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習馬會背後的台灣:蔡英文知曉后曾驚駭莫名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zhh 發表於 2015-11-20 12: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習馬會」后的台灣
  「習馬會」后,台灣內部仍有雜音。台灣官方倒很樂觀,認為台灣加入由大陸主導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以及年底前完成「兩岸貨品貿易協議」談判,可能性都很大
  本刊特約撰稿/劉要謙(發自台北)
  結束「習馬會」的當天晚間,馬英九搭乘專機返台。原訂11月7日晚間12時返台北桃園機場的台灣華航專機,延誤至8日凌晨1時23分才降落。
  在機場,當媒體詢問馬英九心情時,得到的回答是「睡得很好!」心情愉快的他,開心地揮手,隨後搭車返回台北寓所,但並未發表講話。
  事後被問到為此行打幾分時,馬英九回答,他從不為自己打分數,不過,原先設定的目標,大部分都達成。
  走漏了風聲
  此次「習馬會」的籌備工作高度保密,但在11月3日,台灣《自由電子報》率先獨家揭露「習馬會」消息。這則獨家新聞搞得各家媒體人仰馬翻,急著查證。民進黨中央事先毫無所悉,秘書長吳釗燮得知消息后緊急聯繫,代表民進党參選下一任台灣當局領導人的蔡英文第一時間知道此事時,更是驚駭莫名。
  消息走漏后,台灣官方緊急通知了華盛頓方面。美國官方對此進行了積極回應,稱支持兩岸緩和緊張關係,促進商業和民間交流。美國官方至少沒有出格言論,官員也在私下明確表示,希望見到新加坡的「習馬會」對兩岸關係產生積極的影響。
  知情人士透露,兩岸原打算同時於4日宣布此重大訊息,卻疑因台灣當局須先向立法機構報告而提前曝光,也讓馬英九幕僚上下忙翻,被迫提前證實此事。
  去年底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國民黨慘敗后,馬英九交卸國民黨主席一職,執政當局基本上處於「看守」狀態,兩岸更是在5月「張夏會」后陷入平淡。外界多半認為,馬英九明年5月20日任期結束前,兩岸大概就是這樣的局面,不倒退就不錯了。
  今年5月23日至24日,應台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的邀請,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赴金門參訪,並進行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的第三次正式會面。
  前兩次的會面是2014年2月11日,張志軍與時任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在南京首次會面;接著在當年的6月25日,張志軍作為首位訪台的國台辦主任,在台灣桃園舉行了第二次「張王會」,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互訪機制正式建立。
  因此,當10月14日第二次「張夏會」在廣州登場時,外界並無特別期待。這次會談,雙方並未達成大的共識與成果,台灣相當期待的「陸客中轉」再度觸礁。台灣媒體多認為此行只不過是夏立言的「畢業旅行」,然而就在外界看衰「張夏二會」時,卻沒想到原本平凡無奇的會談背後悄悄敲開了舉世矚目的「習馬會」大門。
  事後看起來,10月14日的珠江夜遊像是精心設計的場景,遠離記者的追逐,氣氛輕鬆,在不受干擾情況下,張志軍主動拋出話題,提及兩岸事務首長見面已經六次了,未來可以更上層樓,安排更高層次的領導見面。
  曾駐外多年的夏立言不會聽不出張志軍的弦外之音,立刻接招。
  外界多以為「習馬會」是台灣單方面的構想,但根據馬英九的說法,兩年前大陸方面率先提出「習馬會」,也讓當局思考其可行性。在大陸起頭后,馬英九興緻勃勃,像個期待遠足的小孩,不斷在不同場合表達出高度意願,但雙方始終沒有創造出合適的條件,沒有想到峰迴路轉,終於迎來會面的機會。
  追尋歷史定位
  陳水扁執政8年的貪腐,讓台灣民眾唾棄民進黨,使得馬英九有機會以國民黨中興之主的姿態,在2008年以58%的選票擊退民進黨智多星謝長廷。其後,又在2012年「競選」連任時,靠著穩健的兩岸路線贏了蔡英文。
  但馬英九在其第二個任期內,施政滿意度一度跌到只剩下個位數。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陳牧民指出,馬英九自2008年以來都在追尋歷史定位。
  但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趙春山指出,「習馬會」是自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間的首次會面,有助於兩岸和解的制度化,增進政治互信,不能簡單視為馬英九或習近平的個人歷史定位問題。「習馬會」關乎兩岸關係歷史定位,更可說是兩岸關係歷史轉折點。
  兩岸關係發展的成績給馬英九加分不少。「習馬會」成局意味著他建立的「馬路線」獲得肯定,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開啟交流,翻轉陳水扁時期兩岸間的停滯與衝突,締造了一個甲子以來最好的兩岸關係。一位馬身邊的重要幕僚指出,現在台灣民眾每晚可以安睡,不用擔心台海陷入戰火,馬英九對此相當引以為傲。
  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受訪時指出,他認為馬英九是希望用「習馬會」這種方式,來確認他任職七年來對兩岸穩定發展交流所做的努力。
  但民進黨批評,馬英九是想通過「習馬會」框限未來的領導人。國民黨方面則力挺馬英九對兩岸和平的貢獻及努力,更認為「習馬會」為兩岸和平得分;同時強調,李登輝、陳水扁「想做卻做不到」的事,馬英九「做到了」,因此,社會應予以高度肯定。
  在「習馬會」后,國民黨方面進行了一個民調,顯示46.1%的受訪民眾贊成「習馬會」,不贊成者為21%;對於是否認同民進黨的批評,贊成的比例為27.4%,不贊成的比例是42.4%。
  馬英九認為,未來兩岸關係在消極方面要降低敵意避免偏離正道,在積極方面要擴大交流深化合作。他強調,「習馬會」就是建立兩岸領導人會面常態化的基礎。
  台灣前「安全委員會」秘書長、「九二共識」一詞概括者蘇起相當肯定「習馬會」。他稱許習近平的思慮比馬英九深遠。習近平還展現彈性的一面,同意在第三地會面、相互稱呼「先生」而不是官銜、「不簽協議」等,都有助於滿足台灣尊嚴的需求,降低台灣的不安全感。至於把「九二共識」這個「定海神針」從兩岸推到國際,就讓全世界都知道這是北京退無可退的立場。
  雖有雜音,但仍樂觀
  根據民進黨自己公布的民調,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7項數據有6項輸給中國國民黨。民眾最不能接受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逢中必反」,有4成民眾不滿民進黨的這個形象。
  外界對民進黨「逢中必反」的印象,並非一夕形成,黨內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2012年敗選后,民進黨掀起檢討兩岸路線聲浪,前「安全委員會」秘書長邱義仁就曾示警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撕掉「逢中必反」的標籤。
  儘管民進黨尚未完全去除「逢中必反」的意識形態,也並未調整「台獨」黨綱,但作為一個反對黨,它其實收斂許多,愈來愈像是個「溫和」反對黨。以「習馬會」為例,它的批評縱然激烈無比,但都流於口頭層次,且把矛頭對準死敵國民黨,而非大陸方面。民進黨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大家「放心」,它不會再隨意走上街頭,製造紛亂,而真正的抗議「行動」則交由與其交好的剛成立的「時代力量」,以及一向激進的「台灣團結聯盟」去衝撞。
  1993年汪辜會談時,當年民進黨人士組團赴新加坡抗議。而這次「習馬會」,吳釗燮說民進黨沒有派人。他很清楚地表示,民進黨不是要做上街抗議或組團阻撓的工作,而會持穩重的態度在台灣監控狀況,注意台灣的利益是否受到傷害。話是這樣說,卻無法消除外界對其「台獨」的疑慮,「台獨黨綱」仍是高懸的「神主牌」。
  蔡英文是當年李登輝「兩國論」的起草者,雖然她似已揮別扁路線。今年5月她前往美國「面試」,一再向美方傳達的訊息是如果明年民進黨有機會勝選,會盡一切力量,確保台海局勢穩定,但這個訊息並非為各方全盤接受。
  兩岸政策原是國民黨的「王牌」,但不久前該黨原本的參選人洪秀柱的兩岸主張,由於種種原因得不到大量認同,促使國民黨遂從兩岸政策轉進。現在「習馬會」登場,又讓國民黨拉回兩岸主戰場。
  在兩岸「統獨光譜」中走穩健路線的國民黨,原先佔據中間支持者最多區域,而激進的民進黨則盤踞一側。但為了爭奪執政權,民進黨也慢慢在調整路線,試圖靠向中間,雙方在「維持現狀」的中間地帶激烈纏鬥。
  在「習馬會」共同確認「九二共識」后,民進黨的選項已經不多。前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台灣知名律師陳長文指出,很多人把眼睛盯著馬英九與習近平做了什麼、說了什麼?這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習馬會」本身就是一紙無字的兩岸和平協議,一聲兩岸分隔66年以來最響亮的和平鐘聲。
  「習馬會」后,台灣內部仍有雜音,台灣官方倒很樂觀,認為台灣加入由大陸主導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以及年底前完成「兩岸貨品貿易協議」談判,可能性都很大。至於台商引頸期盼的亞投行,之前卡在名稱問題,也有機會「解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10: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