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俄媒:中國將決定世界文化能否統一化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1-31 23:42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載:參考消息網

《俄羅斯報》1月27日刊登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學院教授研究員費奧多爾·盧基揚諾夫的一篇文章,題為《統一化之爭》。文章摘編如下:

因各種各樣的具體情況而顯現出共同問題時,什麼樣的國際問題現在不會被拿來說事?那就是全球體系的失衡,在全球體系中各種制度彷彿在不匹配的時代運行,試圖遵循不同的宗旨。

這是20世紀下半葉的遺產,即在意識形態大衝突的時代。這裡有受挫但尚且拒絕服輸的「歷史終結后的」制度。也有正在生長的新現象,從中或將孕育出某種未來的制度。而未來本身一方面包含著某種混合著技術和通訊霸權的前所未有的事物,另一方面則拂去了某些昔日的事物。總之,套用過去蘇聯時代的文章的話,「混亂取代了世界秩序」。

不過主要衝突正在形成。解放國際關係的參與者、不對稱的相互依賴性提高和出現新的力量與影響力中心給全球體系提出了新奇的任務,即不用壓力和統一化便將多樣性合理化。施壓常會形成新的不穩定源頭,導致相反的結果。統一化則是不現實的,鑒於無法克服文化差異——西方、歐亞、阿拉伯世界、中國等等。

但由此出現的主要問題是,在這種情況下統一化真的不可能嗎?關於這點的討論早前出現在遞交瓦爾代俱樂部年度報告期間,報告力求勾勒出世界秩序的輪廓。報告作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想法:新統一化是否可以實現,這將取決於中國,因為北京站在十字路口。中國正在權衡怎樣更有利——支持搖搖欲墜的西方中心體系以換取其中的種種特權,還是下注非西方的未來並加快瓦解現有國際制度的進程。中國暫時選擇對一切方案敞開胸懷,但遲早要向某一方面傾斜。

北京在冷戰後綻放的以西方為基礎的全球化當中得到了最大化的好處。但中國在更久之前就作出了有利於西方的政治選擇。中國對上世紀末形成的體系最為滿意。不過往往「徒弟」學成就會開始引起「師傅」的猜忌。中國的成功開始令西方社會不安。北京被疑遲早將對美國發起挑戰,不僅在地區,而且是在全球舞台上。這種預期的根據是經濟實力數據——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未來也可能成為第一。隨著不斷地壯大,中國自身行事也更加自信。

北京要求得到更多尊重和平等,但力求用保守的方式達到目的,對俄羅斯的強硬粗暴頗為不解。中國長期指責美國不願更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完全沒有考慮當前的經濟實力格局。換言之,中國堅持的是更加公正地構築現有機制,而不是廢除這些機制。

中國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的未來最具標誌性。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代表了美國的意圖,目的是不讓北京確定亞太地區的議事日程。新制度要適用於現在的局勢,而非僅為西方世界設計的局勢。中國行事極其謹慎。儘管該項目針對中國,但中國不急於公開爭鬥,甚至表示不排除未來加入的可能。不過實現後者是難以想象的,因為某一方將不得不接受已制定好的規則。北京有進行多年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的經驗,但其中的迴旋餘地更大,世貿組織追求的是通用性,因此巧妙的談判戰術能夠發揮不小作用。但TPP已經是個圈子,它在更大程度上而言是俱樂部。而俱樂部是有嚴格的會員資格規定的。

如果中國仍然作出戰略決定,要在這個俱樂部中佔據一席之地並在裡面爭取領導地位,那麼就可以談論統一化方法的成功了。但如果中國決定玩自己的遊戲,不斷升級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很可能推波助瀾,那麼世界統一化肯定不會實現。北京採取非西方模式的事實本身將刺激許多其他同樣在尋找代替西方模式的國家。反之亦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2: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