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心靈] 佛性廣進 智慧廣發 慈心廣度(下)

[複製鏈接]

720

主題

736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5年6月20日晚盧軍宏台長香港世界佛友見面會開示摘要

人的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沒有人會逼著你去搶,逼著你去恨,逼著你去難過,要懂得人的心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婚姻破裂就是聽了外面太多人的講話。一念正,就行為正;一念邪,行為一定就邪。正能量就是把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看成好的,你的心胸裝滿著正能量、善能量;負能量就是把世界上任何事情都看成是害你的、欺騙你的和讓你嫉妒的事情,你會活在一個痛苦的環境中,現代人沒有人與人的信任感,就是因為心中有太多的負能量。希望大家把長輩都看成自己父母親,把青年和小輩都看成自己的孩子,這樣心中充滿著愛,人才會越來越善,越來越慈悲,這就是佛理和佛情。(掌聲)

剛才台長說戒定慧,我們去除自己身上不良的種子轉化為自身根深蒂固的貪瞋痴。心中有善有惡,心像一面鏡子,鏡子照到了惡,心就會顯示出惡的一面,當心照到人間善良的東西,心就越來越善良。貪心重的人會產生恨意,瞋心重的人會生病,痴心重的人會生後悔,不恨不悔不生病就是開悟。(掌聲)
我們每天的工作只是讓我們得到肉體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延續,只是屬於物質的追求,而學佛人是追求精神上不朽的自由。為什麼這麼多法師毅然出家?因為他們開悟了、明白了,他們知道這個世界上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他們願意修成正果來救度更多的眾生。今天他們的到來也是護法,讓我們全場的佛友們以熱烈的掌聲再一次對他們表示感謝。(熱烈掌聲)

人的肉體會變壞,而精神層面是永恆存在的。學佛人要懂得用精神去除肉體上的意識的痛苦。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沒有經過委屈、苦悶、挫折、煩惱、悲觀,我們選擇的時候彷徨,對學佛人來說,面對別人的指責委屈,正好借這個機會了解自己,作為評價自己最好的參照,因為很多的缺點自己不知道,當對方指出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我有這麼多缺點。有一個先生,太太從來不講他不好,他以為自己在家裡非常好,只有當妻子發怒的時候才把他說成「你是個小男人,你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你是一個非常自私的人」,他一吃驚,回頭一想「原來我真是這樣的人啊」,趕快改正吧,你臉上的東西別人看得見,自己看不見,眼睫毛長在眼睛前面,自己看不見,你們身上的缺點只有別人看得見,你們的師父盧台長看得見你們身上很多的毛病,所以我才要指責你們、講你們,目的就是讓你們成佛,我不想讓任何一個佛友再到六道中輪迴,因為人間太苦了。(掌聲)

遭遇到挫折是走上學佛道路的必修課,我們學佛人要有五種氣概:人活著要有志氣,心裡要有慈悲善良之氣,對人間的物慾要有骨氣,對邪惡要有正氣,對愚痴要有佛智慧的靈氣,吾善養吾浩然正氣,浩浩乎塞乎天地之間。(掌聲)

一個人要穿越沼澤地,他左跳右跨找到一條路,但是沒走多遠,他一腳陷入泥潭,慢慢陷進去了;又一個人來了,也想穿越沼澤地,看到前面人的腳印,走一段覺得很順,他就放心繼續走,也陷進去了;又來了一個人,看到前面人的腳印,他想都沒想,沿著腳印走,結果又陷進去了;又有一個人要過沼澤,他看到前面有這麼多的腳印,心想一定是一條通往彼岸的陽光大道,已經有這麼多人走過,相信一定走得通,沒想到他也陷進去了。這個故事說明,世界上前人留下的路,並不是走的人越多就一定是平坦安全順利的,沿著別人的腳印走,並不一定能夠成功,學佛人在當今時代,在末法時期,要總結思考佛陀的教誨,學佛的思維要神似而不追求形似,用佛的智慧教育眾生,學佛菩薩的真諦,才能在人間跳過沒有碰到過的沼澤,走出苦海,尋找新路,解脫自己,這就是禪,這就是般若。(掌聲)

信念會產生願力,產生能量,這就是佛說的,信了之後會有願力,然後才會付諸行動。信心會產生強大願力,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的轉換早已用科學的理論和角度加以驗證。我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有願力才能戰勝自己,一個連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能改變自己劣根性的人,有誰能讓你們改變?你們今天所有來的人都有過自己後悔的時間,也有過瞋恨,也有過犯罪,也有過心理變態,靠誰來幫你們改變?靠佛法,靠慈悲心,靠開悟,希望今天到來的所有佛友們,好好學佛,好好開悟,才能出淤泥而不染,才能脫離苦海、走向彼岸。(掌聲)

如果自己不改變自己,沒有人能改變你自己,你也改變不了別人。最有智慧的人是先改變自己,因為別人你很難改變。徹底改變自己才能真正找回真我。不能被眼前的利益和惡習遮住本性,否則很難找回自己。學佛人要懂得順應自然,我們要感應人生的真理,不斷去理解、去探索我們的真實價值,見證本性,印證佛性,是否善良,是否肯幫助別人。今天這麼多佛友相互幫助、相互謙讓,這樣,以後在西方極樂世界才會有你們的位置。一個很兇的人、一個笑都笑不出來的人,不可能進入西方極樂世界超脫六道。現在就成佛,是人間的佛。我們要支配自己的智慧和財富,我們修行就是要將自己有限的生命和僅存的一點點時間去完成無限的生命的探索,有一首歌名叫「時光一去不復返」,珍惜我們的生命,珍惜我們的慧命,學會慈悲,趕快成佛吧。(掌聲)

有一位教授和同學們上課,教授拿了兩杯水,一杯黃色的,一杯白色的,對同學們說:「你們每個人可以選擇其中一杯水,嘗一嘗,先不要說出來什麼味道。」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同學嘗了黃色那杯,只有三分之一選擇白色的那杯。教授問同學:「黃色那杯是什麼水?」同學說:「是黃連苦水。」「那你們為什麼要嘗這一杯呢?」「因為他看起來像橙汁。」教授又問嘗了白色那杯水的同學:「是什麼味道?」同學們說:「是蜂蜜。」教授問:「那你們為什麼選擇嘗試白色的呢?」同學們說:「因為有色素的水雖然好看、好喝,但是並不能解渴。」教授笑了笑說:「絕大多數同學選擇了很苦的黃連水,因為它看起來像果汁,少數人嘗到了蜂蜜,這是為什麼?就像人生的抉擇一樣,我們的人生也是這樣,有兩杯不同顏色的水,一旦選擇了一杯,就意味著要放棄另一種。選擇顏色耀眼的,是追求人間的艷麗和暫時的榮華富貴,看起來很時髦,但往往會嘗到苦果。選擇不太起眼很平常的白水,那就是我們生活樸素、衣食不貪,平穩的心,不注重色彩,低調生活,很重現實,這種人才能嘗到生活的甜頭。」希望大家好自為之地選擇人生的路。(掌聲)

學佛人只有踏踏實實,不講求虛榮,才能真正有好心。人生的色彩太濃,會讓你不好好修心,不能入定。在上兩個禮拜,一位印度億萬富翁,在排行榜有名的塑料大王,捐出了十七億美金,毅然出家。他選擇了人生之路,他不缺錢,不缺名,不缺利,他為什麼出家?因為他知道真正的家不在人間,真正的家是在天上。我們人不講求虛榮才能真正修好心,我們要擁有真正的智慧,才能得到充實的人生。希望大家一定要實實在在地學佛,好好修心,換來的才是真心真意、真佛真念。(掌聲)

住在田邊的青蛙對住在路邊的青蛙說:「你這裡太危險,你趕緊搬到我們田邊來住吧。」馬路邊的青蛙說:「我已經習慣了,我天天生活在這裡都沒有出事,我懶得搬了。」幾天後,田邊的青蛙去看望路邊的青蛙,發現它已經被車子壓死了。掌握命運的方法很簡單,遠離懶惰就會得到精進。人要學會不要懶惰,懶惰就會失去更多你應該得到的東西;懶惰會讓你失去,失去之後會讓你的心成為悲哀的開始,所以作為一個人就必須勤快。

人活在世界上非常難,因為我們不懂得怎樣在人間尋找一條解脫之路,我們孤獨的心靈很需要有一個交流的人,這個時候,如果你有一個好朋友說不定就讓你學佛修心,但是當你碰到一個壞朋友,就會讓你走上絕路;其實我們根本不用到外面去找,我們找朋友的對象不一定是別人,可以是你自己,因為只有你自己最關愛你自己,也是你最好最永久的朋友。要相信,我們的朋友,這位朋友是你自己,他在哪裡?他就是在你的自性本性當中——那就是你的佛性。經常把這個朋友拿出來和自己對話,「我像不像佛,像不像菩薩?菩薩,這件事情我能不能做,有沒有昧著良心?」這時候,你的佛性會告訴你不能做,因為你不會在人間永遠長存,因為你擁有佛心,在世間學會忍讓,不計人間天下事,才能回到菩薩身。

佛陀的弟子問佛陀:「你如此神通廣大,如此慈悲智慧,為何還會有人受苦受難?」佛陀說:「我雖有宇宙最大的神通,但依舊有幾件事情是做不到的。」請大家聽好了,因為我們人想幫助別人想救人要有能力,稍不留神可能會傷害你。佛陀說,因果不可改,因為因果自負,自己造的惡必須由他個人自己受果報,這就是種善得善,別人替不了,菩薩也無能為力;第二,智慧是不能賜給別人的,任何人想要開智慧,離不開逆境挫折的磨練,順境會使人墮落。不喜歡磨練是成不了才的;天天享受人間福報的人是學不好佛的;天天被人恭維、不愁衣食住行的人,很快就會不學佛,還會有磨難。第三,正法不可說,宇宙的真相用語言是不能表達的,只能靠實踐。就如今天,台長教大家要念經,你們不念沒有人會知道,你們念了、證實了,它才是真實存在的,如果你們不念經,這個世界是不會存在佛法的。第四,無緣不能度,如果在度人過程中,對方不願意聽、不願意說、不願意講,就是無緣之人,我們是沒有辦法度到他的,但是菩薩是慈悲的,觀世音菩薩告訴我們,無緣,是現在和佛法沒緣,並不代表永遠沒緣,等到他佛緣慢慢接近和成熟之後,我們照樣可以去度他。

有時候開悟就是想通,一個人一想通就開悟了,有時候一句話會讓你氣得半死,在不了解的前提下不要聽別人講。人間處處是煩惱,想不煩要不氣,想不氣要學佛,學了佛,才知道人間的一切都是緣,你生氣來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學佛人才能理順自己的氣。我們要理順自己的浩然正氣,讓自己的佛性廣進,讓自己的智慧廣發,讓自己的慈悲心廣度,那就是我們人間學佛人的學佛基礎。謝謝大家。(掌聲)


轉載自:盧台長博客










**目前,全世界超過七百萬的人正在修持澳洲東方華語電台盧軍宏台長所教導的觀世音菩薩的心靈法門(誦經、放生及許願),以求病癒及生活美好。其法門中提到的小房子是指一套經文的組合(包括27遍大悲咒,49遍心經,84遍往生咒,87遍七佛滅罪真言)。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8: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