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辭職看世界:一場華麗的意淫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5-12-29 23: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久前,一張被稱為「史上最具共鳴的辭職信」在網上廣為流傳。辭職理由上簡單而霸氣地寫著:「冬天太冷,起不來!」

大概是從「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開始,網路上便開始流傳種種「奇葩」的辭職信,網友也常常將其冠以「史上最……」的稱號。這的確是一個有趣的問題,辭職信何以成為一個網路文化現象?

首先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廣為流傳的辭職信有哪些共同點?

第一,辭職者的身份。「冬天太冷,起不來」出自長沙一廣告公司的女白領,「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出自鄭州的一名中學女教師,「辭職談戀愛」出自一名程序員,「我的胸太大,這裡裝不下」出自武漢九派新聞的一名女記者……辭職者均是繁華都市中的白領階層,也因此更多引起的是白領們的關注。

第二,辭職的理由。人才流動本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每天都有無數人離職辭職,何以這些辭職信引起關注?這還取決於人們的辭職理由。想換個更好的平台?身體或家庭原因?沒法勝任工作?……這些理由雖然實在,但也太過務實。反觀那些流行起來的辭職信,辭職理由都帶有某種特立獨行的理想與文藝氣息。無論是辭職看世界,辭職「冬眠」,還是辭職去尋愛,讓人輕易聯想到那句被無數文藝青年奉為圭臬的名言:「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任何事物的流行,總是因為它在某一點上擊中某一群體的潛意識。同理,辭職信之所以能夠屢次「史上最引起共鳴」,其實就在於,辭職去愛、去旅行或者只是窩在被窩,是無數都市白領心嚮往之、卻無力為之的事。

都市白領是怎樣一群人?他們大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專業的知識背景,隨著服務型經濟的建立和發展,他們不再出售體力勞動,而是以知識、技能等人力資本為立身之本。無論是意識形態還是消費體系都不斷給他們灌輸這樣一種理念:他們是社會的中間(也是中堅)階層,只要勤勤懇懇工作就可以過上甜膩而體面的生活。歐美影視中的中產階層家庭是他們想象中的生活模板:「一棟洋房配豪車,一個老婆兩個娃。壁爐旁邊躺條狗,小區外面有溪流。」

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許多都市白領發現,他們不是社會的中間,也不是中堅。隨著產業調整、經濟下行(失業率增加)、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無技術含量勞力貶值),白領與藍領的差距漸漸消失,他們不過是資本生產流水線上的「高學歷廉價勞動力」,輕易可被替代,失業的風險如影隨性。為了保住工作,他們的生活被工作徹徹底底佔據了,活像《摩登時代》里的查理,片刻不得歇。

並且,在低收入、高房價構成的慘淡現實里,理想中甜膩而體面的生活離他們太過遙遠,多數人不過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新窮人」:「大都受過高等教育,工作於高檔寫字樓,外表光鮮亮麗,對自己的白領身份有很高的期待和想象」;但「無論在工作的枯燥程度上,還是在收入水平上,他們都已與藍領工人沒有實質性的區別」。

沉重的現實里,他們自然會有「靈魂出竅」的時刻。「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他們想掙脫現實臃腫的肉身,到遠方尋求美與自由;「冬天太冷,起不來」,藏在被窩裡「冬眠」不僅是觸手可及的小確幸,更意味著自由而自主的選擇權利……對於辭職事件中的主人公而言,辭職也許只是非常簡單的個人選擇,並無任何深刻的寓意或內涵;但對於那些困頓在卑瑣現實中的都市白領而言,「遠方」「世界」「溫暖的被窩」「愛」等辭彙氤氳著理想、自由與文藝氣息,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地被構建成一種財務自由、選擇自由的生活方式,自然引起廣泛共鳴。

如果人人都辭職去看世界,那麼「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也就不再是稀奇的現象。問題的關鍵在於,無數人羨慕事件主人公的選擇,然而,從來都鮮有人付諸實踐。這是都市白領們的撕扯人生:既想要有入世的成功,又想要有出世的洒脫,既想要現世的安穩,又想要遠方的自由。但兩者兼得何其難,何況在中國現階段語境下,談出世或入世都太過飄渺太過奢侈,首先擺在很多人面前的是最根本的生存問題:辭職了,你能養活自己嗎?

於是,到了最後,辭職去愛、去看世界、去冬眠,只不過是網路上一次又一次集體的華麗意淫。關掉網路,床還得起,工作還得做,該幹嘛幹嘛去。

曾於里 南方周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19: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