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林彪專機黑匣子之謎破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5-18 03: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硨磲大爺 於 2016-5-18 03:37 編輯

  

  林彪專機

  在 「九一三事件」中墜毀的林彪專機的黑匣子到底去哪兒了?

  這是一個令許多人糾結的問題,比如,馬學磊認為:「『林彪事件』真正能夠研究清楚,做到還歷史的本來面目,需要檔案資料的大量開放和黑匣子的成功解密。但是,檔案資料的開放是很難的,而且即使開放了,檔案資料曾否被篡改也難以確定;何況黑匣子現在更不知身在何處。所以,這一事件的澄清看來會遙遙無期。」余汝信也認為:「由於256號專機起飛后一直未與地面聯絡,飛機上的『黑匣子』又下落不明,飛機墜毀原因缺乏直接證據。」王年一則質問:「我們至今弄不清以下問題:在1971年發生『九一三』事件后,中國為何不派人到蒙古失事現場去作調查?中國為什麼不要回飛機的『黑匣子』?」

  林彪專機的黑匣子去哪兒了?

  目前,幾乎所有關注或研究「九一三事件」的人都認為這個黑匣子被蘇聯人拿走了,比如:

  林彪專機駕駛員潘景寅之女潘鷺斷言:「黑匣子一直在蘇聯」。

  蒙古歷史研究所所長朝倫·達西達瓦在其《林彪元帥之死》一書中說:「蘇聯人把墜毀飛機的黑匣子也取走了。黑匣子里有很多儀錶,記錄著工作情況和人員談話,是比較可靠的工具。奧特根扎爾嘎勒中校(蒙古肯特省公安廳廳長)認為不行,不能讓他們拿走,但是朝克將軍(蒙古人民軍空軍司令)還是把黑匣子給了蘇聯人。蘇聯人拿走黑匣子之後,從來沒有對蒙古講過黑匣子里有什麼內容,這給我們調查飛機墜毀原因帶來了困難。」

  林彪事件研究者舒雲獨家披露:「2012年1月5日,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亞洲研究系孫萬國教授應舒雲之請電話訪問了居住悉尼的彼得·***姆,請他談談256三叉戟的黑匣子。」「***姆本人並未能聽到原始錄音,但根據他所採訪的克格勃人士的轉述,錄音帶裡面並沒有聽到林彪、葉群或林立果的聲音,也沒有機上打鬥的聲音。這個黑匣子里最有用的信息是這架飛機飛進蒙古后,一直向北飛。駐蒙蘇軍發現后,向這架飛機喊話,警告他們不能再往前飛,再往前飛就要打了。這架飛機沒有任何回答,但是不久就轉向了,轉向南。」

  「九一三事件」發生時擔任中國駐蒙古使館二秘併到過林彪專機墜機現場勘察的孫一先認可達西達瓦的說法,並表示:「三叉戟256 號上的黑匣子,以及死難者的遺體和遺物,何時能夠回到我國呢?我認為按照國際慣例,俄羅斯和蒙古當局這麼無限期地扣押下去,是沒有什麼道理和法理根據的,我國應該在適當時機索要。」

  無風不起浪。那麼,目前種種關於林彪專機黑匣子在前蘇聯的傳言的源頭在哪兒呢?

  筆者認為,該傳言的源頭來自澳大利亞記者彼得·***姆1993年對前蘇聯的林彪專機墜毀事件調查組的負責人、原克格勃將軍扎格沃茲丁的採訪。***姆關於林彪事件的實地調查報告,《揭開一個中國人之謎——林彪的最後日子及死亡》,發表在1994年1月31日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上。1994年7月8日北京出版的《作家文摘》第80期摘登了李安定寫的關於彼得·***姆調查活動的《林彪之死真相查訪記》,文中提到,***姆曾經問當年負責調查林彪專機墜毀事件的前蘇聯克格勃將軍扎格沃茲丁那架飛機上是否有黑匣子?扎格沃茲丁說黑匣子找到了,但克格勃鑒定時沒有發現錄音里有飛機和地面的通話。

  這是中國公眾首次知悉林彪專機有黑匣子的「事實」。而在此之前,中國的「九一三事件」的當事人普遍不知道林彪專機是有黑匣子的,比如去林彪專機墜機現場勘察時的孫一先就不知道林彪專機有黑匣子,而且之後的很多年他也不知道。

  為什麼現在國人普遍認為林彪專機有黑匣子呢?

  不過,真正讓中國公眾廣為認知林彪專機有黑匣子的人首推康庭梓。作為當年林彪三叉戟專機的第二副駕駛,康庭梓自1990年代末開始,通過《航空知識》、《文史精華》、《黨史博覽》等期刊以及個人回憶錄,還有一些電視採訪節目,講述其「九一三事件」發生時的親身經歷,分析林彪專機墜毀的原因,並反覆提到黑匣子,比如,他說:「林彪座機256號的黑匣子中的事故記錄器,是直徑約15厘米的圓球狀物體,象一個金屬製造的小西瓜,安裝在飛機尾部的垂直安定面內。」「256號的語音記錄器是一個扁平的長方體,長約40厘米,寬7到8厘米,高約15厘米。它的位置在前駕駛艙領航員後面的無線電設備專用架上,用手推進去后固定在架子上。語音記錄器的感測器,位於前駕駛艙頂上,那裡有一個帶網狀小窗口,裡面安裝著象送話器一樣的設備。語音記錄器的性能是,在正常飛行中,不僅能記錄下來空中與地面之間的通話內容,還能記錄下來駕駛艙內的人員彼此直接說話的內容……」。「只有根據飛機迫降落地前語音黑匣子的真實錄音,才能真正知道飛機從下降開始后,駕駛艙內所發生的一切……。不能排除,語音黑匣子的記錄也許為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情況。」「黑匣子是被人拿走的。」

  由於康庭梓「具有見證人和技術專家的雙重優勢」,因此他的說法得到了「九一三事件」研究者以及一般歷史愛好者的普遍重視。

  孫一先最先呼應了康庭梓的說法,他說:「據我國民航專家講,三叉戟飛機從『1E型』開始,已裝有70年代稀有的黑匣子。……似可做出這樣的判斷:三叉戟256號的黑匣子,連同中間的發動機,都被蘇聯人拆走了。」

  而林彪事件發生時擔任空軍專機師師長的時念堂的表態比康庭梓還進一步,他說:「『黑匣子』是飛機製造時就安裝上的,它們記錄的資料都是原始的客觀的,人們不可能對其中的資料進行篡改,而且異常堅固。」「根據我們以飛行專業的眼光判斷,這些『黑匣子』一定還保存在某個地方,不會隨著256號三叉戟飛機的爆炸消失。」「林彪叛逃所乘坐的256號三叉戟飛機上的所有人員都死了。死無對證。但是,『黑匣子』還『活』著,還『活』在某一個地方,它還能說話。」

  但是,上述說法是否有確鑿的事實為依據呢?

  蘇聯人是否真的在墜毀的林彪專機上找到黑匣子?

  儘管扎格沃茲丁對彼得·***姆說林彪專機黑匣子找到了,但他並沒有給出物證,比如黑匣子的照片或者具體型號,而且俄羅斯官方對黑匣子一事從來沒有給予回應過。

  而***姆的採訪報道問世不久,俄羅斯軍隊的《紅星報》就發文證實***姆關於林彪下場的報道所言非虛。

  既然俄羅斯當局能把林彪、葉群的頭顱被切下來放在大鍋里用開水煮,以便將毛髮、皮肉剝離乾淨這樣一些看似殘酷又恐怖的做法,都公布出來,為什麼就不能公布對黑匣子的鑒定過程呢?

  不過,從扎格沃茲丁的「三叉戟飛機幾乎飛越蒙古,快到蘇蒙邊境時才突然掉頭南飛並在隨後墜毀」的說法來看,他既對三叉戟飛機的性能根本不了解,更對早期黑匣子的發展史完全無知。

  因為從256三叉戟飛越的中蒙邊境414號界樁到靠近蒙古的俄羅斯(前蘇聯)邊境城市赤塔的距離約為800公里,而赤塔距溫都爾汗的三叉戟墜機現場有600多公里,減去扎格沃茲丁說法中「快到蘇蒙邊境」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比如三叉戟在距赤塔還有50公里左右時就折返,也就是說,按照扎格沃茲丁的說法,三叉戟在越過國界之後又飛行了大約1300公里。而根據蒙古當年發布的《關於中國飛機失事》的消息,三叉戟在9月13日1點55分越過中蒙邊境,在2點25分墜毀。所以按照扎格沃茲丁的說法,三叉戟的飛行速度達到每小時2600公里左右。儘管三叉戟1E在高空時的巡航速度在930到970公里/小時之間,但林彪專機在進入蒙古后,一方面是為了閃躲雷達,另一方面是為了尋找機場或者迫降場,所以始終是低空飛行,而由於低空空氣阻力大,它的實際飛行速度只有每小時700-800公里。這也就是說,扎格沃茲丁把林彪專機的實際飛行速度誇大了三倍多。

  此外,黑匣子分飛行數據記錄器(FDR)和艙音記錄器(CVR)兩部分。無論是在英國,還是在美國,客機被強制安裝FDR都要比強制安裝CVR早至少六年以上。這意味著如果扎格沃茲丁真的找到了黑匣子,那麼不僅有CVR,更應該有FDR,那麼扎格沃茲丁就不會出現把林彪專機的航跡都搞錯的情況,因為第一代的FDR實際上就是一個航跡記錄儀!

  黑匣子是飛機製造時就安裝上的嗎?

  時念堂說:「『黑匣子』是飛機製造時就安裝上的」。

  果真如此嗎?

  我國在1972年到1975年期間,從英國直接定購了35架比「三叉戟1E」更先進的「三叉戟2E」和「三叉戟超3B」客機,但它們都沒有裝配黑匣子,儘管這個時候英國要求本國運營的客機必須裝黑匣子的法律規定已經執行多年。

  實際上,這些直接從英國買進的三叉戟客機直到1980年代才裝上黑匣子。因為1982年空軍司令部司科字第45號文件「飛行參數記錄系統主要戰術技術要求」中明確規定「1985年後,我國所有飛機都要裝飛行數據記錄儀」,所以我國民航才在1983年引進了77套美國S·D·C公司生產的UFDR飛行數據記錄儀,裝在三叉戟、安—24和伊爾18三種飛機上。

  值得注意的是,這77套FDR並不是從英國買進的。

沙發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5-18 03:37 | 只看該作者
  而林彪專機所屬的那批「三叉戟1E」型客機是英國霍克·西德利公司在1965年上半年交付給巴基斯坦的,事實上,那批飛機是巴基斯坦國際航空公司在1964年之前向霍克·西德利公司下的定單[19]。當年的航空技術雜誌曾經廣泛和深入地宣介三叉戟,尤其是對「三叉戟1E」的構造給出了詳細的圖示,比如將飛機的結構劃分為112個部分,給出了空氣系統22個部件、飛行控制14個部件、除冰系統11個部件、燃料系統14個部件、液壓系統4個部件、動力裝置17個部件、無線電和電系統26個部件、安全設備6個部件、駕駛艙和客艙27個部件的具體位置,但根本沒有提到FDR和CVR;還介紹了支持霍克·西德利公司「三叉戟」項目規劃的諸多廠家所生產的特種材料、部件、輔助和附屬設備,仍然沒有FDR和CVR的片言隻字。

  由此可見,無論是FDR,還是CVR,都不是「三叉戟」製造時的必配設備,也就是說,按照定單,霍克·西德利公司根本不會為「三叉戟1E型」客機裝配黑匣子。

  三叉戟是從1E型開始才裝配黑匣子的嗎?

  孫一先說:「據我國民航專家講,三叉戟飛機從『1E型』開始,已裝有70年代稀有的黑匣子。」他的意思是三叉戟1E之前的型號,比如三叉戟1C,就沒有裝配黑匣子,而從三叉戟1E開始,後續型號的三叉戟都裝配了黑匣子。

  從筆者前文提到的那35架中國直接買入的「三叉戟2E」和「三叉戟超3B」都沒有裝配黑匣子來看,孫一先的說法顯然是錯誤的。

  實際上,不管是哪種型號的三叉戟,裝不裝黑匣子完全取決於客機所屬國的空管法規。

  世界各國空管機構強制要求本國飛機安裝黑匣子的法規的出台有先有后,制定的標準也不一致。

  那麼,英國航空註冊局是哪年要求本國飛機必須安裝黑匣子的呢?有什麼具體規定呢?

  簡言之,對於1965年7月1日以後飛行的新型號飛機或者首次飛行的飛機,不管是重量超過60,000磅的以活塞式發動機作為動力的飛機,還是重量超過12,500磅的以渦輪式發動機作為動力的飛機,都應酌情裝配經過認證的抗毀型FDR;1966年7月1日以後,上述種類的所有飛機,即重量超過60,000磅的活塞式發動機飛機和重量超過12,500磅的渦輪式發動機飛機,都必須裝配抗毀型FDR。FDR應能記錄每次飛行期間,即從飛機起飛開始到落地滑行結束,以下作為時間函數的參數:指示空速,指示高度,磁航向,垂直加速度,俯仰姿態;前三個參數的採樣頻度不得低於每秒一次,后兩個參數的採樣頻度不得低於每0.2秒一次。

  從上述規定看,起碼在1966年7月以後,黑匣子在英國就不是什麼稀罕物了,孫一先說黑匣子是「70年代稀有」,顯然不實。由於所有型號的在役三叉戟飛機,不管是1964年2月獲得適航證的「1C型」,還是1965年11月獲得適航證的「1E型」,重量都遠超12,500磅,因此只要它們在英國航空註冊局注了冊,那就必須在1966年7月1日前裝配FDR。

  至於中國和巴基斯坦購買的三叉戟客機不裝黑匣子的緣由是當時這兩個國家都沒有相關的法規,而與這些三叉戟的型號無關。

  三叉戟會裝艙音記錄器嗎?

  需要注意的是,英國1965/6年要求飛機安裝的黑匣子只具備FDR的功能,並不同時擁有CVR(艙音記錄器)的功用。

  而扎格沃茲丁、康庭梓、孫一先和時念堂關於黑匣子的說法之所以如此撩人,就是因為他們提到黑匣子時的最出彩之處就在CVR,比如康庭梓就猜測或認為:「語音黑匣子在記錄起飛後半個小時的機艙對話中,肯定能反映出林彪等人在強迫潘景寅轉向叛逃航線的過程中那卑劣手段的醜惡表演。」「因為是叛逃,林彪還能安然坐在後艙等著兒子、老婆主動向自己彙報嗎?潘景寅是不能離開半步的。假設林彪主動到駕駛艙向潘景寅詢問有關飛行及何時到達伊爾庫茨克等情況時,潘景寅就會把飛機所處的險境告訴林彪,當林彪知道自己馬上就要被摔死在蒙古國了,會作何設想?」「作為256號專機的副駕駛員,我曾經常幻想有一天能從黑匣子中聽到機組四個人的聲音,因為我最熟悉戰友的聲音了,也讓那些熟悉林立果、葉群、林彪的人聽一聽黑匣子的對話與爭吵中他們都說了些什麼。再加上事故記錄器的記錄數據,對比分析,這樣,距離揭開林彪叛逃與墜機之迷就不遠了。」

  不過,早期CVR的法定錄製時間為30分鐘,這除了技術成本之外,還考慮了西方對飛行員人權尊重的因素。直到1990年代中後期開始,CVR的法定錄製時間才被延長到2小時。因此即使林彪專機裝了CVR,而且這個CVR日後被發現,也不會全程再現康庭梓想象的那些「醜惡表演」,因為林彪專機飛了接近兩小時,CVR前面錄製的信息會被後邊錄製的信息所覆蓋。

  那麼,英國空管機構是哪年要求本國飛機必須安裝CVR的呢?三叉戟會裝CVR嗎?

  不言而喻,對於飛行事故調查而言,只有五個飛行參數記錄的FDR黑匣子根本不足以搞清事故原因,因此有關的修改提案於1969年出台,眾多相關機構的代表於1970年組成了一個飛行數據記錄工作小組。該工作小組的報告於1971年公布,該報告考慮/借鑒了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建議、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等空管機構對黑匣子的技術要求,打算通過修訂1972年的空航法令使得對黑匣子的新要求生效。

  修訂后的1972年空航法令要求:

  對「現有」飛機,FDR要增加三個參數的記錄,這三個參數是發動機功率、襟翼位置和滾轉姿態。

  對「未來」飛機,總共列出了26個參數(包括時間)。就常規的亞音速飛機而言,記錄要求為:對於最大重量在5,700千克到11,399千克的飛機,既可以只安裝一個CVR,也可以只安裝一個記錄規定參數1-9的FDR;對於最大重量在11,400千克到26,999千克的飛機,既要安裝一個CVR,也要安裝一個記錄規定參數1-10的FDR;對於總重量超過27,000千克的飛機,既要安裝一個CVR,也要安裝一個記錄全部26個規定參數的FDR。

  按照1972年修訂后的英國空航法令,儘管各種型號的三叉戟飛機,包括三叉戟1E(最大機身重量58,060千克)、三叉戟2E,重量都超過27,000千克,但也只須把FDR記錄的參數由五個增加到八個,而無須安裝CVR,因為它們統統屬於「現有」飛機。

  事實上,當時英國發生的一起空前的飛行事故幫助英國通過了飛機安裝CVR的法令。1972年6月18日,英國一架三叉戟客機在斯泰恩斯地域墜毀,包括九名機組人員在內的118名乘員全部遇難。隨後的事故調查表明,雖然FDR信息有相當價值,但調查人員如果能確定機組成員之間通過命令、評論或驚叫所傳遞的信息,那麼他們就會有一個清晰得多的導致墜毀事故的事件系列的場景。

  即使是這樣,英國當時也沒有要求包括三叉戟在內的「現有」客機安裝CVR。比如,1975年9月15日,英國航空公司所屬的一架三叉戟1E型客機在西班牙畢爾巴鄂機場發生了一起小事故,這架飛機就沒有安裝CVR。

  此外,前述空軍司令部司科字第45號文件只是規定「1985年後,我國所有飛機都要裝飛行數據記錄儀」,並沒有要求裝CVR。起碼到1988年,我國空管機構還沒有要求客機裝CVR,比如,民航廣州局屬下的「三叉戟2E」型2218號客機1988年8月31日在執行廣州——香港航班任務並在香港啟德機場盲降時發生一等飛行事故,造成六名機組人員和一名旅客遇難。香港民航當局公布的事故調查報告認為:沒有足夠的證據確定事故發生的原因。為什麼說沒有足夠的證據呢?該事故調查報告中說:飛行艙內的機組人員無一倖存、沒有CVR,加上UFDR所記錄參數的數目過少,嚴重妨礙了確定最終進近事件順序的調查。

  中國有人見過那批三叉戟飛機上的黑匣子嗎?

  其實,當時的黑匣子在日常使用中很容易出現電機、凸輪、軸承損壞等現象,因此需要對黑匣子進行定期檢修,甚至更換記錄介質。如果那一批三叉戟真的裝配了黑匣子,肯定會有中國機務人員接觸過這些黑匣子。儘管林彪專機摔在了蒙古,但1970年與它一起從巴基斯坦買進的另三架三叉戟始終在國內,卻從來沒有在它們之中發現過黑匣子的傳聞,而其中的254號還曾經是巴基斯坦總統的專機。

  此外,黑匣子只是一個抗墜毀的數據記錄器,它與感測器、採集器組成數據採集記錄系統,它所記錄的信息事先經過編碼處理,最終要經過與之配套的地面數據處理系統進行解碼復原,何況還有一個用于飛機維護的、每次飛行后都應及時處置的數據快速存取記錄器(QAR)。[30]如果那四架三叉戟飛機在賣給中國時真的裝配了黑匣子,那麼配套的地面解碼處理設備也會被一同賣給中國。然而,40多年來,從沒有任何中國人說見過此類設備。

  結語

  由於扎格沃茲丁、康庭梓、孫一先和時念堂,或者作為林彪事件某方面的見證人,或者作為某領域的技術專家,或者二者兼具,因此他們關於林彪專機黑匣子的回憶和表態自然起到了三人市虎的作用,導致許多人信以為真。

  然而,歷史不忍細究。細究起來,就可斷定中國1970年從巴基斯坦買入的那批三叉戟客機,既不可能安裝FDR,更不可能安裝CVR。

  一言以蔽之,「林彪專機的黑匣子去哪兒了?」就是一個假問題而已。

來源:歷史那些事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07: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