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女發明可以喝的書 勝造七級浮屠

[複製鏈接]

2503

主題

3368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685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這是一本「可以喝的書」
它只有26頁,
外形看起來與普通書本沒任何不同

但不論是封皮,
還是書的第一頁,
都赫然標著「Drinking Book」,
暗示著它的與眾不同。

這本書被時代雜誌評為2015年最棒的25個設計之一
發明這本書的姑娘叫
Theresa Dankovich(簡稱Teri),
連她自己也沒想到,
8年前開始的一項研究,
將改變幾億人的命運。

作為一個有學識、高顏值的化學女博士,
Teri沒有被冰冷枯燥的理論知識困住,
這個溫暖可人的姑娘,
關注更多的是如何用自己掌握的知識,
改善我們觸手可及的真實世界。

在實驗室待了8年之後,
她有了驚喜的發現:
一種叫納米銀的離子,
簡直就是細菌的剋星!
但是哪裡被細菌困擾呢?
她想起了幾年前的一次非洲之旅,
那裡的自然風光讓她震撼的同時,
看到這一幕幕場景卻讓她痛心···



孩子們喝不到純凈的飲用水
即便有壓井,
出來的水竟是這種顏色

她從沒想過,
對我們來說每天喝的
再普通不過的純凈飲用水,
對他們來說竟這樣艱難!

而在全球,每年有6.63億人口,因為缺乏最基礎的凈水設備,而喝不到純凈的飲用水,由此導致的疾病、死亡更是難以計數,這在發展中國家尤其嚴重。

兒童在喝垃圾堆旁的溪水(攝於雲南省富源縣)
面對這種情況,
Teri突發靈感,
能不能將納米銀離子嵌入紙中,
做一張史上最強的過濾紙呢?



在實驗室埋首苦研幾個月,
歷經上千次的試驗后,
她做到了!

她成功將納米銀離子嵌入紙張,做出了抗菌性極強、質地優良的黃色紙張
經驗證,
這種紙張能去除水中99%的細菌,
飲用標準超過美國的直飲水,
這讓她喜出望外。
她立馬帶著紙張跑到南非、肯亞、海地、印度等國家,測試了25種受到嚴重污染的水源。

她完全融入當地的居民中,
和他們一起試用這些紙


觀察他們平時的取水來源

以及耐心仔細地詢問他們喜歡哪一種設計

但在和當地居民聊天的過程中,
她卻驚訝地發覺:
最可怕的不是水源受到污染,
而是當地居民缺乏
最基本的飲用乾淨水的意識。

知識的傳播遠比這張濾紙重要!
於是Teri有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用食用級的墨水,
將安全衛生飲水的知識印在紙上,
做成一本書。

壓邊

用食用級墨水印刷

這樣普通的紙張搖身一變,
不僅可以濾水,
還能傳播知識。
每一頁紙上,都寫著溫馨的提示語:「你所在村莊的水源,可能含有致命的病菌,但是這本書里的每張紙都是濾水器,可以確保你的飲水安全。」

「如果你喝了不潔凈的水而身體不適,記得一定要去醫生那裡」
而這本書的設計也相當巧妙、便捷
用的時候只需打開包裝盒,
將包裝盒疊在一起

撕下一頁放在包裝盒底部

剩下的就只是倒水,
髒水進凈水出

這樣一本看似小巧的書籍,
平均每頁可以過濾100升的飲用水,
一本26頁的書,
可以滿足一個人4年的飲水量!

這一發明一經爆出,
立刻引發好評無數
不僅是Teri的朋友圈被贊爆


「神器」

今天在報紙上看到你發明的可以喝的書,祝賀你!
Teri!有人告訴我世界上有這樣一項發明,沒想到發明者竟是你!太棒了!祝賀你做出了如此完美的工作!!!

而且佔據了世界各大主流媒體的頭條,
BBC、NBC、CTV等知名媒體紛紛報道
但Teri對此卻相當淡定,因為她深知凈水之路任重漫長,如今她聯合世界上著名的非盈利機構「Water is Life」,積極研究產品的升級改造,而現在已經成效卓著。
更便捷易攜的飲水設施已經投入試驗


Teri的生活也因為這本可以喝的書,和世界的脈搏緊緊地聯結在一起,從今開始的每一天,都有人因為這本書,遠離死神。

不論你是個無名小卒,
還是個大名鼎鼎的風雲人物,
只要內心溫暖裝著世界,
總有可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改變。
那個虎山寨主多管閑事,嫌我罵趙婷了。你終於跳出來了!你標榜小人物,自稱不過問政治,可是一有人罵貪官,你就不高興!我罵趙玉吉,我樂意,礙你蛋疼了?她是你乾媽?還是你干爺爺?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你沒事做你的窩窩頭,管這麼多幹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3 14: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