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海外收購變成賠錢買賣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2-22 00:28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載:紐約時報中文網
作者:QUENTIN WEBB



過去失敗的陰影困擾著中國的新併購者。

迄今為止,中國大多數海外收購案進展不順。相關公司在糟糕的時機對石油、礦業及金融領域投下大賭注。最近的交易與往常有些不同,比如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以440億美元收購先正達(Syngenta),但困難依然存在。

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數據顯示,迄今為止,在中國買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及香港之外完成的20筆最大交易中,有13筆交易涉及自然資源。國有石油巨頭中石化、中海油及中石油參與了其中九筆交易。另外四筆是由國家支持的金屬、油田服務、化學及投資公司開展的。

嚴重錯誤。自這些交易達成以來,油價下跌了一半以上。還存在運營問題。中海油在以18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尼克森(Nexen)之後,努力克服泄露問題,逃離葉門內戰,在加拿大難以處理的油砂中提取原油也十分棘手。野村證券(Nomura)的分析人士表示,中海油可能很快就得為尼克森支付逾50億美元的減損支出。

除了大宗商品外,其他商品的記錄也沒好多少。以美元計算,中國工商銀行對南非標準銀行(South Africa』s Standard Bank)55億美元的投資已經減少了一半以上。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在金融危機陷入深淵前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及黑石集團(Blackstone)進行投資。中國三峽集團向葡萄牙EDP公司投資35億美元,而該公司目前的股價比投資時少了五分之一。自2014年進行投資以來,在香港上市的萬洲國際(WH Group)的市值自2014年流通以來跌了大約三分之一,這說明該公司以70億美元進軍美國豬肉產業的事已經無法引起投資人的興趣。

鑒於中國出現海外併購熱,2015年的交易額達到創記錄的1130億美元,這些毀滅價值的交易令人擔憂。當然,中國買主或許得到了一些教訓。中國化工董事長任建新等經驗豐富的交易商將很多世界一流的外國公司收入囊中,和追求能源安全的交易還是有很大分別的。

但就像其他跨境買家一樣,中國公司可能難以有效運營新的海外據點,同時獲得員工及政府的支持。諮詢公司BCG開展的民調顯示,中國收購者認為只有32%的對外交易「沒有問題」。巨額債務——先正達交易帶來高達430億美元的債務——進一步加劇了風險。唯一令人安慰的是,中國的境外併購記錄不能更糟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22: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