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澳大利亞地下或埋藏巨大隕石撞擊坑(圖)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5-3-30 20: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澳大利亞地下或埋藏巨大隕石撞擊坑2015-03-25 16:27:06 來源: 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中文版(北京)分享到:198

  核心提示:澳大利亞地質學家發現,澳大利亞中部地下的兩個直徑超過200公里的神秘自然景觀,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隕石撞擊坑。

  澳大利亞地質學家發現,澳大利亞中部地下的兩個直徑超過200公里的神秘自然景觀,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隕石撞擊坑。

  

  Science Photo Library/Superstock

  這一發現仍有爭議。確認在地球表面的撞擊坑就夠難的了,何況是深埋在距地表3公里的地下。但本月研究人員在《構造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稱他們已經找到了好幾項證據可以證明這一構造是由隕石撞擊造成的。

  「我知道會有很多人質疑我們的發現,」研究領導者,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地質學家安德魯•格利克松(Andrew Glikson)說,「但我們已經掌握了主要的證據證明這些地質現象是撞擊造成的。」

  這些地質構造出現在沃伯頓盆地,位於南澳大利亞與澳北區附近。由於地質學家一直在此尋找石油、天然氣和地熱資源,因此他們積累了大量的數據來揭示出地底下到底埋藏著些什麼。地震研究表明,在沃伯頓盆地東部和西部的地殼之下似乎有什麼東西在變形,而重力與磁測量也表明地下埋藏著特殊的構造。

  但最重要的證據則是在油氣探測鑽井過程中發現的石英砂。在顯微鏡下看,這些石英砂有著一簇簇的細線,有些是互相平行的直線,也有些彎曲盤繞。格利克松的團隊認為,這些結構就是巨大隕石撞擊造成斷裂的證據。

  然而,來自奧地利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克里斯蒂安•克貝爾(Christian Koeberl)則認為光憑石英砂上的這些線,說服力還不夠。他說,根據該領域的最新論文,很多隕石撞擊並不會顯示出完全平行線的斷裂結構。克貝爾也不相信地震學與引力異常方面的證據,他認為這些特性與世界上別處的撞擊結構都不相似。

  格利克松不同意克貝爾的質疑。「如果我不認為我的證據足夠可信的話,我就不會把論文提交給同行評審的期刊了。」他說。而他面臨的最大問題則是這些構造的歷史有多久。「周圍岩石是3億年到4.2億年之前形成的,所以如果真的存在這樣的撞擊的話,可能也得有這麼長時間的歷史。」

  另一個問題則是這兩個構造之間有怎樣的聯繫。根據地震與引力數據,它們的直徑都在200公里左右。有可能在一次撞擊中,兩塊隕石同時砸出了這兩個大坑,也有可能這兩個大坑是在兩次事件中分別產生的。

  戈爾東•奧辛斯基(Gordon Osinski)是加拿大倫敦市西安大略大學的行星地質學家,他指出這一撞擊的強度可能是6600億年前造成墨西哥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撞擊的兩倍,後者部分導致了恐龍的滅絕,在整個地球上都能找到地質上的蹤跡。但關於沃伯頓盆地的撞擊,尚未找到其他類似的證據。

  造成沃伯頓這類特殊地質構造的原因,除了隕石撞擊之外,還有可能是磁學或地址構造活動。

  目前地球上所有確認的隕石撞擊遺址中,最大的位於南非,大約300公里寬,發生在20億年前。澳大利亞地質學家發現,澳大利亞中部地下的兩個直徑超過200公里的神秘自然景觀,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隕石撞擊坑。

  

  Science Photo Library/Superstock

  這一發現仍有爭議。確認在地球表面的撞擊坑就夠難的了,何況是深埋在距地表3公里的地下。但本月研究人員在《構造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稱他們已經找到了好幾項證據可以證明這一構造是由隕石撞擊造成的。

  「我知道會有很多人質疑我們的發現,」研究領導者,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地質學家安德魯•格利克松(Andrew Glikson)說,「但我們已經掌握了主要的證據證明這些地質現象是撞擊造成的。」

  這些地質構造出現在沃伯頓盆地,位於南澳大利亞與澳北區附近。由於地質學家一直在此尋找石油、天然氣和地熱資源,因此他們積累了大量的數據來揭示出地底下到底埋藏著些什麼。地震研究表明,在沃伯頓盆地東部和西部的地殼之下似乎有什麼東西在變形,而重力與磁測量也表明地下埋藏著特殊的構造。

  但最重要的證據則是在油氣探測鑽井過程中發現的石英砂。在顯微鏡下看,這些石英砂有著一簇簇的細線,有些是互相平行的直線,也有些彎曲盤繞。格利克松的團隊認為,這些結構就是巨大隕石撞擊造成斷裂的證據。

  然而,來自奧地利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克里斯蒂安•克貝爾(Christian Koeberl)則認為光憑石英砂上的這些線,說服力還不夠。他說,根據該領域的最新論文,很多隕石撞擊並不會顯示出完全平行線的斷裂結構。克貝爾也不相信地震學與引力異常方面的證據,他認為這些特性與世界上別處的撞擊結構都不相似。

  格利克松不同意克貝爾的質疑。「如果我不認為我的證據足夠可信的話,我就不會把論文提交給同行評審的期刊了。」他說。而他面臨的最大問題則是這些構造的歷史有多久。「周圍岩石是3億年到4.2億年之前形成的,所以如果真的存在這樣的撞擊的話,可能也得有這麼長時間的歷史。」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沙發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5-3-30 20:30 | 只看該作者
另一個問題則是這兩個構造之間有怎樣的聯繫。根據地震與引力數據,它們的直徑都在200公里左右。有可能在一次撞擊中,兩塊隕石同時砸出了這兩個大坑,也有可能這兩個大坑是在兩次事件中分別產生的。

戈爾東•奧辛斯基(Gordon Osinski)是加拿大倫敦市西安大略大學的行星地質學家,他指出這一撞擊的強度可能是6600億年前造成墨西哥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撞擊的兩倍,後者部分導致了恐龍的滅絕,在整個地球上都能找到地質上的蹤跡。但關於沃伯頓盆地的撞擊,尚未找到其他類似的證據。

造成沃伯頓這類特殊地質構造的原因,除了隕石撞擊之外,還有可能是磁學或地址構造活動。

目前地球上所有確認的隕石撞擊遺址中,最大的位於南非,大約300公里寬,發生在20億年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5: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