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佔領紐約時報廣場!這一話題再次成為微博熱點,最近四五年來,中國企業亮相紐約時報廣場的大屏幕似乎越來 越變成標配了。而亮相紐約,無論如何聽起來都比較高大上,也帶來了「進軍美國,佔領世界市場」的美好想象。然而,廣告終歸是商業,在商言商,中國企業進軍 紐約大屏幕,表達著一種對世界品牌的嚮往,因中國企業的融入,時報廣場的廣告價值也在提升,這何嘗不是美國商業的勝利呢? 時報廣場 的廣告價值不言而喻,年均客流量4000萬人次,人員流動量1億人次,這塊面積不大的三角地被稱為「世界十字路口」。對於不斷全球化的中國企業來說,時報 廣場無疑是展示自己的絕佳窗口,中國一些知名企業不斷「霸佔」時報廣場的大屏幕,當然有些屏幕本身就是為中國客戶量身打造的。 從中 國企業的發展歷程來看,2010年前後已經到了一個節點,一些中國優秀企業不斷升級,在全球產業鏈上的位次在提升,從「代工工廠」到成為「製造企業」,品 牌的意識覺醒。華為、格力等中國優秀的製造業企業在這裡亮相,未必說這些企業要進軍美國市場,或者可以說是在世界「刷存在感」。日本、韓國在工業化的後半 段也是在紐約時報廣場打廣告,索尼、三星等企業也曾亮相於此。當然,索尼、三星能夠成為世界知名的企業並不僅僅因為它們在這裡打過廣告,但是必要的營銷還 是需要的,尤其是在商業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 就傳播力而言,時報廣場的大屏幕未必是最強的,但是它已經變成了 一種符號。對於一些中國企業來說,在這裡亮相併不是廣告,而是新聞,「出口轉內銷」的意味越來越濃。比如說,很多廣告詞基本是中文的,話語方式也是中國 式,由此可以看出,這些廣告的受眾並不是穿行於時報廣場的遊客或者行人。有哪些企業能夠在這裡打一年廣告,去「收穫」4000萬受眾呢?但是亮相紐約,這 一消息足可以變成新聞,尤其是最先吃螃蟹的那些企業,中文媒體的報道已經是最好的廣告了。隨著亮相大屏幕的企業越來越多,新聞效應也變小了,但是可以藉助 自媒體,通過灌水、熱炒的方式成為焦點新聞。比如「佔領紐約時報廣場」這樣的標題,傳遞的並不是商業信息。 事實上,把廣告做到紐 約,亮相曼哈頓島,並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情。有專門的廣告公司為中國企業登陸美國提供服務,而且廣告的收費非常靈活,可以按周、天等方式靈活收費,甚至是 按次收費,如果只是閃耀幾次,成本遠遠低於在國內的媒體上的廣告費用。隨著中國企業的全球化進程,在海外市場投放廣告不是奢侈,也不是新聞,而是必需的營 銷手段。 無可否認,美國的龐大市場容量是各國企業競逐的對象,無形之中也抬升了在美國投放廣告的價值,除了形式上的4000萬可能 受眾之外,更重要的是時報廣場代表了一種市場的神話。毫不誇張地說,曼哈頓島不僅凝聚了美國的財富,也是世界經濟的符號,在時報廣場的大屏幕上亮相,多少 代表了與世界頂尖品牌比肩的意味,變成了一種「鍍金」的儀式。 對於「排隊」到紐約的中國企業而言,這是必要的營銷,但是真正進入美 國的市場,或者在國內市場做大做強,還需要內功,需要「工匠精神」,舍此,不過是在時報廣場大屏幕做「Show」而已。中國已經進入工業化的後半段,具備 了湧向世界一流企業的基礎,同樣,中國經濟的升級與轉型也需要偉大的企業和企業家。但願紐約時報廣場能夠成為中國企業走向偉大的開始,而不是「出口轉內 銷」的秀場泡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