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十大養生困惑,你要如何解析?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5-11-12 03: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5年7月,國家衛計委發布《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指出,目前我國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5.2%,這就意味著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而心腦血管疾病死亡占國民總死亡原因的一半。從致病因素來看,慢性疾病的出現幾乎都與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關。也正因為如此,近年來,人們對於「吃什麼、如何吃」的問題格外關注,然而,在健康傳播魚龍混雜的信息時代,當人們置身健康信息匯成的資訊海洋中時,會突然發現謠言甚至比科學更有力,信息甄別能力成為人們獲取健康知識的必備能力。面對生活中常見的10種健康困惑,我們到底該如何對待?

1.細嚼慢咽是減肥還是增肥?  
  一般來說,較胖的人吃飯速度要遠快於較瘦的人,為此減肥專家建議,減肥期間,吃飯要細嚼慢咽,不然儘管從人體需求來看已經吃飽,但飽腹感來不及在人大腦中形成反饋,進而會在不知不覺中進食過多。也有人認為,細嚼慢咽有助於營養素的充分吸收,理論上應該會增肥。
  實際上,在攝入食物量相同的情況下,細嚼慢咽的確能幫助消化,有助於人體吸收更多能量和營養素,讓同樣一份食物更好發揮它的營養價值。可以肯定的是,由於飽腹感在大腦中形成反饋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吃飯過快的人更容易多食,這對減肥顯然不利,對減肥而言,控制能量才是關鍵。

2.美味水果,飯前吃還是飯後吃?
  在飯店就餐時,最後上桌的果盤具有清爽解膩的作用,因此大受食客歡迎。但有人認為,飯後吃水果會被先期到達的食物阻滯在胃裡,不能正常消化,而是在胃內發酵,從而引起腹脹、腹瀉。為此,很多人改吃餐前水果,他們認為,水果飽腹感強,能量低,飯前吃水果可以減少正餐食量,從而減少能量攝入達到減肥的目的。事實上,只有在進餐過飽后吃大量水果時食物才可能在胃內發酵,引起腹脹等問題。對於飯前水果,除橘子、山楂、柿子、番茄等水果不宜飯前食用外,其他並無太多禁忌,水果飽腹感強的特性確實能減少人們的進食量,但如果三餐飯量沒有相應減少,又額外增加水果攝入,勢必會增加肥胖風險。

3.蔬菜要不要焯水?去農殘還是丟營養?
  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營養豐富,含有維生素B2、葉酸、葉黃素、玉米黃素、類胡蘿蔔素、類黃酮、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物質。但由於種植過程中農藥的大量使用,食用時普通清洗很難完全清除農藥殘留,於是,很多人採用先焯水再烹飪的食物製作方法。然而,由於蔬菜汁含有大量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B1、葉酸等,這些營養物質不耐熱,焯水過程中會大量損失,為此,建議在烹飪過程中如果焯水,時間不要超過1分鐘。

4.睡前喝牛奶,助睡眠還是促結石?
  有人認為,由於牛奶中富含色氨酸、B族維生素、鈣等具有促進睡眠作用的營養成分,睡前喝牛奶有助於睡眠,也有人認為睡前喝牛奶會導致尿液中鈣質濃縮,可能增加腎結石風險。實際上,牛奶中的色氨酸、B族維生素、鈣質的確有助於神經系統安靜,可幫助睡眠,但「睡前喝」不等於「臨睡前喝」,最好選擇晚上8點半左右喝,這樣在10點鐘睡覺前的2個小時內,人體既能充分吸收牛奶中的營養,與此同時人體代謝物也已隨尿液排出,從而避免了普遍擔心的鈣質濃縮問題。

5.喝粥,養胃還是傷胃?
  很多人認為軟糯黏稠的粥好消化、能養胃。的確,相比重口味、油膩食物,喝粥更易消化,有消化道潰瘍的人群,選擇瘦肉粥、魚片粥、雜糧粥、堅果粥等蛋白質豐富的粥可以促進消化道黏膜修復。
  但要注意的是,喝粥最好充分咀嚼后再咽下,這樣可以增加唾液澱粉酶的分泌,唾液澱粉酶與食物混合能溶解食物中的可溶性成分,對食物進行初步分解,從而減輕腸胃負擔。此外,由於粥所含水分多,喝得過多會稀釋胃液,加速胃的膨脹,使胃的蠕動減慢,不利於其他食物的消化吸收,對於胃酸分泌過多的人而言,喝粥會進一步增加胃酸的分泌,嚴重時會造成反流性食管炎。

6.菠菜配豆腐,健骨還是致結石?
  有人認為,菠菜中含有的草酸與豆腐中含有的鈣質結合會生成草酸鈣,而草酸鈣是腎結石的主要成分之一。事實上,科學研究證實,食物相剋的理論根本不存在,菠菜配豆腐致結石更是無稽之談。菠菜焯水后和豆腐一起吃由於豆腐富含鈣質,菠菜富含鉀、鎂和維生素K,鉀能減少尿液中鈣的流失,鎂是骨頭的主要成分之一,而維生素K能幫助鈣質在骨頭上沉積。
  從營養學角度看,膳食中增加鈣的攝入會減少患腎結石的概率,這是因為鈣和草酸在腸胃內結合成的不被人體消化的草酸鈣會隨新陳代謝排出體外,這樣就降低了這些物質在尿液中相遇形成草酸鈣結晶的概率。如果把富含鈣的食物和草酸截然分開,就會製造更多的機會讓草酸被人體吸收,使尿液中的草酸含量增加,只要遇到尿液中的鈣離子,就會增加其在泌尿系統中形成草酸鈣的可能,反而對健康有害。

7.水果皮要不要吃?要農殘還是要營養
  水果和蔬菜一樣,都存在農藥殘留風險,為此人們習慣削皮食用。但由於顏色鮮艷的果皮中富含大量抗氧化物質,如花青素、番茄紅素等,蘋果和李子等水果的抗氧化成分大都集中在果皮周圍。面對這種情況,到底要不要帶皮吃呢?如果是有機無農藥水果,建議洗凈后帶皮食用;如果是果園大規模生產或是反季節水果,建議削皮食用,削皮時建議越薄越好;進口水果由於物流周期長,以蛇果為例,果皮表面往往會噴塗食用蠟使果實和空氣隔絕從而長久保鮮,因此建議去皮后再吃。

8.吃白米飯,健脾胃還是促糖尿病?
  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逐年升高,人們開始檢討自己的飲食習慣,很多營養專家認為,米飯是促進糖尿病高發的元兇之一。實際上,相比雜糧及薯類食物,米飯的升糖指數的確稍高,但相對於肉類、零食等,米飯的能量更低,糖尿病本身是身體代謝系統紊亂,對多種營養素吸收能力變差所致,與進食米飯與否並無關係。再者,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能量攝入過多,體力消耗大大減少也是糖尿病高發的一個很重要因素。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增加運動量,同時用部分粗糧、薯類替代米飯,以降低對血糖升高的擔心。

9.飯後百步走,健胃還是傷胃?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後散步能促消化、健脾胃。但有營養專家提醒,飯後馬上活動會讓血液分佈到四肢,從而減少胃部供血,影響消化過程。從實踐來看,飯後能不能走路,要看飽腹的程度和散步的速度。如果吃得不是特別飽,運動時避免快走、跑步等劇烈運動形式,一般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但對於胃下垂患者或者其他消化系統疾病患者,飯後的確不宜馬上活動。

10.飯前喝湯,苗條還是傷胃?
  有人認為,「飯前喝湯,苗條健康」。由於胃的容量有限,被低能量的湯優先佔用,正餐吃的食物就相對變少,長期堅持能起到減肥的作用;也有人認為,飯前喝湯會稀釋胃液,影響正常消化。那麼飯前喝湯究竟好嗎?實際上,飯前先喝一小碗(200 mL左右)的清湯(蔬菜湯、雞蛋湯),能增加飽腹感,從而抑制攝食中樞,降低人的食慾,減少一頓飯的能量攝入,而且適量喝湯還能促進胃液分泌,防止干硬食品刺激消化道黏膜,有利於食物稀釋和攪拌,從而促進消化、吸收。
  面對紛繁複雜的健康信息,如何正確甄別是公眾面臨的普遍問題,這就要求公眾本身能夠掌握基本的營養知識和醫學常識,具備基本判斷能力。在此基礎上,面對健康信息,認清消息發布平台和作者,對於無明確來源、無專業背景作者的信息切勿偏聽偏信。更為重要的是,必須明確意識到健康飲食方式並不是妖魔化任何一類天然食物,更不要認為某些食物就是治療疾病的靈丹妙藥,對於健康,重要的是要盡量攝取多樣化的新鮮、天然食物,注重各類食物之間的搭配,數量和比例合理最重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4: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