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讓陳賡「守節三年」的抗日女英雄!(圖)

[複製鏈接]

4795

主題

4842

帖子

709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吃貨一號 發表於 2015-3-26 09: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王根英犧牲后,陳賡悲痛萬分,他在日記中寫道:「三八,是我不可忘記的一天,也是我最慘痛的一天……」他承諾要為王根英「守節三年」,後來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我的父輩?英烈篇"――王根英

  72年後,我們為母親遷墳,驚見遺骨中有兩枚子彈頭,見證了當年――

  為搶救文件,她騎馬沖回日軍包圍圈

  作者:陳知非

  兩枚子彈記錄母親犧牲經過

  今年3月16日,是我的父親陳賡將軍逝世50周年。這一天,我們帶著父親的骨灰,回到了他的故鄉――湖南湘潭湘鄉。與父親的骨灰一起「回家」的,還有我的母親王根英的遺骨,以及父親的第二任妻子傅涯的骨灰。我的母親王根英長眠在她犧牲的地方,已經72年了。今年1月,我的孩子趕赴河北邯鄲的烈士陵園,取回了她的遺骨。

  沒想到,我們在那裡獲得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在胸部附近,我們發現了兩枚黃綠色的「小鐵棍」。仔細一看,大家不禁呆住了――這竟然是兩枚子彈!其中一枚子彈斷了頭!

  孩子們將子彈頭小心翼翼地包起來,帶回北京進行鑒定。初步鑒定結果顯示,其中一枚長度為35.4毫米的尖頭彈,是九二式重機槍的槍彈;另一枚長度為24.7 毫米的槍彈,為三八式步槍的可能性比較大,而且彈頭折斷,可能是由於近距離射擊造成的。這兩枚子彈頭,再一次有力地證明了當年母親英勇犧牲的經過。

  1939年,母親在八路軍129師供給部工作。3月8日那天,她隨師供給部駐在冀南根據地的南宮縣,不料遭到日軍進攻並被包圍,母親隨警衛部隊一起突出重圍。衝到村外后,她發現裝有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沒有帶出來,騎馬向村中奔去。她將挎包取出后,出村時驟然與日軍遭遇。

  2007年,河北邱縣電力局工會主席潘永生在南宮縣附近找到了一位80多歲的老農,他目睹了母親犧牲的全過程。老農說,當時小鬼子邊開車邊用機槍掃射,我母親持槍還擊,但不幸中彈,她所騎的白馬也被打死了。

  鑒定結果也證實了老農的說法,母親的確是被敵人機槍掃射,而後又被步槍近距離補了一槍!看到這兩枚子彈,想到她壯烈犧牲的情形,我的心裡就說不出的難受!

  起義前夕飯桌底下一車步槍

  我母親犧牲時年僅33歲,她的一生,短暫卻充滿傳奇色彩。

  母親1906年出生在上海市郊一個貧苦農民家庭,8歲就進了怡和紗廠當童工。母親每天早晨5點就要出門去上班,在裝滿紗錠的機器前連續工作12小時。一開始因為人矮小,必須要踩著凳子才能工作。

  1923 年,滬東區黨支部在怡和紗廠開辦了工人夜校,雖然只有短短兩個星期,但母親不僅學到了文化知識,還受到革命的啟蒙教育。此後,她積極投身到工人運動中,1924年,母親組織了怡和紗廠的全廠大罷工;1925年在五卅運動中,她帶領全廠工人參加了罷工示威遊行;1926年,她再次領導怡和紗廠的工人罷工,堅持了4個月並最終取得勝利。

  年僅20歲的母親成為工人運動的領導人,並在1925年入黨。

  資本家尋機報復,突然有一天母親被巡捕房抓走了。工人聞訊后,6000多人舉行了罷工,把巡捕房圍了起來,巡捕用水龍頭衝擊工人,大家毫不退縮。兩個多小時后,巡捕房被迫釋放了母親。

  我一直很好奇,母親在工人中的威信和號召力是怎樣建立起來的?據我母親的妹妹王旋梅說,母親漂亮、聰明、口才好,每次演講都能博得滿堂彩,她性格豪爽剛烈、愛憎分明,是個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

  此後,母親到上海總工會擔任組織員,參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起義前的一天,她竟然用黃包車偷運了一車步槍回家,藏在飯桌底下。這可把全家人嚇壞了。好在,這些槍第二天就發出去了。

  紙條求婚父母愛情轟動「五大」

  我父母「傳奇」般的愛情故事,一直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他們最初在工人夜校相識,1927年兩人出席了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會上,父親連寫3張紙條,向母親求婚。「紙條求婚」轟動大會,五大結束后,他們倆終於走到了一起。

  父親和母親真正在一起生活的時間只有五六年,但他們的感情非常深。我還記得,1946年,我和父親在太岳軍區重逢,他撫摸著我的臉龐,喃喃道:「你和你媽媽長得真像!你媽要是在,肯定高興死了!」

  母親犧牲后,父親悲痛萬分,他在日記中寫道:「三八,是我不可忘記的一天,也是我最慘痛的一天……」他承諾要為母親「守節三年」,後來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1960年,我的女兒出生了,父親很高興,他給孩子取名「懷申」。雖然父親沒明說,但大家一聽就明白了這個名字所蘊含的意義:一是為了紀念當年在上海工作生活的日子;二是因為我是在上海出生長大的;三是為了懷念我的母親。

  童言惹禍母親機智化險為夷

  1927年,身受重傷的父親來到上海治療,傷愈后,被任命為中央特科情報二科的負責人。由於需要家庭作掩護,母親把妹妹王旋梅和弟弟王心昌都帶來,組成了一個大家庭。1929年,這個家庭又多了一口子――我。

  母親是1933年末被捕的,那時我只有4歲,此後直到母親犧牲,我們都再也沒見過面。這4年的生活,留在我記憶里的,只有一些模模糊糊的片斷,唯有我腦袋上的那條疤,清楚地提醒著我,那是一段多麼動蕩危險的歲月。

  1933年3月,黨組織原本決定讓我父母前往中央蘇區工作,沒想到動身前,父親因叛徒出賣被捕。母親得知此事後,受到很大刺激。4月1日,敵人將父親押解去南京。母親在一家酒樓聽到這個消息,驚恐過度,竟不慎將懷裡的我從二樓摔了下來。

  當時我只記得「咚」的一下,然後就失去了意識,醒來后發現舅舅抱著我。他告訴我,我摔下來的時候,正好被下面的人抓住一隻腳,保住了性命,但卻把腦袋摔了個大口子,送到醫院裡縫了好幾針。

  在上海的那段日子裡,為了避開偵探和特務的追蹤,我們經常搬家,改換姓名。母親以自己的機智和從容,一次次化解了危險。

  有一次,劉少奇年約8歲的孩子被送到我家,結果在路上走散了。他的湖南口音特別引人注意,竟被巡捕抓了起來。母親知道后,趕緊去巡捕房,用上海話和巡捕交涉,說這是自家的小孩,巡捕才把孩子放了。

  還有一次,則是我惹的禍。有一天,小姨帶我上街,看到一個「紅頭阿三」(英租界的印度巡捕)身上挎著槍,我忽然想起前幾天,父親藏在枕頭下的槍,便指著「紅頭阿三」天真地說:「我爸的槍比你的好。」這句話立刻引起了印度巡捕的警覺,他跟著我回到家門口,正好遇到母親。巡捕問她:「你家有槍嗎?」母親馬上機警地回答:「有,有支槍,是他爸爸給他買的玩具槍。」母親講話的神情從容自然,印度巡捕信以為真,就離開了。事實上,這整個的事情經過,我已經不記得了,唯一有印象的是,因為我「口沒遮攔」,之後被母親狠狠打了一頓!

  和母親生活的日子太短暫了,而我年紀又太小,有印象的好像都是一些「不好」的記憶。比如,母親帶我去「接種」牛痘,我害怕得大哭大鬧,醫生瞪眼嚇唬我,母親也在旁邊凶我;又比如,母親帶我去戲院看戲,我看到舞台上怪模怪樣的「花臉」,又害怕得哭了。

  母子分別我抱媽媽不肯放手

  父親被捕后,母親精神一度受到刺激,就到松江親戚家裡養病。病漸漸好了后,她回來與黨組織接上關係。1933年12月,由於叛徒出賣,母親在家裡被捕。那時我也在家,只知道母親要走了,大概真的是「母子連心」,我抱著她死不肯放,眼淚把母親的旗袍都打濕了。舅舅他們拿了很多錢,想買通特務,還是不行。母親被帶走了,那一天,竟是我們母子的「永別」。

  母親被押送到南京老虎橋「江蘇第一模範監獄」,1936年秋又被轉移到南京的「首都反省院」。1936年底,我們意外地收到了母親從監獄里寄來的一個「包裹」――裡面是母親親手做的三個枕套和一個書包。三個枕套上,分別綉著老虎、蝶戀花和菊花。書包和綉著老虎的枕套,是給我的;蝶戀花枕套,是給小姨王旋梅的;菊花枕套是給外祖母的。

  母親從來沒有學過繡花,可枕套上的圖案那麼精美。大家都說,老虎枕套最好看,綉給兒子的東西最用心!書包和枕套,我一直珍藏在箱底,不捨得用。而小姨恰好相反,天天都用那個蝶戀花圖案的枕套。她說,枕著這個枕套,就好像跟我母親在一起。直到很久之後,突然有一天,小姨說要把枕套洗乾淨,放起來。她說,這是母親留給她唯一的東西,可用得太多,都洗舊了,邊也毛了,她很後悔。

  我更後悔!我珍藏在箱底的書包和枕套,多年前被一家烈士紀念館要去做展覽,之後竟然遭竊。

  與父團圓這才確知母親死訊

  母親在監獄里受了很多苦。帥孟奇阿姨1983年寫的回憶錄中,記錄了她們為了爭取改善條件,在監獄里絕食鬥爭的經歷。當時,母親餓到第七天,「綠水都吐出來了」,後來獄長怕出了人命不好交代,答應了6個條件,大家才復食。

  1937年,西安事變爆發,國共再次合作。8月19日上午,周恩來和葉劍英到南京接帥孟奇、夏之栩和我母親等同志出獄。

  母親出獄后不久,就隨周恩來轉道西安到雲陽八路軍總政治部,與父親團聚。見面后,他們悲喜交加,激動得熱淚盈眶。父親在8月27日的日記中寫道:「……昨日根英由西安到達雲陽總政治部,小平同志加菜為我們慶賀,並另闢一室使我們能作竟夜長談,其快樂有勝於1927年武漢新婚之夕。根英在獄中達4年,艱苦備嘗,在敵人威逼利誘下,始終堅持黨的立場不為動搖,使我對她更加敬佩,從此我倆的愛情更趨穩定而不可動搖了……」

  出獄后,母親始終沒能抽空回上海看我。直到1946年,我與父親團聚,才確認了母親犧牲的消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5 00: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