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俄羅斯紀念偉大的衛國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之際,法國IFOP公布的一則民意測驗令我大跌眼鏡。它證明了我一直在反覆闡述的一個觀點:歷史確實有可能在我們的眼皮底下被篡改!
據法國IFOP民意測驗機構所做的調查顯示,在問「二戰中你認為哪個國家對戰勝納粹德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時,1945年時57%的法國人認為是蘇聯、 20%的人認為是美國、12%的人認為是英國。然而今年同樣一個問題,卻有54%的法國人認為是美國,只有23%的人認為是蘇聯,以及18%的人認為是英國。70年間,歷史竟被徹底改變了模樣!
本來這個問題是不應該有任何疑問的。所有的歷史學家們都了解,在整個二戰期間,德軍約60至79%的主力一直在東線戰場;而戰爭的轉折點也絕對不是諾曼底而是斯大林格勒。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威廉·夏伊勒在他的暢銷書《第三帝國的興亡》里甚至根本沒有為諾曼底登陸花費更多的筆墨,而只是一筆帶過。夏伊勒在這本早已被公認為二戰史最為權威的著作之一寫道:「斯大林格勒戰役與阿拉曼戰役、英美在北非登陸合在一起,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了偉大的轉折點。」
然而歷史走到今天卻被偷偷地改寫了。今天法國年輕一代居然普遍認為,美國才是戰勝納粹德國的最重要的國家,而諾曼底登陸才是二戰的歷史轉折點。很多法國年輕人甚至只知諾曼底、不知斯大林格勒,更遑論阿拉曼戰役以及在亞洲戰場上所發生的一切了。特別是亞洲戰場。如果問一問法國年輕一代中國是何時開始偉大的抗日戰爭的,恐怕十之八、九的答卷都是空白的。
問題是,歷史是怎麼被篡改的呢?
其中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是選擇性的新聞報道對法國人進行深入、持續的「洗腦」。調查證明,法國人對上述問題的改變開始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當時法國媒體開始大規模地報道對美國諾曼底登陸的紀念活動。過去法國政府幾乎每年都要舉行各種儀式來加強諾曼底在法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媒體則是從九十年代開始對這類紀念活動進行鋪天蓋地的報道。2004年諾曼底登陸紀念達到當時的歷史巔峰:法國總統希拉克請來了幾乎所有西方主要大國的國家元首,甚至包括德國總理施羅德,以歷史性的大和解來強化諾曼底戰役在二戰中的地位。

2004年德國領導人首次受邀參加諾曼底紀念儀式,圖為法國總統希拉克與德國總理施羅德(右)
我當時正在法國,親眼目睹了法國和西方主流媒體是如何在長達十幾天的時間裡,反反覆復、連篇累牘地報道諾曼底登陸的。而與此同時對斯大林格勒戰役、莫斯科保衛戰等真正在歷史上起到轉折點作用的報道卻幾乎是零。在這種報道方式下,普通民眾的歷史觀不被改變才怪呢。上述IFOP調查證實,法國民眾對二戰中起到戰勝德國最主要作用的國家的認定,正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發生變化,到2004年之後則出現決定性轉折。從此法國民眾不再認為蘇聯是戰勝納粹德國的最主要國家,而是美國。二戰最重要的戰役也不再是斯大林格勒,而變成了諾曼底登陸。

2004年是諾曼底登陸60周年紀念日,西方各國政要齊出
這是我旅居法國二十多年後的切身體驗。新聞與廣告、電影一起,成為對每一個成年人思想洗腦的重要工具。甚至可以認為,是決定性工具。政府可以舉辦任何紀念活動。但其效果卻並不在於是否舉辦或舉辦的規模大小。在今天的全球「媒體化」的世界,媒體如何進行報道,才是事件的關鍵影響力之所在。而媒體報道即「新聞報道」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極其有效的「洗腦工具」。
我回國后與國內朋友們聊天時,很多人認為中國人是在被「洗腦」的環境中長大的,認為我們的思想是從小學、中學以及大學里的政治課、以及到了社會上之後依然持續不斷「政治學習」所培育而成的。確實,法國是沒有政治課的。法國的政治教育其實分散在社會、歷史和哲學等課程之內。法國人從小到大並沒有認為自己曾被 「洗腦」。
然而我成年後在兩個國家都生活了二十多年。我發現現實恰好與我們想象的相反。被認為一直處於被「洗腦」狀態的中國人對一切來自媒體的信息都本能地持懷疑態度;而對一切來自官方的信息都幾乎不相信。而法國人則對來自他們的媒體的所有信息幾乎全盤接受;只是在接受的同時總是表示「不相信媒體上所說的內容」。也就是說,法國人一方面全盤接受他們的媒體帶來的信息;另一方面則在口頭上拒絕承認他們對媒體的信任。這是我發現的法國人特有的一種「精神分裂」。這與法國著名記者阿爾貝·杜魯瓦在其暢銷書《虛偽者的狂歡節》[1]一書中所揭露的「法國追星」現象是一模一樣的。根據杜魯瓦的調查,法國賣得最好的刊物就是那些專門披露明星傳聞軼事的雜誌。然而在所有調查中都可以發現,法國人普遍都「反感」這類品味低下、格調不堪的「黃色小報」。當問到法國人是否會購買並閱讀這類刊物時,法國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那麼問題就來了,究竟是什麼樣的「隱身人」購買了這些雜誌並津津有味地閱讀呢?
其實,中國人的教育方式根本不是真正的「洗腦」,而是一種「灌輸」。「洗腦」是讓人在不知不覺之中接受某個觀點、某個所謂的事實;而「灌輸」就是不管你是否願意,強迫你去了解和接受某一信息或某一觀點。問題在於,絕大多數人在被迫了解和接受了這一信息或觀點之後,往往效果適得其反:其內心並不相信,或拒絕相信。而「洗腦」則是讓你不知不覺之中接受本來你可能會反對或拒絕接受的事實、信息或觀點;「洗腦」甚至能夠讓你「主動」地去尋求其蓄意要讓你了解和接受的某個信息、某個觀點。
正因為存在著這個本質上的差異,被「灌輸」的人往往清醒,被「洗腦」的人則往往中了招卻並不自知。法國人之所以相信自己沒有被「洗腦」,是因為他們從小就被告之,法國的媒體是自由的,新聞是自由的;他們所受的教育是自由的;因而他們能夠輕而易舉地分辨出是非,判斷出對錯,從而使決策理性化,使行動充滿正義……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意識到的,是相當一部分法國人被無意識地「洗腦」是在成年後才開始並完成的,法國人的思想是在成年以後才被偷偷地導向某個特定的方向,從而使他們在無意識中失去了對自己思想的主導。之所以1945年的法國人認為蘇聯是戰勝德國的主要國家,是因為當時這一事實是如此之明顯,不需要專家就能夠理解。而今天的法國人卻改變了這種看法,恰恰是因為他們被「洗腦」后的結果。
冷戰的需要已經使「新聞」在處理二戰戰勝國角色時「輕蘇重美」,而今天後冷戰時代更需要「輕俄重美」,以削弱俄羅斯的歷史地位,並進而打擊俄羅斯在今天世界上的影響力。在中國問題上幾乎存在著同樣的輿論導向。今天的歐洲人談起二戰時的亞洲,大多隻對日本遭到原子彈攻擊的同情,而對日本在二戰中對亞洲人民犯下的殘酷罪行卻大多不了解。其結果就是在今天中日歷史之爭、領土之爭中,法國漢學家多梅納克居然會在電視辯論中說出「日本人是那麼的和平、溫順,中國卻依然不依不饒……」這樣的絕對顛倒黑白的話語來。
歷史被篡改是我們觀察到的一個現象。其後果會是什麼?其目的又何在?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