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威脅社會公共安全的不僅僅是恐怖主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5-12-5 04: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陶短房/文

北美西部時間12月2日上午11點左右,若干名身穿黑衣、全副武裝的槍手闖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以東1小時車程左右的聖貝納迪諾一座殘疾人康復中心開槍射擊,造成至少14人死亡、14人受傷,當地社區經歷了被稱作「4小時驚魂」的恐怖時刻。這也是2012年康涅迭戈州紐頓縣桑迪胡克小學「12.14」槍擊血案(28人死亡)后近3年來,美國傷亡最嚴重的涉槍暴力事件。

據聖貝納迪諾警察局長布爾古安(Jarrod Burguan)宣布,兩名槍案嫌疑人均已在案發地幾英裡外被警方擊斃,他們分別是28歲男性賽義德.里茲萬.法魯克(Syed Rizwan Farook)和27歲的塔什菲恩.馬利克(Tashfeen Malik),兩人是夫妻或情侶關係,其中法魯克系美國公民,在聖貝納迪諾縣公署公共衛生部門任職,當天本應出席縣衛生督查舉辦的假日聚會。儘管據稱還有一名在場者被捕,但警方最新說法表示「確信槍手僅有兩人」。

據警方和FBI洛杉磯辦公室副主任戴維.博迪什(David Bowdich)等的說法,槍手攜帶長、短槍械,穿著便於行動的黑義,動作敏捷果斷,「顯然並非激情作案而是有預謀、有策劃的暴力活動」。

由於不久前西奈半島、巴黎、巴馬科等地相繼發生帶有原教旨國際恐怖勢力背景的系列恐怖襲擊案,美國又一向是這類國際恐怖勢力熱衷攻擊的目標,加之兩名被擊斃嫌犯的姓名帶有突出的特點,一時間「暴恐說」不脛而走。對此博迪什表示「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但目前尚難斷定事件性質」。

任何時間、地點都不應低估恐怖主義的威脅和危害,但至少到目前為止尚難100%斷定,此次發生在聖貝納迪諾的血腥事件,的確是一樁涉恐案件。嫌犯的作案動機至今尚不明朗,僅憑「姓名類似」之類線索去判斷,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不論此次事件是否真與恐怖主義有關,我們都應清醒地認識到,威脅社會公共安全的,絕不僅僅局限於此。

正如CNN所引用的數據所指出的,此次槍擊事件已是今年以來累計336天中發生的第355起大規模槍擊事件(指造成逾4人傷亡的槍擊事件),平均每天超過1起,其中系1人單獨作案的就高達160起之多,這其中「涉恐」者寥寥無幾,絕大多數已確定作案動機者,不外乎情緒宣洩、報復社會、仇殺暴力、族群矛盾、精神疾病,等等等等。

這並非僅僅美國特定社會環境下是如此,事實上地球上幾乎所有國家、城市、社區,其日常所面對的公共安全威脅,絕大多數也正是這類複雜、瑣碎、多樣化的動機和來源,這些「並非恐怖主義來源的恐怖製造者」給社會和公眾所造成的恐懼、不安全感和實際傷害,累計起來要遠遠超過恐怖主義所製造的。

在恐怖主義威脅日甚一日的背景下,我們有理由對反恐投入更大、關注更多,但切勿因此分散、削弱了對日常反社會暴力萌芽、情緒、傾向的警惕、預防和控制,畢竟,恐怖主義是顯性的、偶發的,而林林總總的「常規性」反社會暴力行為,才是對社會日常穩定和人類正常生活最經常性的威脅。不論是城市的管理者,或治安的維護者都應記住,恐怖主義的確是社會公共安全的威脅,但威脅社會公共安全的不僅僅是恐怖主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7: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