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給旅行者的電影單 | 在旅途中與經典橋段相遇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4-12 05: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電影 x 旅行圈達人Seamouse,曾多次現場採訪歐洲三大電影節和奧斯卡,去過60多個國家深度游(包括五大洲多個電影城和外景地),列出了一份送給旅行者的電影片單,全是他看過的北京國際電影節參展電影。

  片單不在長,懂你最重要~

  對於旅途上的人們來說,在山溝溝里碰見派拉蒙影業那座標誌性的山峰、在新墨西哥的乏味小鎮上發現《老無所依》跟蹤謀殺戲的拍攝場地不失為錦上添花的體驗。我推薦的這幾部影片,為致敬經典,也為帶你領略在路上的風光。

  1/ 乘列車前行

  [ 晴朗的日子裡,乘著列車走走吧 ]

  取景地:日本

  

  簡介

  小町和小玉是一對名副其實的鐵路迷,兩人因共同的愛好成為莫逆好友。某日小町被調往九州分公司工作,因失戀而傷懷的小玉乘坐青春18來到九州看望好友......

  森田芳光這部遺作可謂既適合腐女,又適合技術宅男,更對日本驢友們胃口的清新作品。

  故事的主人公是小町圭和小玉健太兩位鐵道迷,他們一個抒情喜歡聽著音樂看窗外風景,一個可以憑聲音辨別發動機類型和廠家。他們有著各自對愛情的煩惱,卻更因對列車和鐵道的著迷,成為柏拉圖式的好基友。

  

  攝影:廖信忠

  在這部名副其實的鐵路風光片里,一共收入80台列車,涉及20條線路,片中人物也均以列車名城命名。除了這些數據之外,觀眾還能看到日本人對鐵路的著迷,不但專業而且敬業。

  

  圖片來源:窮游erpurpleeyes4444

  2/ 蛇之擁抱

  [ 亞馬遜深處,雨林遮蔽的記憶在復甦 ]

  取景地:哥倫比亞

  

  簡介

  兩代探險家分別踏上亞馬遜這片雨林土地,雨林中沉睡的記憶逐漸被喚醒,過往留下的瘋狂與災難亦如熱帶植物般滋長,蔓生成更扭曲的瘡疤......

  獲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這部哥倫比亞黑白電影所展現的兩段歷史旅程,絕對能成為讓旅行者羨慕和追逐的線路。

  1909年,移民德國的探險家在亞馬遜叢林中患上怪病,求助於族人幾乎被屠戮殆盡的巫醫,他們沿河蜿蜒而上,試圖尋找失散的族人和能治病的神秘植物;1941年,一位美國探險家也踏進同一片雨林,開始一位當地老者回溯的足跡。

  

  攝影:卡茲

  電影在部分作為巴西哥倫比亞邊境的Vaupés河拍攝了7個月,又在接壤到委內瑞拉的Guainia地區用一個月收尾。這兩塊被熱帶雨林遮蔽的地區,哪怕從亞馬遜省首府萊蒂西亞過去,也非常難以抵達。這也讓電影中的這些冒險往事和曾經的族群記憶痕迹,迅速被瘋長的植物和時代徹底掩去。

  

  攝影:卡茲

  3/ 父親的信徒

  [ 烏托邦里的極權瘋狂 ]

  取景地:喬治亞

  

  簡介

  男孩亞歷山大從小就被訓練成一個殺手,透過父親果戈里的眼來認識世界,然而現在的他卻漸漸對這個世界產生了自己的疑問......

  本片置景和攝影都將時空高度虛擲,以粗糙雕刻某種曖昧的極權烏托邦。

  片中果戈里成為這個荒誕一夫多妻之家庭社會的絕對族長。在他眾多的孩子中,亞歷山大開始被訓練成一個將來可為家庭賺錢的殺手,本來與世隔絕的他,開始認識並懷疑父親灌輸的這個世界,也因此將故事引向傳統戲劇走向的父子矛盾關係。

  

  攝影:Inhiu

  看此片前一周,我剛路過電影中這座空蕩蕩鬼城,因此認出那兒是喬治亞的礦業重鎮Chiatura。這裡經歷過百年前錳礦出口的輝煌,也曾在斯大林成功的15分鐘煽動性演講后陷入每天工作18小時,睡在礦井不能洗澡的狂熱。小鎮歷史與劇情這麼一關聯,是不是又可以將文森特·卡索的家長角色聯想為斯大林呢?

  而現在的Chiatura,蘇聯時代的架空索道,依然每天24小時拖著纜車來來回回。在不通繩子道路的地方,老掉牙的莫斯科人轎車和已經生鏽的電車,繼續在大街上氣喘吁吁地跑著。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攝影師:Sarah Murray

  4/ 野馬

  [ 漂亮姑娘,逃哇! ]

  取景地:土耳其

  

  簡介

  在土耳其北部的一個村莊里,姑娘們和男孩子天真爛漫地打鬧,然而這種行為卻被當成了一樁不檢點的醜聞。嚮往著自由的五姐妹們開始尋找一種突破這囚牢的方式......

  以我對土耳其還算比較深的了解,電影中所表現黑海沿岸特拉布宗及其周圍地區,是土耳其民族派的大本營,堅定地忠實於國父凱末爾·阿塔圖爾克的世俗主義生活。電影中的姑娘們可以不戴頭巾不穿長袍,卻被鎖在屋裡,更沒有婚姻自由。

  

  圖片來源:窮游er 劭康

  我根據電影劇情里那場足球賽,非常篤定地認為這是關於特拉布宗姑娘們的故事。因為嚴重球場騷亂,特拉布宗主場的一場關鍵比賽禁止了男性球迷入場,五匹「野馬」姑娘因此有了機會逃出家中,奔到滿看台娘子軍的球場。她們正午後出發,坐上巴士,開賽前趕到,沿途風景也像極了去往著名岩壁修道院蘇美拉(Sumela)那條景觀山路。

  土耳其超級聯賽史上確有這麼一次只准女性和兒童入場的比賽,導演把發生在伊斯坦布爾的故事搬到了特拉布宗,而姑娘們生活的那個長滿藤蔓植物的漂亮村落則是在沿黑海海岸往西9小時車程的İnebolu。

  

  圖片來源:窮游eryihan1010

  5/ 大空頭

  [ 華爾街之外,還有避世鄉間 ]

  取景地:美國

  

  簡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CDS而大幅獲益,成為少數在金融災難中大量獲利的投資梟雄。

  這是一部關於華爾街聰明人複雜遊戲的有趣電影。主角嘉瑞德是在次貸危機來臨前做空幾十億美元單子的德銀代理人,馬克·鮑姆每天詛咒著社會貪婪自己卻也從中撈利…… 這麼一整套跟華爾街、美聯儲相關的故事,又怎麼扯得到山清水秀的科羅拉多呢?

  那是電影片頭祭出馬克·吐溫言論,「淹死的總是會水的」。那個停著車,把孩子架在脖子上享受大自然的場景,就是博爾德的Chautauqua公園。

  這個公園有著一個些許更有名一些的中文名——肖托誇,美國近一百多年最重要的鄉建運動名城。以鄉間集會宣講教育為主要形式的這場運動從這裡發跡,進而顯著拔高了美國人的整體文化結構,被羅斯福稱為「美國最偉大的一件事」。

  

  而電影中另一大明星,布拉德·皮特扮演的康沃爾資本退休銀行家就是因為厭惡了爾虞我詐的金融遊戲,而選擇避世居住在這一鄉間。如今,這兒已經成為全美最受歡迎的徒步和攀岩勝地。

  

  6/ 星球大戰系列

  [ 走,去絕地武士的故鄉 ]

  取景地:突尼西亞/義大利/愛爾蘭/瓜地馬拉等

  

  簡介

  呃,星戰還需要簡介?

  雖然國內始終稱不上存在星戰文化,不過,看看地球上那些古怪到可以扮演貿易聯邦各星球的地方,也算得上一種享受。它們覆蓋了從桂林到挪威,從義大利科莫湖到愛爾蘭SkeligMichael島,從瓜地馬拉瑪雅遺迹到突尼西亞撒哈拉沙漠的全球各處。

  

  圖片來源:窮游er ID:gomesfc

  扮演天行者家族故鄉塔圖因的始終是突尼西亞南部的Tataouine。這個在星戰系列中首個亮相的星球開始沒有名字,喬治·盧卡斯的劇本里這個圍繞雙星系統運行的沙漠行星一度被寫作烏塔堡(Utapau)。

  而今的塔圖因作為星戰系列出鏡率最高的星球,早已成為非洲大陸上最著名的電影外景地。在劇組捲土重來的時間之外,都對外開放參觀。

  

  7/ 年輕氣盛

  [ 阿爾卑斯山間里,老權貴熬碗舊雞湯 ]

  取景地:瑞士

  

  簡介

  老友米克和弗雷德結伴前往阿爾卑斯的度假旅館,他們以愛和幽默的視角,探討子女們滿是麻煩的生活。

  義大利導演保羅·索倫蒂諾的這部電影替歐洲權貴們講述自怨自艾的虛無雞湯, 電影取景地包括瑞士坎德施泰德、著名的論壇城市達沃斯以及度假勝地弗利姆斯一家超大型度假酒店Waldhaus Flims。另在威尼斯(主人公Fred Ballinger探望妻子)、倫敦(BBC交響音樂廳)和羅馬都有少量取景。

  全篇最大篇幅都置於Waldhaus Flims酒店,保羅·索倫蒂諾讓這裡住進了邁克爾·凱恩、哈維·凱特、蕾切爾·薇茨、簡·方達等好萊塢明星,扮演馬拉多納的阿根廷特型演員,全英音樂獎最佳女歌手Paloma Faith,以及導演本人。

  

  圖片來源:Wikipedia

  這家Hotel Waldhaus早於1877年就已落成,以滿足19世紀末興起的阿爾卑斯運動休閑生活。2008年主題建築修復后,更名為「Waldhaus Flims Mountain Resort & Spa」,強調了山居水療的賣點。 劇組完工後不久,該酒店就因巨額虧損而在2015年宣布破產(這也就證明了我沒寫酒店軟文),呃。

  

  圖片來源:窮游er reservoir

  8/ 安德烈·盧布廖夫

  [ 陽春白雪的大師作品 ]

  取景地:俄羅斯

  

  簡介

  蘇聯電影大師用塔式特有的詩化電影語言和如歷史壁畫一般的濃重畫筆,呈現了15世紀俄羅斯著名聖像畫家安德烈·盧布廖夫漂泊與抉擇的一生。

  一部影史經典,呈現了聖像畫家安德烈·盧布廖夫在15世紀的俄羅斯動蕩時期,一路目睹戰爭苦難、並感悟東正教愚聖之道的創作之旅。

  當然,彼處的偉大神聖,就像俄羅斯那些恢弘教堂里金燦燦的聖畫像一樣,在非教徒的中國人看來,有點太遠在天邊。不過,莫斯科東北這一圈由12座中世紀城鎮組成的「金環」始終是美艷而新奇的。

  

  首先是弗拉基米爾(Vladimir)。1408年,安德烈·盧布廖夫受邀來到弗拉基米爾的烏斯賓斯基教堂,創作壁畫《最後的審判》。工匠被集體挖走,又慘遭劫難、全數被弄瞎雙眼。懷著悲憤,盧布廖夫完成了壁畫。可偏偏在教堂隆重重開之際,大公的弟弟勾結韃靼人篡位謀反,異族殺入作為最後避難所的烏斯賓斯基教堂,在嶄新壁畫下屠戮信徒,將神聖之域瞬間變為人間地獄。

  還有就是謝爾蓋耶夫(Sergiyev)。1423年的一天,一口新鑄的鐘在信徒們渴望的目光下敲響了,主導工程的少年博利斯喜極而泣,跪倒在泥漿里。歇筆多年的畫家盧布廖夫也萬分激動,緊緊摟著少年,他凝聽到了一個神跡,意識到自己的天賦應當屬於上帝,決意回到他年輕時隱修的謝爾蓋耶夫聖三一修道院,去創作壁畫和聖像畫。

  這也是電影《安德烈·盧布廖夫》的故事結尾(經典不怕劇透),隨後塔可夫斯基的鏡頭搖向聖三一教堂的那些壁畫,並最終定格於俄國宗教聖像畫的最傑出代表《三一聖像》。

  

  *本文所用海報/影片簡介及基礎信息來自豆瓣/格瓦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1: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