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發表題為《科爾賓的激進反美議程帶來的威脅》(The threat of Jeremy Corbyn』s radically anti-American agenda)的社評文章關注英國工黨剛剛當選的左翼領袖科爾賓(Jeremy Corbyn)。文章指出,科爾賓的這場意外勝選不僅是對「大眾收入和財富的不平等」的一次衝擊。科爾賓的外交路線在各個方面都與美國和以色列背道而馳,這讓他成了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和委內瑞拉政府的朋友,而他積極執行的反美議程很有可能將導致英國退出美國正在推動的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協定。眼下,隨著蘇格蘭民族黨成為英國議會第三大黨,而執政的保守黨陷入內鬥,英國政治越來越難以預測。科爾賓很可能將成為卡梅倫帶領英國加入打擊ISIS路上的絆腳石,與此同時,英美之間的特殊夥伴關係也有可能因他而遭受挑戰。
《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德國的開放和關閉》(Open and Shut in Germany)的社評文章提出,人道主義衝動無助於解決中東亂局。柏林對敘利亞敞開的大門只維持了不到一周時間,儘管敞開大門的決定為默克爾贏得了海內外一片掌聲,但如今,德國民眾已經從人道主義熱情中清醒過來,開始認識到他們不可能無限期地接受幾乎無限多的中東和非洲難民。歐盟規則允許暫時關閉邊界,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國家的舉動違反歐盟條約,但是,在歐盟規則下,默克爾所期待的配額方案只有臨時作用,因為難民最終仍然可能在歐盟內部發生流動。這些問題提醒人們,儘管歐洲的人道主義令人敬佩,但如果歐洲真的想要解決危機,問題的源頭仍在中東而不是歐洲大陸。
多維關注
《華盛頓郵報》發表題為《習近平訪美前美國不會對中國公司實施制裁》(U.S. won』t impose sanctions on Chinese companies before Xi visit)的文章援引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的消息稱,中國主席特使孟建柱出訪美國收到了預期成效,中美雙方已經達成共識,在習近平訪美前,美國不會就網路安全議題發動任何形式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