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六四事件:1989年工糾隊穩定上海大局紀實(組圖)

[複製鏈接]

66

主題

224

帖子

877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泉水先生 發表於 2015-7-7 16: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89年6月9日,一個難忘的歷史性日子。這一天,東方第一大都市上海,10萬工人糾察隊員在市委和市政府的統一號令下,以昂揚的姿態走上街頭,一舉恢復了全面癱瘓達6天之久的交通,寫下了穩定上海,穩定大局的光輝一頁。
       然而,卻有那麼一些人,包括海外一些傳謠機構,利用此事挑撥離間,作別有用心的宣傳。有人說:「上海模式比北京模式好,不流血就解決了問題。」
     怎麼回答這些挑唆性的宣傳呢?
      對歷史事件的評價,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用事實說話。今年春夏之交,共和國所面臨的這場罕見的殊死搏鬥,絕非偶然發生;黨和政府平息暴亂,解決動亂的一系列決擇,當然也不是憑空產生的。追記這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披露鮮為人知的事實,無疑將是最具有說服力的。

                                                   密室間的陰謀與策劃

上海不是一座孤城。
       4月下旬以來,北京」感冒「,上海"咳嗽」。北京鬧學潮,上海也鬧;北京成立非法組織「高自聯」,上海也跟著成立了;北京學生到天安門廣場絕食,上海學生就到市政府大門口仿效。善良的人們總以為,這種"南北呼應「,完全是由於學生間的天然聯繫;其實不然。這裡有陰謀,有密室之間的策劃。
        陰謀也許可以追溯到更早一些時候。
        今年3月,上海一些名牌大學突然出現為數不少的海外"心戰品"。這些宣傳品絕非解放初期敵特機關在大陸散發的反動傳單,它們往往以」紀實「的手法,披露中共高層的所謂內幕,或者以政論的筆調,對中國的政治局勢,領導格局變化等作預測,評論與分析。"心戰"的目的有兩個,搞亂人們的思想,培植所謂的"民主"情緒。這些宣傳品或者通過郵路夾寄,或者有人直接攜帶入境,主要目標是高等院校。一些天真的大學生,無疑被這些所謂」內部新聞「所吸引,"心戰品"在大學校園裡悄悄流傳。"心戰"選擇在3月展開並非偶然,因為有人早就預謀要在今天"五四"70周年,法國大革命200周年之機煽起學潮,挑起事端,製造動亂。進入4月以後,不祥之兆繼續蔓延。一所高校的學生會收到從廣西寄來的《告全國大學生書》,這份偽劣的政治宣傳品,公然露骨地煽動上海的大學生在「五四」青年節那天搞動亂。
        被」全民經商"熱和新「讀書無用論」折騰得本來就不怎麼太平的校園,此時更鬱積著動蕩不安的氛圍。
         在復旦,大小圖書館內日見人丁稀少,學生們每逢入夜三五成群的擠在教室里談天說地,交流傳遞著各種版本的「信息」。華東師範大學,麗娃河畔很少再見夕陽餘暉下的對對情侶,連地下小販賣"萬寶路"香煙,"施萊辛格"絲襪的吆喝聲也少了。很顯然,許許多多的人,在共和國的第40個春天,需要對民族的未來和自己的命運作一番嚴肅的思索。他們也許是真誠的,可悲的是他們並不知道,陰謀家正對這種思索作別有用心的導向!
       悄悄醞釀的騷動,又悄悄地潛伏著;似乎在等待著一個時機,一個突破口。、
       恰恰在這個時候,胡耀邦同志突然逝世,舉國哀痛。然而,極少數躲在暗角里窺測機會的陰謀家,沒有放過歷史提供的這一偶然機緣,他們提前動手了。
       北京一些高等的院校首先出現了矛頭直指黨和政府的大字報。消息通過長途電話迅速傳到上海,很快,在復旦,同濟等大學也出現內容類似的標語口號。
        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審時度勢,作出了第一個果斷的反應:發布有關通報,提醒人們"嚴防壞人借題發揮,挑起事端,進行破壞活動"。跟著又動員一切力量,做學生的工作。由於措施得力,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學潮初期的勢頭。在整個追悼耀邦同志的活動期間,上海並未發生大規模行走事件。
       陰謀家們急了,指責說:"上海人怎麼搞的,1986年鬧學潮時的那股子魄力哪去了?"
        4月23日以後,北京成立了非法組織」高自聯「,學潮迅即朝著」統一綱領,統一口號,統一組織,統一行動"方向發展。"北高"當時提出一個重要的策略:南下北上,發動全國性大串聯。而上海則被視為「南下行動」的最重要目標。
       一批「特使」奉命秘密潛入上海。
       4月26日上午,清華大學有個學生翻牆進入上海一所大學,被當場抓獲。在他身上查出一張24日晚由北京到上海的火車票。第2天晚上,復旦大學部分學生擅自舉行集會,會議開場之前,幾名復旦的學生作「保鏢」,簇擁著一個「北京來客」走進會場.此人自稱是「某某籌委會」成員,並亮出他的北京學生證以示正宗,隨後作了一番煽動性演講。

66

主題

224

帖子

877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7
沙發
 樓主| 泉水先生 發表於 2015-7-7 16:04 | 只看該作者
據上海「高自聯」的一個骨幹分子回憶,「特使」們無不盛氣凌人,他們一方面對上海指手劃腳,一方面直接插手「給上海加溫」。

       4月30日下午,上海森林公園。復旦等部分高校的18名代表在此集會,商討統一部署,策應北京的有關事宜。會上正式決定成立「上海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5月2日下午,這個剛剛冒出的非法組織,直接策劃和組織了高校學生的全市性大行走。

5月17日外灘。復旦、同濟,上海社會科等高校行走示威的學生。


5月19日上海人民廣場。晚上,北京「特使」們身佩各校標識,舉有「SOS」標語,要求國外輿論聲援絕食學生


       5月20日,國務院發布在首都部分地區實行戒嚴命令。一些挑起動亂的精英深感情況不妙,提出「形勢已惡化,策略要更加隱蔽」。當時他們曾有一個設想:一旦北京不行了,可將指揮中心遷往上海,在上海搞一個反彈,壓北京。他們認為,上海在國民經濟和國際交往中居顯要地位,假如這座東方大都市真的鬧起來了,對北京大局所產生的影響和壓力是不言而喻的。

       5月30日前後,一個神秘女人出現在上海多所高校。她叫趙文麗,是北京絕食團的宣傳部副部長,她在嚴密的保護措施下先後在復旦,上海工大,鐵道學院等院校,一路煽動。與此同時,一支「北京高自聯南下特行隊」也悄悄抵達上海,策劃安排有關「南北聯絡」的事宜。更有甚者,"北京高校南下演講團",索性公然在上海一些大學的校園內設攤「展覽」所謂北京「學運」的圖片,資料。

                                                      上海被推入極度的困境

         6月3日。
          動蕩的5月過後的第一個周末,這一天,北京發生了共和國歷史上罕見的反革命暴亂。當六部口等升起衝天火光的時候,有人並沒有忘了給上海打電話:

          「十萬火急!北京完了,趙紫陽完了。」
           「只有上海動起來,全國各地都動起來,北京也許還有一線希望。」

          據悉,北京這來電在上海「高自聯」中引起強烈的震撼。各主要高校的高自聯頭頭,在電話中吵了半天,也沒湊起來開個全會。但是,在都市的東部地區,鄰近的幾所高校的頭頭們,坐在一起,密商了一番。當時,決定了這樣幾條最緊急的措施:

          一,由於五月下旬發動「空校罷課」運動,許多學生已離校回家;鑒於北京緊急,必須盡一切可能將離校學生召回學校;
          二,隨時保持同北京的電話聯繫,組織專人24小時收聽外電外台的華語廣播或外語廣播,以便密切了解北京動向;
         三,如果情況進一步惡化,各校按原定包干方案,分頭出動阻斷交通,向市民作宣傳演講。
         當晚 ,華東師範大學有四五百學生集會;復旦,同濟也聚集了相當數量的學生在校待命聽北京的消息。絕大數學生,再一次被蠱惑人心的煽動所蒙蔽。
          6月4日的凌晨5點30分,比往常提前半小時播出的美國之音,傳出有關北京比較詳細的 消息,當然是一派用「新聞真實」的外衣裹起來的謠言。稍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早新聞節目播出了真正的新聞:首都戒嚴部隊平息了反革命暴亂,天安門廣場回到了人民手中!
         一切都明擺著。於是,攤牌便成為極個別挑起動亂的人唯一的選擇。
         一早,復旦,同濟等高校的學生開始在市區的東部地區行動。五角場,大柏樹,虹口公園,四平路天橋等重要交叉路口均被設置路障。交大,中紡大,華師大等高校的部分學生,向徐家匯,中山北路一帶進發。

這是6月里的第一個星期天,成千上萬的市民,在濛濛細雨下的街頭目睹了從未見過的場面:一輛輛公交車輛車胎被放氣,橫卧在路中央,車身上寫著煽動性口號;一群群年輕人站在大路兩側,即興演講,發布有關北京的「最新消息」。

------------------------------------未完待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

主題

224

帖子

877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7
3
 樓主| 泉水先生 發表於 2015-7-7 16:06 | 只看該作者
趕著上班的人根本無心聆聽「演講」,他們急著選定行得通的路線上班,一些買早點,買菜的市民,側有興趣和閑暇駐足觀望。

職工們冒雨騎車,堅持上班
        下午,雨停了,上海市的交通也停了。據統計,由於學生行走示威,這一天全市有18條公交線路全線停駛,74條線路被縮線或轉道,1080輛車輛被堵。只有市區的邊緣地區,有少量公交車在運行。
        一支大學生自行車隊沿著四平路,大連路向市中心開進,一路上張貼剛剛印出的傳單,快訊。其消息千奇百怪的令人睜目結舌。
        6月5日,情形繼續惡化。上街堵塞交通的大學生猛增至7000餘人,全市156條公交線路全線停駛,交通陷於全面癱瘓狀態。各式標語刷上大街,美國之音的錄音廣播招搖過市,香港《文匯報》,《大公報》的複印件貼在玻璃櫥窗上。
        由於交通受阻,生產生活受到威脅,糧油等必需品無法運到零售店。郵政壓件1.5萬件,港口壓船直接損失2000多萬美金。職工不能正常上下班,全市垃圾成山,糞便四溢。。。。。。。。。。。。。

社會秩序也陷入一種少有的失控狀態。一些地痞流氓,沒有改造好的刑滿釋放分子到處尋釁滋事,明目張胆地進行各種違法破壞活動。他們或者三五成群,混在學生中間設置路障,阻礙交通,翻車燒車,槍站崗亭。或者拉幫結夥,組織所為「飛車隊」,在鬧市地段呼嘯而過,當有人出來講幾句公道話時,他們就一擁而上,拳腳相加。。。。。。。。。。。

         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秩序不穩,人心浮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市民的生活以及人身安全,都受到嚴重威脅。上海被推入一種未有過的困難境地。

                                                   戰略決策的來龍去脈

        康平路大院,上海的神經中樞。

         負責收集情況的市委318號房間。來自全市各個角落的消息,動態,在這裡匯總,分析,然後提供給大院內通宵難於入眠的決策者們。
        6月4日,朱鎔基市長走進康平路大院第一會議室,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擴大會議。穩定上海,穩定大局是壓倒一切的首要議題。
        在這裡,氣氛並非劍拔弩張。
        其實,原市委書記江澤民已奉命進京,調中央工作,朱鎔基主持上海的大局。這位在不久前召開的市人代會上被認為很有點政績的市長,從容不迫地分析著形勢,他說:「大家分頭落實布置,從明天起,有各區組織機關幹部及所屬地區的工人糾察隊,上街清除路障。先練它三天兵,然後準備打大仗。」
         或許有人會奇怪,6月4日上海市委就已經有了組織工糾隊上街清障護路的想法了嗎?回答非但是肯定的,而且時間還得大大提前。
        確實,倘若上海發生動亂,依靠什麼力量來穩定大局,採用何種模式來解決問題?這是個醞釀已久的問題。

        早在學潮開始之初,上海市委就研究過幾種可能發展的走勢,並制定了處理危機的基本對策。市委書記江澤民認為,上海市產業工人最集中的地方,上海的工人有著優良的革命傳統,依靠上海的各級黨組織和廣大的工人來穩定大局是完全可能的。根據這個基本判斷,上海市委始終把穩定企業,穩定生產放到重要地位。江書記多次說,1986年處理學潮時有一條經驗,工廠不能亂。工人階級舉足輕重,尤其在工業化城市,工人不表態,學生終究鬧不起來。

        令人吃驚的是,也有人注意到了這一問題。據上海「高自聯」一些骨幹交代,進入5月以後,北京來人要求他們在鬥爭的策略上作重大調整,即:到工廠去,聯合工人兄弟一起干。當時,他們也曾回顧1986學潮的一些情況。那一次,學生自視清高,認為純粹是爭取政治民主,市民百姓對學生說,「喂,你們行走示威為啥不反對漲價?」學生答道:「這是政治問題,你們不要小市民氣」。他們認為,這無疑犯了策略性的錯誤。根據重新調整的部署,5月20日前後,一支支學生小分隊陸續開往工廠企業,煽動工人罷工。

------------------------------------未完待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

主題

224

帖子

877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7
4
 樓主| 泉水先生 發表於 2015-7-7 16:1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泉水先生 於 2015-7-7 16:13 編輯

金山石化總廠,寶山鋼鐵總廠,上海捲煙廠等大企業,首當其衝地受到學生小分隊的衝擊,若是這些工廠之中有一處發生罷工,在海內外產生的影響將難以估量。

        然而學生小分隊碰壁了。所有工廠紛紛拉起大門,中共黨員幹部一方面在大門外勸說學生回校,一方面又組織人員給學生們送茶水,遞毛巾。這一來少數壞人難以找到挑起事端的借口。沒有發生衝突,某些人策劃的「下廠攻勢」,被擋在了工廠大門之外。
        6月4日,正當朱鎔基市長在康平路大院內談形勢的時候,中央姚依林同志從北京打來電話了解上海的情況。放下電話,朱鎔基對參加市委常委擴大會的同志說:「依林同志打電話,訊問我們的打算,對上海依工人階級的力量穩定大局的想法作了充分的肯定。他還說,要我們注意,好好總結經驗。我說且慢總結經驗,待我先把大局平定了再說。」
        江澤民與鄧小平的秘書也來電關切上海的情況,江澤民對上海的情況最了解,學潮發生初期在上海又處理了一系列棘手問題。他對朱市長說:「還是原來定的那辦法,把工人組織起來,不要寄希望於派軍隊,要緊緊依靠上海的工人來穩定大局」。

面臨危局,上海市委從6月5日起,三天之內各區先後出動8萬多人次的隊伍,上街清除路障。初步達到了以下幾個目的:其一,在部分時間和部分區段有限的恢復了交通,保證了生活必需品和工業原材料,成品的夜間突擊搶運,使上海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也沒淪為一座死城。其二,了解了在恢復交通過程中可以碰到的麻煩問題,為日後大規模行動積累了經驗。其三,動員和爭取了廣大市民,由於被恢復的交通被一再阻斷,市民百姓對破壞交通者無不怨氣衝天,他們都自覺的站在了政府一邊。

                                                                  歷史性的決戰與勝利


6月8日,康平路大院全天召開會議,分頭部署行動計劃。按照上海市委的設想,當天晚間有朱市長向全體市民發表電視講話,爾後,出動大批工糾隊員,以絕對的優勢上街清除路障,恢復並維護交通。

           市委市政府臨時成立了行動指揮部,楊堤,吳邦國任總指揮,下設兩條戰線:一條戰線有顧傳訓等同志負責,組織各區力量,於6月9日凌晨2點出擊,主要任務是清除路障;另一戰線有黃菊等同志負責,協調市總工會和經委,組織全市33家大型企業建立一支龐大的機動隊伍,其任務為保衛清除成果,清除成功后即出動全市性機動巡邏,防止道路被重新阻斷。

       一切有條不絮。僅僅一天時間,機動工糾隊就迅速組織起來。原先決定這支隊伍人數為3萬人,全部配備機動車輛,後來框算了一下,假如每輛卡車載50名工糾隊員,3萬人就有出動600輛卡車,隊伍太龐大了。於是改為各廠抽調300人,33家大廠共約1萬人,配備200輛卡車。方案報上去后,市裡覺得這支機動隊伍依然太大,200輛卡車在市區巡邏,本身也會增加交通壓力。最後決定,各廠配備3輛卡車,150人出擊,150人待命。

      為了有條不絮,分工明確的行動,指揮部把整個市區按東西走向一劃為三,寶山,楊浦,虹口為東部戰區。黃浦,盧灣,靜安,南市,閘北等為中部戰區。長寧,徐匯,普陀等為西部戰區。當33家大廠劃定所屬戰區,並確定了集結地點時,時間已是下午5點。此時各廠機動糾察隊均已在廠待命。


在楊浦區,又一輛被用作路障的公交車輛移走

-----------------------------------------未完待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

主題

224

帖子

877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7
5
 樓主| 泉水先生 發表於 2015-7-7 18:10 | 只看該作者
保密工作十分嚴格,指揮部規定在朱市長發表電視講話之前,暫不向工糾隊員透露具體任務。最傷腦筋的是集合地點。幾天前,楊浦區一支清除路障的隊伍在某中學內集中時,曾因走漏風聲而遭到東部地區一些大學生的包圍。眼下,需要集結的是一支5000人的機動隊伍,有100輛卡車,不暴露目標的確很難。最後,集結地點有6個緊縮為3人,按就近的原則,盡量減少車輛奔襲的路程。

     有取勝的絕對把握嗎?大戰前夕,誰的心裡都反覆著這個問題。
      市委經過反覆分析,認為把握是很大的。因為上海的工人階級是靠得住的,別的且不說,幾天來幾百萬工人堅持上班,這說明絕大數的人要求有一個穩定,安全的環境;同時一小撮企圖在上海製造動亂的人,實際上已經猖狂地將市政府置於一個弱者的地位,社會輿論總是同情弱者的,因而要求市政府採取堅決果斷的措施,已成了廣大市民呼聲。一句話,人民在磨難中驚醒,團結。
      6月8日下午,朱鎔基市長來到上海電視台演播。
        秘書們事先擬了一份講稿,朱市長覺得不理想。這次講話非同小可,其效果如何也許直接影響到決戰的成敗。
       朱市長一人關在屋子裡,親手擬寫了一份提綱,然後坐到錄像機鏡頭面前,開始錄像。。。。。。。。。。。。。。。。。。。。

        當晚朱市長的講話在熒屏上播出,上海出現了少有的熱烈反應。人們普遍反映,朱市長講得實在,令人信服。人民表達的共同心聲是;上海不要亂。

9日凌晨2點,各區工人糾察隊員準時進入預定位置,迅速清除了路障,稍後出動機動巡邏隊,無一遭到阻攔和抵抗。策劃已久的總決戰,在寧靜的氣氛中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並非多餘的尾聲

       歷史終究翻了過去,留下的是各種不同的評論。
       不是么,6月9日之後,有人就借「上海模式」壓「北京模式」。若是北京不戒嚴,若是北京也採取上海的方式,也許就。。。。。。。。。。。

        別再『若是』了!除非還要人們在天真善良中蒙受磨難。
        毫無疑問,北京發生的反革命暴亂和上海發生的動亂,騷亂是不能完全等同的。在北京和上海採取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中央根據不同的情況所作為的分類指導。樹本一顆,花開兩頭,有什麼理由將兩者隔裂開來作比較呢?
        本文畢露的大量事實也充分表明,上海發生的一切不是孤立的,因而解決上海的問題也不是孤立的。需要補充一下。上海工人之所以能在6月9日一舉穩定大局,除了前面所述的各項原因之外,北京的平息反革命暴亂取得決定性勝利,北京局勢的穩定,更是一個關鍵性的原因。6月8日朱市長電視講話前,中央電視台報道了李鵬,王震等首都戒嚴部隊的新聞,並披露了歹徒殘害解放軍官兵的慘不忍睹的鏡頭。大氣候的明朗對小氣候的改善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試想一下,上海極個別人若不是感到北京大勢已去,會在6月9日決戰之際悄然消失么?
      有人打過一個比方。在解放戰爭中的平津戰役中,假如沒有天津的武裝攻克,就不會有北平的和平解放。和平解放固然最好,但善良的願望終究不能代替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歷史不會忘記我們曾經作出的一切,我們也不會忘記這一段值得珍視的歷史。如果我們能夠以冷靜的,反思的眼光從歷史的經驗中吸取養料,那麼,我們的共和國,將始終邁著春天的腳步。



                          全文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5 00: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