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那個推倒柏林牆的人走了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11-4 10: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那位無意之間「推倒」柏林牆的前東德官員君特·沙博夫斯基去世了,而那段塵封已久的歷史又再次引起了世人的興趣。沙博夫斯基也因為自己的「口誤」而被載入史冊,如果沒有這次錯誤,他也就會淹沒於歷史的塵埃之中。一次「失誤」讓他成了英雄,英雄也許改變不了時勢,卻可以順應時勢,沙博夫斯基順應了當時東德民眾的訴求,打開了他們堵塞已久的心靈窗戶。

  1989年的11月9日,東德統一社會黨的政治局委員沙博夫斯基出席新聞發布會,在即將結束的時候,一位義大利女記者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前幾天起草的旅遊法草案是不是一個錯誤呢?沙博夫斯基慌亂中念了一份文件:公民可以自由申請私人出國旅遊,且無須符合任何旅行或者探親狀況的先決條件。這樣的回答讓在場的人都感到意外,新任統一社會黨黨首克倫茨剛剛同意了一部旅遊法案,東德公民可以申請護照以出國旅遊,而沙博夫斯基則傳達失誤,而且告知媒體,這部法案立即執行。消息一出,東德民眾開始聚集在柏林牆的哨所,有了沙博夫斯基的「尚方寶劍」,柏林牆就被開放了,這堵隔絕東西徳民眾的人造牆,就這麼被開放了。

  歷史的轉折就在不經意之間,看上去很有戲劇性,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柏林牆不是被一句「口誤」所推倒的,而是蓄積於東德民眾心中對自由的渴望,就像高聳的巨壩一樣,一旦有缺口便會一瀉千里。沙博夫斯基就是那個無意之間捅破這個缺口的人,一下子被衝上了風口浪尖。當時東德已經處於變革的前夜,從政黨到民間都處於一種迸發前的臨界狀態。

  戈爾巴喬夫提出「改革與新思維」之後,不僅推動蘇聯國內政治經濟改革,也重新塑造蘇聯與東歐衛星國之間的關係。顯然,蘇聯的改革讓東德不太適應,1989年6月,戈爾巴喬夫與東德統一社會黨領導人昂納克會面時說,我們已經擺脫了舊的束縛,但是新的秩序還沒有建立起來,需要尋找辦法解決體制內的各種問題。幾個月之後,統一社會黨高層出現更迭,但是戈爾巴喬夫改革對東德的影響卻沒有減弱,一是東德人喜歡戈爾巴喬夫,反過來對僵化的統一社會黨的不滿越來越多;二是蘇聯軍隊不再干預東歐各國內政,反抗未必會遭到像1956年的匈牙利、1968年的捷克一樣的鎮壓。

  統一社會黨內也處於比較混亂的狀態,克倫茨取代昂納克之後,不到兩個月,莫德羅又勝出。而沙博夫斯基的「口誤」也出現在這麼一個敏感的時刻,而他本來是想塑造一種開明和改革的形象,但是慌亂之中錯念文件,意味著統一社會黨內的信息溝通是如此不暢。一部關係到政權穩定的法案居然沒有經過充分的討論,連沙博夫斯基這樣的高官都不知道具體的內容,以至於需要「念」文件,而且還念錯。從這個細節也可以看出,當時的體制已經毫無活力可言。

  而沙博夫斯基的「口誤」與東德民眾「出走」的強烈慾望勾兌在一起,產生了強烈的化學反應,結果就是長期生活在恐懼陰影中的民眾戰勝了恐懼。很多人並不相信會出現如此寬鬆與自由的法令,但是他們願意以此來為自己尋找一個新的開始,那就是沖向西徳。與其說沙博夫斯基「推倒」了柏林牆,不如說他打開了東德人的「心靈的牢籠」,他們長期壓抑之下的羞怯、恐懼乃至人格分裂一掃而空,自我解放與救贖的意願被釋放出來。

  柏林牆的開放是兩德統一的一個轉折點,此前東德人只是繞道波蘭、捷克、匈牙利等國入境西徳,柏林牆開放后他們可將西德視為自己的祖國,獲得了「回歸」的坦途。沙博夫斯基在兩德統一之後不僅沒有為自己的「口誤」後悔,而且不斷反思與批判過去的舊制度。在那一套制度之下,每個人,都難以過上一種表裡如一、有安全感的生活,這種心理的撕扯抑制了情感的自由發展。沙博夫斯基雖然身居高位,他內心中也渴求自由,也許那一夜的「失誤」恰好是真實情感的迸發呢!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3: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