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棉花困境:快沒人種了

[複製鏈接]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5-8-31 18: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棉花困境:快沒人種了

  「棉花快沒人種了。」
  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經濟崗位科學家、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杜珉最近聽得最多、說得最多的都是這句話。

  近幾年,我國棉花種植面積銳減。據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全國棉花生產監測最新數據,今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下降22.8%;中國棉花協會調查顯示,2015年棉花實際種植面積可能不足5000萬畝,為建國以來最低年份。以棉花大省河北為例,2010年該省棉花種植面積約為1000萬畝,如今這一數字只有500萬畝上下,幾乎「腰斬」。

  「今年農業部專家顧問組安排我們幾個專家去河南調研,大家都發愁到哪兒去『調』。」杜珉苦笑說。

  棉花生產的內憂外患

  「到底棉花種植面積減少到多少畝,才能引起重視?」

  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育種崗位科學家、河北農業大學馬峙英在輾轉河北衡水、山東濱州等地對棉花生產形勢進行調研后,對棉花種植面積逐年下降的嚴峻態勢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我國棉花種植面積常年未低於7000萬畝。過去棉花生產遇到棉鈴蟲、黃萎病嚴重危害等問題,也從沒像這兩年下降得這麼厲害。」跟棉花打了30多年交道,馬峙英對棉花面積變化洞若觀火。

  是什麼原因導致棉農不再願意種棉花?杜珉在農業部一次會議上和參會專家達成共識: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產品價格「天花板」和生產成本「地板」的碰撞,說白了,農民種棉花「掙不著錢」。

  「現在棉花市場價格大約1.3萬元/噸,而在新疆,生產一斤棉花的成本就要6.8元。」杜珉指出,內地棉區植棉成本同樣居高不下。有些地方的「地板」比「天花板」還高,棉農便沒了收益空間。

  但國內棉花在國際市場仍然沒有優勢。2011~2013年,國內棉花臨時收儲期間,印度、美國的棉花價格每噸比國內低幾千元。2014年國家實施目標價格和相關補貼政策以來,國內國際棉價逐漸接軌,但在質量上國產棉與進口棉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自然的,紡紗廠等棉花需求大戶更多選擇質優價廉的進口棉,國產棉則以政府托市價格基本流向了國家儲備倉庫。針對這一現狀,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兼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感嘆:我國農產品最大的問題是「三量齊增」的怪象——產量、庫存量在增加,進口量也在增加。

  繼續種棉的理由

  既然進口棉價格又好,質量又高,只進口不生產行不行?

  「肯定不行。」馬峙英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我們至少要保證60%的用棉靠自己,否則我們對棉花的話語權、定價權就沒了。讓其他國家決定我們的用棉,將來的風險會更大。」

  他指出,棉花作為經濟作物,產業鏈較長,種植、加工、商貿整條產業鏈上系著「一億農民、兩千萬工人和大量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因此棉產業不是僅僅棉花種植那麼簡單:「我們不能一邊買國外的棉花,一邊讓大量勞動人口無事可做,尤其是在那些土地和生態條件只適宜種棉的地區。」

  在衡水,植棉似乎是這個地區挽救地下水不斷下降的不二選擇。

  衡水市農牧局調研員陳桂榮介紹說,衡水歷史上種雜糧,自2001年開始,棉花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到2013年達到峰值。植棉面積下滑也是在這一年開始的,在國家實行糧食直補等政策的刺激下,衡水的小麥、玉米種植面積急劇上升,大量棉田變糧田。

  小麥+玉米的耕作方式,加劇了華北地下漏斗區的形成——衡水的農田灌溉用水佔到總用水的82%。

  很快,華北地下水超採的問題「驚動了黨中央」。「冀棗衡漏斗」和「山東德州漏斗」相互嵌套,與「滄州漏斗」「邢台巨新漏斗」「天津漏斗」等連成一片,在河北東部平原形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最深的深層淡水「漏斗區」,已成為國內乃至國際關注的生態問題。

  「漏斗區的水資源已不足以支撐糧食作物產量的長期大面積持續增長。棉花的用水量約為小麥+玉米的1/5~1/4,還耐鹽鹼、耐瘠薄,在這種地區,植棉是作物結構調整的最佳選擇。」參加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棉花生產調研的專家們一致認為。

  還須應對多項挑戰

  在老棉花人眼裡,棉花不是簡單的經濟作物,他們對「棉花興百業興,棉花損百業損」有深刻體會。「無糧不穩,無棉不安。」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冀南試驗站站長、河北邯鄲農科院原院長宋玉田研究員這樣說。

  然而讓糧田變回棉田,談何容易——老農們也承擔不起白忙活一年的代價。

  在位於華北地下水超采核心區域的黑龍港流域,自2014年開始,國家拿出每噸皮棉2000元,補貼每年只種一季棉花的農戶,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農戶植棉的積極性,然而這在杜珉看來,靠補貼植棉的日子無以為繼。

  而且,棉花生產成本高,與其機械化程度低不無關係。由於棉花是一種生產技術性較強的作物,生產管理和採摘等環節費工費時,如果沒有較高收益驅使,農民的積極性不高。

  
  此外,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病蟲害崗位科學家、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馬平研究員指出,棉花是個「藥罐子」,一生病蟲害多發,需要頻繁使用農藥。而落後的生產方式直接損害著棉農的身體健康,也造成農民植棉意願下降。

  「適度規模化種植是我們必須逾越的一道坎。」中國棉花學會副秘書長翟學軍提出,實現了規模化種植,采棉機等大型農業機械才有用武之地,並且棉花品種、品質問題也容易解決。

  馬峙英就此提出,棉花產業的科研工作也要迎頭跟上,國家應予繼續加大經費支持,加快研發高效簡化的植棉技術體系,如適宜的抗病蟲高產優質早熟棉品種、棉田全機械化管理農機具以及農機農藝融合的配套管理技術等,幫助棉農把植棉成本降下來,把棉花品質提上去,讓農民「快樂植棉」。(趙廣立)
笑對雲捲雲舒,淡看潮起潮落。。。

72

主題

471

帖子

67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6
沙發
longang 發表於 2015-9-1 13:35 | 只看該作者
棉花有沒有綠色的?就是說有機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3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5-9-1 20:30 | 只看該作者
longang 發表於 2015-8-31 21:35
棉花有沒有綠色的?就是說有機的?

沒有,都是轉基因的,已經回不去了,連食品也是轉基因的,不要說穿的了,這就是出賣良田的後果。
笑對雲捲雲舒,淡看潮起潮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1: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