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在日本女留學生:為什麼我不願意回中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5-12-22 23: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

  回國做主婦太難

  一位朋友的妻子說起不願意回國,理由很簡單:在國內做主婦和日本比起來太難了。她說,短期回國一個月就受不了了。給孩子做吃的東西,買什麼都不放心。蔬菜買回家,又洗又摘,花的時間特別多。不像日本,買回來的蔬菜幾乎不用洗,簡單沖一下就好了。而且日本便宜又好吃的半成品很多,對家庭主婦來說實在是太方便了。還有,在國內不願意做飯的時候,想到外邊吃一頓簡單的午飯,街邊的小店不敢吃,大飯店又太貴。在日本就簡單多了,隨便哪裡吃個「定食」就解決了。

  

  二

  國內衛生條件太差

  劉女士說起自己不願意回國的理由,側重的是生活衛生環境。生活衛生環境。她說,帶著小學2年級的孩子回國探親,回來後日本學校的老師問小孩,中國和日本的最大區別是什麼,孩子毫不猶豫地說:中國太臟,廁所太臭。她帶孩子回國的時候,孩子不肯去外邊的廁所,嫌那裡太臭,每次都是憋著回家或者回到賓館再去廁所。所以她說,就這一點也沒法讓孩子回到中國生活。

  

  三

  回國逛街購物沒樂趣

  逛街購物是女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本生活十多年的李女士說,她最喜歡逛街,就是不買東西也喜歡到東武、西武、丸井、高島屋這些商場去逛逛,看看每年不同季節的新流行。遇到打折季,自然有更多的購物樂趣。在日本時間長了,回國以後逛街購物竟然感受不到什麼樂趣。問一下,大家買東西都在淘寶,買到的東西常常是假貨。

  

  四

  回國幹什麼都求人

  也有著十幾年在日生活經歷的趙女士,則對國內幹什麼事情都要求人的習慣很是無法適應。她說,自己的姐姐孩子上學,千方百計去找關係求人。這些在日本非常簡單的事情,在國內變得很複雜。不僅是孩子上學,有病看醫生、老人進個養老院等等,很多事情都要求人才能辦好。在日本時間長了,對這種做法真是無法適應。考慮到將來自己的孩子上學,如果回國也要到處求人,還是留在日本更好。

  

  五

  日本更適合離異女性

  已經進入不惑之年的張女士,離異,自己帶著孩子生活。她覺得,如果回國,自己的壓力會更大。父母曾經給介紹了幾個男性,一聽說帶個孩子就都沒談成。但是日本人對這一點卻寬容的多。她說,自己正在和一個日本人相處,他完全不在意自己有小孩,甚至提出結婚後不再要小孩,就把這個孩子當自己的撫養。所以,她雖然曾經想過要回國,但是現在覺得還是留在日本更好一些。日本社會更適合她這種離異女性。

  

  六

  日本職場關係更簡單

  在公司就職的王女士則認為,日本的職場關係比中國來說要簡單得多。同事之間也好、和上司相處也好,都比較單純。她說,估計像她這種人,如果回國工作可能完全沒法適應。比如,在日本過年,發個賀年卡就都可以了。國內,到了過年還要走動,據說很多人還要給上司送賀年禮。從工作環境的角度,她還是願意在日本工作。

  

  我發這篇文章,並不是要說日本多麼多的好或傾向日本,但日本不管在環境衛生、孩子教育、禮儀等等一些方面,還是值的我們學習和借鑒的。中國地大、人囗多,環境衛生是個大問題,所以,保護環境、愛護環境,都應從點滴做起,自身做起。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作品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直接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13

主題

200

帖子

282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21
沙發
yunyyyun 發表於 2015-12-23 13:01 | 只看該作者
真是這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79

帖子

1066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66
3
四月憤青 發表於 2015-12-24 08:43 | 只看該作者
把「回」字去掉吧,不用再多說了。祈望日本人能敲得上這種...女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26

帖子

59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1
4
紫牛創造 發表於 2015-12-27 18:14 | 只看該作者
福澤諭吉——日本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明治時期傑出的教育家。他畢生從事著述和教育活動,形成了富有啟蒙意義的教育思想,對傳播西方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而被日本稱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時期教育的偉大功臣」。

  他堅持認為,日本人的虛假落後的一面也正是中國文化影響的結果。日本要實現以西方為標準的現代化,就必須擺脫儒家文明,學習西方文明。他本 人的責任正在於挺身而出,肅清儒家文化對於日本現代化的束縛,傳播西方現代文明,從根本上改 革日 本人民的精神。他尖銳地批判孔子孟子思想的局限性,指出孔子的全部政治哲學就是「事君。」
  
   一兩句說不 清楚,有些詞 發不上來,詳情可 百度 google :  文 有 第一

 http://***/s/blog_61cf4c430102e0yx.html

  福澤指出,治與被治的,三綱五 常的關係模式只是在特定條件下偶然形成的,並不是人性中固有的和普世的,它甚至不能與父母子女的關係相類比。孔子完全為 他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經驗局限,結果他的學說雖然代代相傳,但永遠只能基於治與被治的固定模式上,並非是放之四海的真理,一旦文明發展,將不可避免地失效,而人類知識的進步其實是獨立於儒學而 發展的。
  相比起福澤在1870年代對儒家文化文化的鮮明批判,由胡適和陳獨秀在中國進行非儒反孔在1910年代才開始,這整整落後了將近40年,所以才說五四 的非儒反孔已經落後了。儒人現在拚命地黑五四先驅,以為這樣就可以顯示儒家的高大全。然而,真 正的反儒鬥士早就已經出現了東洋,他還成功帶領國家走向現代化。就是早了這40年,中日兩國在近代的差距就由此拉開了。而這1870年代至1910年代這40年,恰恰是中國經歷了最多的苦難和屈辱的40年。
  1999年,韓國出版的《孔子消失國 家才能復興》一書提出想要解決韓國政治、社會、經濟等領域的痼疾,必須從儒學的陰影中擺脫出來。該書當年 銷量最高,儒教被扣上了危機主犯的罪名。
  李光耀則說:新加坡今天之成就,不是靠什麼儒家文化,而是英國殖民者帶來的現代文明制度! 李光耀對講過:「新加坡人大多是福建人和 廣東人的後裔,祖先都不識字,很貧窮,而達官顯宦、文人學士則全留守中原,因此沒什麼事是新加坡人做得到而中國做不到的,或沒法子做得更好的。」他又補充道:「新加坡成功的關鍵,是英國人留下的法 治制度,而不是什麼儒家文化。」

   黑格爾說:「中國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複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生。幾千年的中國,其實是一個大賭 場,惡棍們輪流坐莊,混蛋們換班執政,炮灰們總是做祭品,這才是中國歷史的本來面目。
   廖信忠說:台灣的好不在於繼承了中華 文化傳統.
   日本脫儒,新加坡脫儒已在前,而且孔子 學院,也不是樹儒,只不過一些漢字學習與生活習俗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0: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