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瑞典重啟新型AIP潛艇研製 追求世界最先進設計

[複製鏈接]

1776

主題

1806

帖子

256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ammy00210909 發表於 2015-5-18 09: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5月9日報道,自18年前瑞典停造新潛艇,並關閉製造「哥特蘭」級潛艇的馬爾默船塢以後,負責潛艇研製的考庫姆機械公司一度陷入困境。去年,該公司脫離了與之關係緊張的東家——德國蒂森-克虜伯海洋系統公司,轉而投向以生產超音速飛機和結實汽車知名的瑞典薩博公司。目前,薩博考庫姆公司和瑞典海軍重啟了A26型潛艇計劃,瑞典國防部今年承諾要購買兩艘該型潛艇,預計於今年簽約。瑞典的潛艇技術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自成一家,人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瑞典未來的新型潛艇必將是又一級的精品之作。
  瑞典:一個堪稱「潛艇強國」的北歐小國
  瑞典是一個北歐小國,但卻是防務大國,其軍工科研製造能力不可低估,尤其是在潛艇製造領域更堪稱「強國」。JAS-39「鷹獅」戰鬥機、「哥特蘭」級不依賴空氣推進(AIP)潛艇、「維斯比」隱身艇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武器傑作均出自瑞典人之手。瑞典的潛艇更是在世界潛艇中獨樹一幟,尤其是在二戰結束后的50年內,其發展經歷了由模仿到獨立研製的過程,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特點,走過了與其他潛艇製造國家完全不同的道路。
  如今,瑞典已經躋身世界先進潛艇技術國家的行列。從它在世界潛艇發展史上的多個第一就可窺見一斑:第一個將X形尾舵應用於戰鬥潛艇的國家、第一個為潛艇加裝AIP艙段的國家、裝備第一艘實用型AIP潛艇的國家……。瑞典在AIP領域40多年的研究,使得「哥特蘭」級最終建成服役,開創了AIP潛艇實用化的先河,拉開了AIP潛艇發展新時代的序幕。早在1885年,瑞典的工業家索爾斯坦·諾登費爾特與英國牧師雷維倫德·加勒特合作建造了排水量60 噸的「諾登費爾特」-I號潛艇,這是有史以來瑞典人在潛艇領域的第一次嘗試。在「諾登費爾特」-I號潛艇研製成功后,諾登費爾特又在其基礎上建造了兩艘型號相同的潛艇,分別命名為「諾登費爾特」-II號與「諾登費爾特」-III號。這3艘「諾登費爾特」號潛艇雖然都沒有裝備過瑞典海軍,但作為一種探索,它們為瑞典的潛艇發展開了一個好頭。
  19世紀末,當時美國先進的「霍蘭」型潛艇技術不斷成熟,各國海軍紛紛前往學習,瑞典當然也不例外。1900年,瑞典派遣海軍工程師卡爾·瑞奇森專程前往美國了解學習「霍蘭」型潛艇的先進技術。「霍蘭」9號(即SS-1「霍蘭」號)是美國海軍歷史上裝備的第一艘潛艇,它是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的先驅,也是美國海軍發展現代潛艇的起點。學習了「霍蘭」型潛艇的技術后,在皇家海軍的積極推動下,瑞典的第一艘潛艇終於在1904年建成服役,命名為「鯊魚」號。卡爾·瑞奇森在設計「鯊魚」號時,參考了許多「霍蘭」型潛艇的技術數據。
  「鯊魚」號服役后,卡爾·瑞奇森針對主機可靠性不高等缺陷,繼續改進設計,研製出了UB-2級潛艇,1909年瑞典皇家海軍建造並裝備了3艘 UB-2級潛艇。UB-2級排水量比「鯊魚」號大三分之一,其水下排水量達到230噸。在UB-2級潛艇之後,為了提升本國潛艇的研發與製造能力,瑞典先後從義大利與德國引進了多艘潛艇,這些潛艇對多年後瑞典潛艇技術實力逐漸完備起著重要的作用。當時的考庫姆公司經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逐漸承擔起瑞典本國潛艇的製造任務。
  AIP技術的「先行者」:「哥特蘭」級潛艇
  瑞典現役的「哥特蘭」級常規潛艇於1990年開始設計,首艇於1992年11月20 日開工建造。1995年2月2日「哥特蘭」號的下水,標誌著戰後常規動力潛艇技術取得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突破性進展。它是世界上第一批裝備了AIP的常規潛艇。瑞典海軍共裝備了3艘該級潛艇,1996年至1998年各服役了一艘。按照下水服役的前後順序,它們分別是「哥特蘭」號(Gotland)、「阿普蘭」號(Uppland)和「海爾蘭」號(Halland)。
  「哥特蘭」級潛艇優於一般常規潛艇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哥特蘭」級潛艇的技術突破,就是它在柴-電動力裝置的基礎上,加裝了一套斯特林AIP 系統(即輔助推進裝置),由此構成了該級艇獨特的閉式循環混合動力系統,開闢了常規潛艇動力發展的新路。正因為加裝了斯特林AIP系統,才使潛艇的潛航時間增加為2 -3周,航程數千海里。
  「哥特蘭」級潛艇的先進性還體現在它的總體性能優良。它在A17型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艇體的線形為長水滴形。它採用單殼體結構,耐壓艇體由 HY-80和HY- 100高強度合金鋼製造。整個艇體由雙層耐壓隔壁分成兩個水密艙,這樣布置可使艙室空間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有利於改善艇員的居住條件。前後密封艙段都分上下兩層布置。后艙段中還裝有斯特林AIP系統及其輔助設備。雙層隔壁中間設置有逃生筒。一旦潛艇發生遇難事故,兩個水密艙的艇員可迅速撤到雙層隔壁內,通過逃生筒實施水下脫臉。
  隱蔽性好是「哥特蘭」級潛艇的主要特點之一。艇上所有重要設備均安裝有減振裝置,重要艙室也採取了隔振措施。艙室均通過橡膠隔振器與艇體相連接,這樣既可使重要設備和艙室盡量避免艇外巨大衝擊力的破壞與干擾,又能降低艇內輻射雜訊的傳遞。該潛艇使用低轉速7葉螺旋槳,可有效減少紊流和空泡。該潛艇還裝有3維自動控制消磁系統,能將磁信號特徵降到最低程度。此外,它的熱氣機與柴油機相比,工作雜訊降低40分貝,空氣雜訊降低20分貝。「哥特蘭」 級潛艇長60.4米,直徑6.2米,吃水5.6米;水上排水量1240噸,水下排水量1494噸;水上最大航速10節,水下最大航速20節;極限下潛深度 300米;艇員編製25名。
  「哥特蘭」級潛艇的主要使命是保衛瑞典1700公裏海岸線,用來執行反潛和反艦作戰任務,又可用來執行佈雷、運送蛙人及近岸偵察等一般任務,平時用作訓練平台。「哥特蘭」級眼尖耳靈。它裝備有高性能探測系統和電子設備,包括德國生產的圓形基陣、偵聽基陣與舷陣聲吶,美國製造的電子偵察設備。探測系統由於採用了高靈敏度新型微音器而使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因而探測距離成倍增長,能同時監控來自各個方向的數十個目標。艇內魚雷發射系統能及時接受這些目標的運動參數,同時向多個目標發起攻擊。艇上配備了大功率火控計算機,引導魚雷精確發射,提高了魚雷的命中率。它攜帶的武器不僅種類多,而且性能好。
從艱難挫折中發端的A26潛艇計劃
  早在1994年,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幾個國家就已開始探討聯合研製常規潛艇的可能性。1994年底,芬蘭、丹麥、挪威和瑞典簽署一項有關防務裝備的協議,正式啟動「北歐海盜」計劃。2年後,丹麥、挪威和瑞典成立了一個由海軍官員和工程師組成的項目組,負責「北歐海盜」計劃的可行性研究。
  1997年,三個國家開始對新型潛艇展開預研工作,並提出了代號為K9的潛艇設計概念。1999年,項目組提交了一系列研究報告,明確三國將聯合建造10艘新型潛艇,丹麥和挪威各4艘,瑞典2艘,總費用將比各國獨自設計建造節約20%。2000年,瑞典考庫姆公司、挪威康斯堡防務與航空航天公司和丹麥歐登塞公司聯合組建了「北歐海盜」潛艇公司,作為「北歐海盜」潛艇計劃的主承包商。
  三個國家對「北歐海盜」計劃的主要性能要求是:採用新式AIP系統;降低信號特徵,具有很強的隱蔽性,提高隱身效果;增加感測器的探測範圍:能夠運送特種作戰部隊;強大的通信與數據交換能力;有發射包括反艦導彈和對地攻擊導彈在內的遠程攻擊武器的能力;有很強的對抗反潛魚雷與反潛機的自衛能力等。
  K9的AIP系統將採用新型斯特林發動機,與「哥特蘭」級相比具有更大的潛深與可靠性。另外,該艇還具有良好的武器兼容性,可發射三國的主戰魚雷。設計者還將通信系統和遠程雷達與武器系統進行有機結合,提高反偵查能力,且能與其他作戰單位隨時保持聯繫。潛艇的排水量大概在1100噸至1700噸之間,艇長50-60米。
「北歐海盜」計劃一直進展緩慢。由於經費問題,除瑞典外其餘各國相繼退出,「北歐海盜」難逃夭折噩運,最終在2004年下馬。「北歐海盜」夭折后,瑞典需要有新型潛艇代替老式的「西約特蘭」級,於是新型潛艇A26型計劃便浮出水面。2006年,以瑞典國防裝備局為主承包商的A26計劃正式啟動。與之前的瑞典潛艇相比,A26的適用範圍更加廣泛、作戰性能更加優異。
  考庫姆公司認為,A26型潛艇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潛艇設計之一,利用了新一代不依賴空氣推進技術,配備不穿透潛艇殼體的光學潛望鏡,並且加強了特種作戰性能。自1992年就在考庫姆公司工作的前工程師、高級銷售主管貢納爾。奧隆德說,由於設計了X型水平尾舵,A26型潛艇將具備觸底能力。奧隆德說,這種潛艇將配備「高性能感測器和通信系統,以及龐大靈活的有效載荷能力和特種作戰部隊支持」。另一個特點是「舒適的居住和工作環境」。 奧隆德說,薩博考庫姆公司預計每艘潛艇的建造期大約為5年,然後還有一個測試期,首艘潛艇將於2022年底或2023年初交付使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1: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