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傳李亦非被查,據汪潮湧講「她在開密秘會議

[複製鏈接]

970

主題

1283

帖子

226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假裝從無錫來 發表於 2015-9-1 07:15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假裝從無錫來 於 2015-9-1 07:18 編輯

  據彭博社8月31日下午消息,英仕曼集團中國區主席李亦非被中國警方帶走協助調查,調查與近期證券市場的大幅波動相關。

  澎湃新聞記者第一時間致電李亦非丈夫汪潮湧,汪潮湧隨即否認太太李亦非被調查一事,並稱「這幾天是在參加一場由多部門牽頭的、高度機密且專業的會議」,並非是像外媒報道的接受調查。

  據報道,汪潮湧被業內稱作中國風投界的「教父」,現任信中利國際控股公司的董事長和創始人。

  「因為最近市場波動比較大,外資機構肯定需要彙報情況。因為會議內容比較敏感,所以參加人員的手機必須關機、不能隨意往外打電話。但是這兩天她有通過電話向家人和助理安排工作等事宜。」他解釋道。

    他還稱,目前太太工作一切正常,上個星期還與上海金融辦召開了相關會議。對於個別媒體的揣測,他表示,「(李亦非)公司做的都是對外業務,而且只是一個辦事處,不會與市場波動有關。」

   彭博社的報道則指出,李亦非被帶走協查,並不意味著她面臨任何指控或曾經做過任何違法違規之事。

   英仕曼集團(Man Group)始創於1783年,是一家獨立資產管理公司,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也是英國富時指數(FTSE)100公司之一。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英仕曼集團管理資產達788億美元,有媒體稱之為「全球最大的上市對沖基金」。

   2010年英仕曼集團與高雷公司合併。李亦非曾擔任過高雷GLG全球資產管理公司中國區董事總經理。

   英仕曼集團在2011年11月初宣布任命李亦非女士為中國區主席的時候,還是全球第二大對沖基金管理公司。

   自此,2011年英仕曼集團開始在中國大展拳腳。當時就有媒體指出,對於英仕曼集團進入中國的計劃,國內投資者看法不一。其中一個看法是,對沖基金大量進入中國,將為國內帶來更豐富的金融衍生品投資經驗,但短期內多種做空工具的應用,或加大A股市場的震蕩。

   李亦非1964年出生,美國貝勒大學國際關係碩士。曾任職於聯合國公共信息部、美國博雅公關、美國維亞康姆公司、陽獅集團等。李亦非同時還是全球免疫聯盟董事會董事、洛克菲勒基金會全球董事會董事、美國耶魯大學家長委員會成員。

   李亦非的個人微博最近一次更新是在今年7月1日,當時她發出了7張照片,稱「美麗的科目湖邊的Bellagio莊園,一個美國walker酒莊家族的富婆後裔將此53公頃的莊園捐贈給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在此資助10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學者在此作訪問學者一月,他們聊天交友寫作。」該微博顯示,其人當時身處美國。

   李亦非今年3月曾發表文章透露,其父親曾在上世紀80年代擔任中國國家天文台的副台長。

   今年51歲的李亦非有著傳奇的人生經歷。1977年,13歲的李亦非獲全國武術青少年組冠軍,后曾參加電影《神秘的大佛》和《火燒圓明園》的拍攝。1985年,李亦非畢業於外交學院國際法專業,后獲得美國得克薩斯州維科市貝勒大學的國際關係碩士學位。

   1987年,李亦非進入紐約聯合國總部的公共信息部,負責製作電視廣播節目《聯合國呼喚亞洲》並擔任主播。三年後的1990年,李亦非任職於紐約市專業律師事務所,負責開展中國業務,並代表其中國客戶參與最惠國待遇和貿易政策的遊說工作。

   1994年,李亦非任職美國博雅公關公司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開始為英國石油公司、英特爾公司和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等知名跨國企業設計在中國市場上的形象。後來的1999年3月,任職美國維亞康姆公司,出任MTV音樂電視頻道的中國區總裁。

   2001年,李亦非入選美國《財富》雜誌25位全球商業領袖新生代,並成為當期《財富》雜誌的封面人物。之後,又入選《財富》雜誌年度50位國際商界女強人。2005年和2006年,李亦非連續兩年當選《亞洲華爾街日報》亞洲最有影響力的十位商業女性。

   實際上,高雷GLG全球資產管理集團是李亦非在資產管理行業任職的第一家公司。資料顯示,2008年7月李亦非開始擔任高雷GLG全球資產管理集團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不過,2009年下半年開始,李亦非重新回到廣告傳播業,擔任法國陽獅集團旗下陽獅銳奇(VivaKi)大中華區主席。

   在這約一年的親密接觸中,李亦非以GLG全球資產管理集團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的身份,頻頻亮相於包括陸家嘴論壇、博鰲論壇在內的多家論壇。彼時外界對其的解讀是,李亦非的首要任務,可能還是要通過其豐富的經驗,將高雷帶進中國市場。

   2010年10月份,英仕曼集團完成了對GLG全球資產管理集團的收購。此前,英仕曼集團的主要業務集中在歐洲和中東等傳統地盤。

   所謂對沖基金(hedge fund),也稱避險基金或套利基金,是指由金融期貨和金融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與金融組織結合后以高風險投機為手段並以營利為目的的金融基金。對沖基金通過採用各種交易手段(如賣空、槓桿操作、程序交易、互換交易、套利交易、衍生品種等)進行對沖、換位、套頭、套期來賺取巨額利潤。
中信被查高管已交代犯罪事實

   新華社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備受關注的中信證券、《財經》雜誌社、中國證監會有關人員被公安機關要求協助調查一事又有最新進展。《財經》雜誌社記者王曉璐因涉嫌夥同他人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中國證監會工作人員劉書帆因涉嫌內幕交易、偽造公文印章、受賄等犯罪,於8月30日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據介紹,《財經》雜誌社記者王曉璐供述了其夥同他人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的事實;中國證監會工作人員劉書帆供述了其實施內幕交易、偽造公文印章、受賄等犯罪事實。王曉璐、劉書帆二人均向社會公眾和廣大股民表達了深刻的悔意和歉意。
  
   7月20日,《財經》雜誌社及財經網發布記者王曉璐撰寫的報道《證監會研究維穩資金退出方案》。受該報道影響,股市出現異常波動。當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該報道不實,並強調有關媒體對市場有重大影響的報道不與監管部門核實是不負責任的。
  
   王曉璐在接受調查時說,他根據私下聽說的有關股市信息,結合個人主觀判斷撰寫了上述報道。自己作為經過培訓、從業多年的專業財經記者,對私下聽說的有關股市信息沒有進行核實,並且明知該信息會對證券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為了一味追求轟動效應,不負責任地編造傳播不實報道,造成了市場混亂和恐慌,嚴重影響了市場信心,給國家和廣大投資者造成巨大損失。為此,王曉璐表示深刻的悔意和歉意,希望公安機關給自己一個機會,願意配合調查工作,如實供述有關情況,並請求對自己從輕處罰。
  
   中國證監會工作人員劉書帆在接受調查時供述,2014年下半年,他利用職務便利,幫助某上市公司定向增發事項順利通過證監部門發審會,並幫助該公司股票價格維持穩定並增長。為此,該上市公司負責人吳某向其行賄數百萬元。劉書帆利用該公司定向增發的消息,向朋友李某借款1000萬元人民幣,通過親友的股票賬戶購買該公司股票,總共獲利300餘萬元,劉書帆分得其中100餘萬元。隨後,劉書帆還多次向吳某打聽得知更多內幕消息,持續買入股票,非法獲利數百萬元。2014年底,他看到另一上市公司股票價格在配股后巨幅下跌,經向該公司一高管打探該公司股票具有上漲空間后,買入該公司股票,非法獲利200餘萬元。
  
  另據劉書帆交代,他還在網上找人製作假的證監會保衛處公章、北京市丰台區人民法院公章、西城區民政局公章和假身份名字「劉益超」的印章,用於製作虛假離婚判決書、給其情人在上海買房時作審稅證明等。
  
   劉書帆對自己的涉嫌犯罪行為表示了深刻的懺悔。他說,自己作為中國證監會工作人員,嚴重違反證券法和從業規定,破壞了市場秩序,損害了中國證監會的公信力,損害了政府形象;自己作為一名黨員幹部,突破了基本的做人準則和法律底線,知法犯法,辜負了組織的多年培養。現在自己感到後悔不已,要向廣大股民致以深深的歉意。
  
   此外,記者還獲悉,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委員會委員、董事總經理徐剛,執行委員會委員、金融市場管理委員會主任劉威,金融業務部負責人房慶利,另類投資業務部總監陳榮傑等4名高管因涉嫌內幕交易,於8月30日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4名涉案高管也交代了相關犯罪事實。
  
   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A股救市何以救成一團亂麻
文/皮海洲

  最近,證監會加大了對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媒體、券商及上市公司都涉及其中。而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非恆生電子莫屬。早在救市之初,該公司因為開發配資軟體而在市場上受到重點關注與廣泛爭議,后因違反證券法被立案查處。然而,就是這家公司在「國家隊」的救市行動中被大量買入,證金公司和中央匯金共持有該股4595萬股,持股比例達7.4%,成為恆生電子的第二大股東。對於這種「一邊查處一邊買入」恆生電子的做法,市場上充滿了質疑。

   對於國家隊的這種做法,市場上有利益輸送的說法。但在沒有事實依據之前,本人並不願意做惡意的推測。照直說,證金公司的這種做法確實容易引來爭議,證金公司在這次救市行動中確實買入了包括恆生電子在內的很多不該買進的股票,比如因為「證金概念」而受到市場暴炒的梅雁吉祥,該公司不僅業績虧損,而且還是一家遭到大股東拋棄的公司,目前該公司已無實際控股股東。但就是這樣一些業績虧損或業績不佳的公司,以及高市盈公司,甚至是受到證監會立案調查或查處的公司,都紛紛成了「王的女人」。可以說,證金公司在救市的過程中,完全是眉毛鬍子一把抓。

   對於這種情況的出現,我個人更願意將其視為是證金公司救市倉促上陣的緣故。畢竟對於A股市場來說,這種拿出真金白銀的救市,還是史無前例的第一次。也正因如此,中國股市並沒有完善的救市機制。既沒有足夠規模的救市基金,更沒有救市資金救市方向的相應規定,甚至連操盤手都是臨時集中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兇猛殺到的股災,面對每天千股跌停的局面,倉促出戰的國家隊,基於輸送流動性的需要,因此眉毛鬍子一把抓是完全可能的,救市也因此而救成了一團亂麻。

    實際上,正是因為沒有完善的救市機制的緣故,救市救成一團亂麻的事情還真不只局限於證金公司在股票的買進上。比如在證金公司的退出問題上,這又是A股救市的一個天大笑話。還在7月31日的時候,證監會表示:維護資本市場穩定是中國證監會履行監管職能的應有之義。然而到了8月14日,在救市遠未成功的情況下,證監會自欺欺人地表示「市場由劇烈異常波動逐步趨向常態化波動」,並表示:今後若干年,證金公司不會退出,但一般不入市操作。正是基於證監會的這番表態,從8月18日開始,股市迎來了更加兇猛的暴跌,但證監會對此無動於衷,並無救市的舉措出台。證金公司買進的股票也因此被套,救市至少到目前為止是失敗的。泱泱中華,居然救市也能失敗,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不僅如此,同樣因為沒有一個完善的救市機制的緣故,對於救市也就沒有了責任追究機制。以至在救市的過程中,很多破壞救市或不利於救市的事情也在接連發生。比如在救市並未成功的情況下,證監會自身又於8月7日對甘肅電投、仙琚製藥兩家公司的定向增發申請進行了審核並獲得通過,因為救市而暫停了近一個月的再融資審批又拉開了序幕。又如在救市期間,上交所方面一再通過媒體鼓吹戰略新興板,為戰略新興板的推出造勢。這種做法完全是與股市救市不和諧的。這種為了地方利益而置救市大局於不顧的做法,完全就是為小利而失大義。實際上,如果股市真的從此一蹶不振,那麼戰略新興板的推出也將遙遙無期。

   因此,本輪A股救市可謂是亂象叢生。雖然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沒有一個完善的救市機制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此,從股市的長遠發展考慮,也是基於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需要,在本輪救市最終結束之後,作為監管部門來說,有必要把救市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避免未來再次面對股災來臨時,管理層仍然手忙腳亂,把救市救成一團亂麻。

反做空研究中心由一批專業的企業管理運營人士、投融資人士、證券諮詢人士、法律及財務專業人士、資深新聞傳播及公關人士組成,志在成為企業的風險管家、傳播顧問及投融資助理,為有夢想的人士搭建平台,為負責人的企業提供支援。您如果有疑問,或者有需求,可以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我們的調查表參與需求調查,我們將根據您的資料為您準備解決方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9: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