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你剛從中南海出來?咋知道那麼多「信號」?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5-1-23 14: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看網站刷朋友圈,經常會看到各種「信號」。某個領導人一講話、一露面,很快就有人解讀「釋放幾大信號」。但恕我愚鈍,每次看完這些「信號」,都沒收到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療效。那些所謂的「信號」,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地對領導人的正常講話梳理總結,就是對高層動向的臆想,沒法證實,當然,也沒法證偽。

  正常的議政沒錯,分析領導人講話也無可厚非,但分析總得講究個有理有據、靠譜可信,而不是製造噱頭。在有些「信號文」里,本來很清晰的政策,一和高層動向模糊掛鉤、任性拔高之後,反而變得神秘莫測起來。好像領導人的一言一行,都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同樣的政策,似乎非得找到領導人發出的「信號」,才能有異乎尋常的魔力和份量。

  這種毫無根據地挖掘「信號」,本質其實和舊時解讀「天現祥瑞」差不多,說輕點兒是舉頭看祥瑞,低頭找安慰。從一些很自然的現象中,找到些能欺騙別人、安慰自己的借口;說重點兒就是製造噱頭假公濟私,凸顯自己能「天人溝通」的機智和權威。所以這种放「信號」就和放煙花一樣,自己玩得挺嗨,可是放多了滿天都是霧霾,反而讓人看不清方向。

  我們的確有過政治不夠透明的年代,報紙版面的微妙變化,高層名單的變動,講話稿口徑的調整,可能就是代表著某種「信號」。及時捕捉到這些「信號」並傳播出來,是一種「能力」的體現。但那種「信號治國」的年代畢竟已經過去,環境變了,遊戲規則變了,這種喜歡戴著放大鏡找「信號」、誇大「信號」的習慣也該改了。事實也證明,如今解讀出來的「信號」,或者毫無價值,或者無法被事實佐證,更多則已經流於「標題黨」似的傳播策略。

  這種傳播手段,是養身帖經常愛用的套路,「XX病前身體發出的幾大信號」。沒事看了權當一樂,也沒明顯的害處,但誰要是真按這些帖子琢磨自己的身體,沒病可能也折騰出病來。養身如此,看待公共問題其實也一樣。不正兒八經地就政策說政策,就事件談事件,而喜歡神叨叨地把脈談「信號」的,十有八九是江湖騙子。而且,如果一個社會,養生要看「信號」,炒股要看「信號」,反腐要看「信號」,養老政策要看「信號」……人生無處不「信號」,這麼活著能不累、不得「病」嗎?

  當然,我並不是說在政治領域毫無「信號」可言,一個官員的任免、一項政策的發布,本身可能就代表著某種「信號」,完全可以放在檯面上分析。需要警惕的是誇張和泛濫,無中生有,尤其是事事都愛從高層領導身上找「信號」,可能會傳達一種負面觀感,好像神秘莫測的「信號」比明面的制度還管用。把尋常的政策「信號化」,把正常的決策神秘化,這實在是傳播的一種病,得治。

2

主題

358

帖子

278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82
沙發
{[MM]} 發表於 2015-1-24 07:25 | 只看該作者
本來有很多就是胡扯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1: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