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年30顆天外火球「核彈」來襲 地球會受傷嗎

[複製鏈接]

651

主題

945

帖子

5436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43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圖片來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要記得,我們所在的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遨遊的一顆行星而已,被太空中飛來的「小石頭」撞到也不是稀罕事。不過,你能想象一年下來那些進入大氣層的「火球」和「火流星」,會釋放出多少顆原子彈爆炸的能量嗎?

  格林威治時間2月6日13點55分,一顆隕石在距巴西海岸1,000公里處的空中燃燒並墜入大西洋,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1.3萬噸TNT炸藥,接近1945年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當量。

  而這次事件在發生數周后才剛剛被注意到,並進入人們的視野。

  英國《每日郵報》2月23日報道稱,這是自2013年2月15日一顆隕石在俄羅斯車裡雅賓斯克(Chelyabinsk)上空爆炸,並造成1,600餘人受傷后,釋放能量最強的一次「火流星」事件。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車裡雅賓斯克的那次爆炸釋放出的能量要大得多,相當於50萬噸TNT炸藥(NASA給出的數據是44萬噸)。當時很多人是被震碎飛出的窗戶玻璃擊中受傷的。

  不過,這次在大西洋上空現身的「火球」可能並沒有被多少人注意到。它在距巴西千里之遙的海洋上空約30公里處燃燒殆盡。

  按照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記錄,每年都有約30顆(直徑1米到20米之間)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小型流星於高速運動中被燒盡。由於地球表面大部分由水覆蓋,很多未燃盡的隕石碎塊落入大海,極少影響到人口聚居地區。

  NASA對該現象全過程的描述是,在進入大氣層階段,由於大氣摩擦,撞擊物體的飛行速度減慢並被加熱。在大氣氣體被壓縮並被加熱的地方,於是形成一種弓形激波(bow shock)。這些能量的一部分向撞擊物輻射並致其融化,在大多數情況下會使物體解體。

  物體的分解增加了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進而加大了大氣對物體的攔截,由此進一步加劇了融化和大氣制動現象。在因此造成物體前後壓力的不平衡超出其抗拉強度后,物體最終遭受災難性破壞。

  根據NASA的《火球與火流星報告》(Fireball and Bolide Reports),NASA在2006年到2015年這十年間共記錄到287次「火流星」事件,其中釋放能量超過1萬噸TNT當量的有八次。平均下來,該類事件每年釋放出的能量在7萬噸TNT左右。

  今年以來,NASA已記錄到三次此類事件,其中最近一次發生在2月19日,釋放能量相當於5,600噸TNT。

數據來源:NASA
  那麼,人們應該為每年幾十顆不定時在頭頂上「爆炸」的「原子彈」擔驚受怕么?

  這一次隕石事件「其實挺不起眼」,美國天文學家菲爾·普雷特(Phil Plait)在博客上寫到,「畢竟事情過去好幾周,我們都沒聽說。」

  「如果它墜落在一片人口稠密地區,它可能會砸壞一些窗戶,嚇壞很多人,但我不覺得它會造成任何實質性破壞。」他寫道。

  根據本次火球釋放的能量,普雷特估計這顆隕石的大小在5至7米左右。他說:「像這樣的隕石撞擊平均每年都會發生幾次,不過大多數都沒有目擊者。」這一次事件可能是被追蹤大氣中爆炸的軍方記錄到的。

  《每日郵報》稱,NASA在太陽系中追蹤到了約12,992顆靠近地球軌道的近地天體。據估計,其中約有1,607顆被列為「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Potentially Hazardous Asteroids)。

  小行星2013 TX68便是其中之一。NASA稱,它可能會和地球表面靠得非常近,不過發生的幾率非常小。2013 TX68直徑約30米,兩年前飛經地球時被首次發現。它將於3月5號踏上返程,屆時可能會從地球表面擦過,據地表僅約1.7萬公里,比地月距離近21倍。

  小行星2013 TX68直徑約30米寬,如果這樣大小的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的話,它所產生的爆炸強度將是車裡雅賓斯克事件的兩倍。

  科學家們指出,這顆小行星有可能在2017年9月28號撞上地球,不過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超過2.5億分之一。此外,這顆小行星還會在2046年和2097年飛經地球,而到時撞上地球的概率更小。

  去年9月,NASA近地小天體研究中心(CNEOS)負責人保羅·丘達斯(Paul Chodas)說:「目前還沒有小行星或其它近地物體即將撞擊地球的跡象。事實上,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所有已知天體撞擊地球的概率都不大。」

  針對2013 TX68,丘達斯說:「這顆小行星接下來三次從地球附近飛過時撞上地球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不值得為此擔心。我完全相信,未來的觀測還將進一步降低這一事件發生的幾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5: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