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藝考利益鏈豈能「熟視無睹」

[複製鏈接]

560

主題

662

帖子

341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未知之佛

Rank: 4

積分
341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最近,北京大學附屬中學音樂教師、樂團指揮羅天如因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此案引發社會對藝考腐敗的再次關注。但學生家長似乎見怪不怪,直呼「太普遍」。從「你知我知」到「熟視無睹」,藝考儼然已發展為一條完整的流水線,隨之而來的是成熟的利益鏈。(新華網6月8日)
       學藝很「燒錢」,從藝需謹慎。這的確是個善意的提醒。藝術本無價,真正選擇了藝術道路,當然不能捨不得投入。事實上,除了樂器之類的硬體投入之外,「藝術從娃娃抓起」的特性,更意味著投入將是個長期累積的過程,而拜師學藝的軟投入,同樣相當可觀。尤其是想要拜讀受教於名師門下,自然意味著要承擔更高的投入。從這個意義上說,相比文化課的學習,藝術學習的門檻的確相對更高。無論是購買維護器物,還是爭取相對稀缺的良師,都註定了藝術道路會更加「燒錢」。
       如此看來,選擇藝考的家庭,要承受更高的經濟壓力,要說本是意料之中的事兒。至於考重點高校需砸百萬,乍一看來令人咋舌,但選擇了藝考的家庭,如果真的把孩子從小到大的投入掐指算來,百萬巨款恐怕也並不算個太過驚人數目。
       不過,當藝考砸的百萬,並非藝術學習上的投入,而是用於徇私舞弊、暗通款曲,而從樂團老師到藝考評委,再到高校的藝術權威,則構成了藝考道路上的一道道關卡乃至利益鏈。考生要想通關,憑藉藝術天分和實力還不夠,還需要層層打點,處處公關。藝考流程中的「通關費」,甚至有了明碼標價,而為了迎合這一規則,更是不乏直接給業內權威送房、送車鑰匙的,藝考背後還藏著如此大的「胃口」,的確不能不令人咋舌。
       於是,對於那些看好孩子的藝術潛質,並認為只需捨得為孩子的藝術學習投入,便能激發潛質,有所收穫的家長來說,恐怕只能是「很傻很天真」。殊不知,藝術學術的投入,頂多只能算是餐前甜點,想要鋪平通往藝術殿堂的坑窪與溝壑,還有更大的胃口和「黑洞」需要填補,這無疑更加令人絕望。
       而另一方面,當藝考從對藝術的衡量與評價,淪為一條明碼標價的利益鏈,不只是對藝術的玷污,更是對藝術本身無可挽回的戕害。可以設想,用金錢鋪就和打通的藝考之路,必然意味著勝出的不再是藝術,而是金錢。只不過,藝術的美好與純粹,並不是只需金錢便能鍛造的,當金錢排斥了才華,這樣一條藝考利益鏈,恐怕不啻為一條藝術自戕的繩索。當「挖空心思擠進來的學生不愛藝術,混到學位又巴不得遠離藝術」,藝考利益鏈,又何嘗不是背後的始作俑者呢?
       基於此,學藝很「燒錢」,從藝需謹慎,當然不失為善意的提醒。但這絕非「藝考利益鏈」存在即合理的借口。相反,藝考背後的腐敗與利益鏈,本不該成為一種被縱容和默默接受的潛規則,無論是從藝術的歸藝術,還是讓真正的藝術人才脫穎而出,藝考「利益鏈」都亟待拆除。
我拿你當人看,你卻學狗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7: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