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學者:有人對江澤民的功績無動於衷

[複製鏈接]

6195

主題

6540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00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作者庫恩在後記中也有這樣的內心剖白:「我敬仰江澤民,他受到輕視,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批評,受到各種非議,人們甚至對他永遠地改變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國的功績無動於衷。我也體會了一次小小的心理歷程——努力去認識江的政治哲學和領導藝術所依賴的觀念和感情經歷。」本文摘自2005年第3期《編輯之友》,作者胡艷,原題為《〈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暢銷的啟示》。


江澤民

春節前後,《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一書在各地書店上市,並迅速取得了極佳的銷量。

這本傳記由美國人羅伯特·勞倫斯·庫恩寫作。庫恩擁有極為複雜的履歷,該書的扉頁對他的介紹是「著名的國際投資銀行家和公司戰略家」,同時還是「作家、編輯、學者、科學家、私人投資家和慈善家」,他現在最主要的職務是花旗銀行集團公司執行董事。

庫恩坦言,該書寫得確實非常辛苦,「為了寫書,我組成了一個寫作班子,收集了3,000萬字的文獻資料。」而他的第一手資料的來源範圍,基本上是江澤民的親朋好友。

庫恩順利採訪到了江澤民的摯友、上海市前市長汪道涵,江澤民的妹妹江澤慧,江的老部下和朋友、前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宋健。他還成功找到了許多江過去的同事、好友和大學同窗,並且都得到了他們的熱情幫助。

更加令人關注的是,一大批在職的江澤民的老部下和同事也都順利地接受了庫恩的採訪,包括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曾和江澤民在上海共事的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趙啟正,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盛華仁,外交部長李肇星,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滕文生,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熊光楷將軍等人。

2004年年中,英文稿出來后,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開始組織翻譯,同時按程序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批准。上海世紀集團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有關人士向本報記者介紹,這本書也向中共中央辦公廳報審過,「中辦審得非常細緻,給的反饋非常及時」。他們介紹,該書中文版樣書出來時,庫恩曾帶著中英文兩個版本的書專程拜訪了江澤民本人。

曾有記者問作者採訪中的感受,庫恩回答說:「我全身心都投入進去了。我把江先生的親朋好友看成了自己的親人。我見到了他們的時候,就好像是久別的親人重逢。那天,當我見到江先生的妹妹江澤慧,我忍不住緊緊擁住了她,是的,就是親人間的感覺。」

作者在後記中也有這樣的內心剖白:「我敬仰江澤民,他受到輕視,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批評,受到各種非議,人們甚至對他永遠地改變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國的功績無動於衷。我也體會了一次小小的心理歷程——努力去認識江的政治哲學和領導藝術所依賴的觀念和感情經歷。」

有人評價,與很多遙遠獨立的西方人相比,庫恩更是一個江的敬仰者。

在由外國人撰寫的中國領導人的傳記中,此前比較有名的有斯諾上世紀30年代寫的《毛澤東傳》和史沫萊特寫的《偉大的道路:朱德傳》等幾本。

這本書從策劃、包裝和銷售上都採取了暢銷書的操作方式。2月初圖書上市,出版機構和作者一起在北京高調召開新聞發布會,隨後作者又馬不停蹄地在全國各地進行簽名售書的活動。而在書的末尾,一批知名美國人士包括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美國參議員范士丹等人用熱情洋溢的語言為此書作推薦。

「普通中國人了解領袖人物的願望非常強烈,但目前國內市場上關於國家領導人的傳記太少了,官方資料對他們工作和生活的披露也極為有限,所以無論這本書出台的背景怎樣,許多普通讀者仍然很有興趣。」一位讀者評論說。

該書的熱銷令本書的策劃機構上海世紀集團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非常欣喜。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本書第一批印刷的20萬冊已經發缺,到現在為止印數已經達到60萬冊。在江澤民的家鄉江蘇揚州,這本書更是洛陽紙貴,幾天的時間便銷售一空。

庫恩的《江澤民傳》較為詳細地敘述了江澤民的成長歲月,其中包括一些官方史料沒有提到的故事,如汪道涵當年如何慧眼識江澤民,江澤民如何從地方調到中央,再從中央調到上海市任市長,以及江澤民擔任黨的總書記后如何最終確立自己的領導核心地位等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徐友漁剛剛看過這本書的一些摘錄。「很多內容是中國的作者所寫不出來的。」他說。

「從毛澤東開始,中國的不少領導人都願意由對中國友好、理解中國情況的外國人來為自己寫傳記,並願意為他們提供各種採訪便利,甚至會破例提供幫助。斯諾、史沫萊特等國際友人都是通過和中國領導人的交往、撰寫中國領導人的傳記而聞名於世。」一位學者表示,「由一位西方人士撰寫的這本書,對於了解江澤民同志,了解中國國情無疑大有幫助。」

專訪《江澤民傳》作者庫恩

記者:您採訪汪道涵、曾培炎、宋健、趙啟正、盛華仁和李肇星等人經過了哪些具體程序?您在後記中說到有一些特殊的渠道,具體指什麼渠道?有哪些人是通過這些渠道聯繫上的?

庫恩:我能夠採訪到他們是我十多年在中國工作的結果,我交了很多朋友,其中一些還身居高位,並對我報以信任。儘管我是一個西方人,有自己的觀點,但是我的中國朋友都認為我是平衡的、有見解的、深刻的和直率的。之前,我和中央電視台合作製作了一部電視紀錄片《探索中國》,反映了各種人的經歷,從企業家到外來打工者到下崗人員。該片在美國公共電視網的黃金時間播出,獲得了中外的一致好評。正是這個項目幫我贏得了信任。此外,我還嘗試各種途徑接觸到可能的採訪對象。整個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記者:據稱您的書在內地出版時被刪節了5%,請問被刪節的都是哪些內容?

庫恩:沒有作者願意他的文字被編輯和出版者刪改,我也不例外。我激烈地捍衛我的每一個用詞(有時甚至有些過度)。不過編輯和出版者也是出版過程的一部分,我不得不接受出版商的決定。我可以說,對於此書日文版和韓文版被刪節多達40%甚感沮喪。我被告知正文的內容中文版只刪節了5%,這讓我覺得不那麼難過。

記者:請問您為什麼沒有採訪江澤民本人?

庫恩:這本書是江澤民傳而不是他的自傳。本書中的種種看法和觀點既不是我的也不是他的。我沒有申請採訪江本人,一方面是因為我覺得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覺得任何對江本人的採訪都會壓倒其他的、第一手的描述,從而微妙地改變我獨立的理解。

記者:請您評價一下寫中國領導人傳記和寫美國領導人傳記,在個人感覺和具體操作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庫恩: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認為,為中國領導人寫傳記和為美國領導人寫傳記最大的不同在於:開始這個大工程之前,我並不被看好。要理解中國的領導人需要對歷史的深刻理解,包括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和20世紀中國重大的歷史事件。

記者:您說「人人都有偏愛和偏見,我的偏愛和偏見在書中暴露無遺」,這是否就是指你對中國的熱愛和對江澤民的敬仰?同時您如何在寫作中保證內容的客觀性和真實性?

庫恩:我的確熱愛中國,尊重江澤民,並且我承認,較之寫作伊始,此書完成後我的熱愛更進一步。從我個人來講,我為寫作此書投入了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確切地說,過去四年的每個晚上和大多數白天我都投入其中。(我太太看到我連續12個小時不間斷地對著筆記本電腦工作后曾經說,「我覺得你愛江澤民甚過愛我。」)不過我始終在追尋我的分析和理解的嚴密。有些人,尤其是西方的批評家會批評我的工作和觀點,但是我可以直率地表明:我相信我所寫的都是真實的。
一個內心陰暗的人是容不得任何光明的,因為光明讓他們原型畢露,嘲笑正義、調侃崇高是他們的心理需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1: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