伺候皇帝,這四個人雖然被擄,卻算最幸運的。短短几節經文介紹了本書的主角,也為接著要發生的事情埋下伏筆。同時透過這四個人本身的條件(尤其是他們的智慧)暗示他們敬拜真神耶和華。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他們的智慧乃是源於敬拜耶和華。

(三)但以理和三友拒用尼布甲尼撒的膳食(8-16)
8節  但以理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監長容他不玷污自己。

     這裡看出但以理和三友的心志,保守聖潔。

關於聖潔的教訓聖經很多
【羅 12:1】 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侍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提后 2:21】 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來 12:14】 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彼前 1:15】 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
……

9節「上帝使但以理在太監長眼前蒙恩惠、受憐憫。」但以理所得到的雖然是太監長的恩惠與憐憫;但有一件事亦不能忽視的,就是神自己在工作,以致但以理可以獲得太監長的恩惠與憐憫 ,神插手幫助但以理,因他動機純正,作出合神心意的選擇。

(四)結束:但以理和三友獲得尼布甲尼撒厚待(17-21)
       神賜福給這四個願意為了順從祂而不順從王的青年;使他們不但在體格上,較其他青年強健;而且在聰明智慧上,更是超出其他青年一等。結果,他們獲選伺候尼布甲尼撒王,這是一項至高的榮譽。但以理更獲神格外恩典,可以透過異象和夢兆去了解神的心意,且有一段很長的政治生涯,直到選民歸回。

這四個青年選擇了對神忠心,終於得到神的獎賞!

總結

Ⅰ 本章記錄四個猶太青年經歷了戰火洗劫和國破家亡的悲劇之後,在被擄之地巴比倫獲選入皇宮服務,但這卻帶來第一個信心的試驗。雖然他們願意接受巴比倫文化的薰陶,以及巴比倫名字(新的名字帶有外邦偶像的色彩);但是,他們卻因要保持自己免受玷污而拒絕享用王的食物和酒。
總括來說,本章指出神要求被擄的猶太人在沒有聖殿的巴比倫仍然要忠於祂,遵從祂的命令,以致和巴比倫人有所分別;他們「在」巴比倫,卻不「屬於」巴比倫。

Ⅱ 為什麼但以理和三個朋友願意冒各種危險來忠於神,不讓王的食物玷污自己呢?因為他們深信他們所事奉的耶和華是全地的主宰;他們雖然被擄到巴比倫,但神仍然掌管一切。創造萬物之耶和華的能力不會局限於耶路撒冷或猶大全地而已,祂的能力可伸展至巴比倫,甚至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難怪被賣到埃及的約瑟,可以升高成為該地的首相,因為耶和華掌管全地,祂把他兄長的毒計變為賜福的工具(創五十19-20)。這是「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的最佳詮釋:無論環境怎樣惡劣,神仍然掌管,使祂在所愛的人身上所定下的旨意得以成就。
除非我們有這樣的信念,否則,我們不能真心「稱耶穌基督為主」(腓二11)。

Ⅲ 在第一章,但以理和三友因忠於掌管全地的耶和華而獲祂賜福,包括:在太監長眼前蒙恩(9節)、體格健壯(15節)、聰明過人(17節)、為王所賞識(19節)。這卻不是說:每次忠於神就會立刻得神的賜福,尤其是物質方面的福澤。約伯記早已指出這論調的錯謬:一個愛神的人可以家徒四壁,空無一物,不一定得到神賜予許多財物。
【伯 1:21】 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我們愛神,忠心於祂,不是為了從祂得到恩典和福澤,而是因祂配受我們的愛。

Ⅳ 但以理書一章以「時間」(「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作為開始,也以「時間」(「古列王元年」)作結束。約雅敬年間是被擄的開始,古列則是其結束。換言之,但以理經歷了整段被擄的時期。更奇妙的是,他在這段被擄期間,始終堅守他對這位掌管萬有之耶和華的信心和忠心。

      能夠超越環境去看出神仍然坐在寶座上,這需要信心,更需要神所賜予的智慧。聖靈的降臨,就是把一切事指教我們,以致我們有智慧看出各事後面的屬靈意思(約十四26;林前二14)。

──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但以理》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2: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