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少林寺商業化錯在哪?

[複製鏈接]

551

主題

681

帖子

33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泰山不倒松

Rank: 4

積分
33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泰山北斗 發表於 2015-8-6 19: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目前的少林寺商業化帶有非常明顯的主動性,捐助和宗教精神本身的特色弱化,商業買賣噱頭炒作的特色強化。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被舉報一事鬧得沸沸揚揚。連帶著,少林寺的商業化也再度被詬病。那麼,從經濟學角度看,少林寺的商業化是對是錯?
  事實上,宗教一直處於競爭之中。它們的教義、生活方式一直是依據信眾的喜好改變的。不管是以經營為目的的企業,還是寺廟、教堂等,其本身都內涵著迎合受眾需求的功能。正如不同的企業生產不同的產品面向不同的消費者群體,不同生活方式的宗教,吸引的信徒會不一樣。
  首先從產權角度來看,寺廟道觀教堂等,是沒有明晰的私人產權的。以少林寺為例,政府擁有少林寺產業的70%產權,使得從經濟學意義上少林寺的基本產權身份界定就十分模糊,這不利於少林寺建立正常的公司自治系統。在這樣的機制下,少林寺目前的商業化模式很難有長遠的規範化的發展。
  經濟學上有個詞叫消費者主權,意思是消費者通過用鈔票投票來決定企業的興衰存亡。消費者對產品投票,是不管產品生產者是誰的,也不管生產者是賺是賠。消費者只忠於自己的消費偏好。在消費者無情的投票下,優秀的企業勝出。但消費者的偏好是經常改變的,企業很難長期充當優勝者。
  寺廟道觀等不同於企業,是精神生產機構,如果需要進行商業經營,那麼其首先的消費者—它們的捐助者將能夠決定其興衰。其實,捐助無外乎是一種精神產品的消費。那些存續時間長的機構,至少有兩個特點:一是有一個高效的自治系統來保證成員嚴格依據消費者的偏好行為;二是迎合的是消費者長期的、基本的需求。這些看起來是公共產權的機構,其存續發展的決定人恰恰在捐助者。這些機構的成員只是消費者意願的執行者。
  釋永信曾說:「中國人可以引進迪士尼,為什麼國外就不能引進少林寺?文化走出去是件很體面的事。」這句話本身並不錯,但是用來為少林寺現在的商業化辯護卻顯得有些牽強。
  作為企業主體,是主動迎合人們一時的需求,但是,由於這些需求是多變的,所以企業今日興盛明天衰敗很正常。而迎合長期、基本精神需求的機構,其行為特徵應該帶有很強的被動性,應當能夠體現捐助者的意願。
  然而目前的少林寺商業化則不同,其帶有非常明顯的主動性,捐助和宗教精神本身的特色弱化,商業買賣噱頭炒作的特色強化。少林寺正在逐漸向企業轉變,注重於人們短時的、多變的需求,比如娛樂性的武術。相反,少林寺最原生態的「禪宗祖庭」的稱號,卻已經少有人關注。
  政要明星的到訪、各式武術宣傳使得表面上看起來少林寺很有面子,但其實這種面子娛樂性太強。這樣的商業化也使得少林寺品牌一時風光,如果少林寺要以背離宗教基本需求作為商業化轉型的起點,本身就已經喪失了其核心競爭力。
頻繁回頭的人,走不了多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8: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