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以公開為起點,讓糊塗賬變明白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4-12-27 13: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或政府基金是否合理,政府部門又是如何支配這部分費用,很長一段時間這些問題都懸而未決。眼下又到年尾,新華社調查發現一些焦點問題被重新釐清,霧裡看花的東西被揭開面紗,「糊塗賬」變成了「明白賬」,但由於一些部門裝聾作啞或者拒不公開,也有部分問題的進展不盡如人意,「收得爽快,用得糊塗,去向成謎」仍然是普遍癥結。

  從整個公共財政體系看,行政事業性收費或政府基金相對被忽視。直到最近幾年輿論對個別收費爭議蔓延,外界的關注和批評才多了起來。這類收費的特徵是,它們在設立之初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發展逐漸變得不合時宜。比如機場建設費,國家貧弱時期它發揮了自身的價值,如今國家財政相對豐裕,就有必要考量它的去留。行政事業性收費或政府基金名目甚多,前段時間各種附加費一度成為新聞頭條,新華社一則題為《一年僅居民生活電費就「附加」了270億元?》的報道引起輿論嘩然,外界繼而關注各種附加類收費,《新京報》的一則評論以該報社的遭遇為例, 「一年僅僅文化事業建設費、教育費附加、城市維護建設稅這三項費用,大約佔到報社總營收的3.78%。」由此可見這類收費帶給企業的沉重負擔。

  上月中旬,財政部回應稱,我國將清理規範包括民生資源附加費在內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理想的結果當然是讓這些不合理費用徹底退出歷史舞台,但從實際操作看,這一表態的現實效果恐怕還待觀望。一項收費是否合理,可能因為站在不同的群體角度考慮而產生不同的價值判斷,民間的怨言未必能決定這類收費項目的去留。當然,廢除這些收費更大的障礙在於,它們背後普遍有著巨大的部門利益,民間俗稱的「小金庫」,這部分收費就扮演著重要角色,廢除就意味著要突破既有的利益格局。

  正因為障礙重重,公眾過去其實做出了很大的讓步。在批評沒有起到預期效果而其他博弈渠道有限的情況下,這些收費項目逐漸淡出民眾視野,如今它們之所以再次成為輿論槽點,主要的問題在於,公眾對於這部分收費的數額和流向幾乎毫不知情。早在2011年,財政部印發《政府性基金管理暫行辦法》,要求規範這部分收入,遺憾的是,各地始終未按照公共財政管理辦法來加強監督。今年10月底廣州黨政部門曬決算,其中就包括公布部分政府基金收入,彼時此舉被媒體視為破冰之舉,但即便這種地方探索也充滿缺憾,其中交通罰沒收入竟以涉及機密為由拒絕公開。

  公開是監督的第一步,恰恰這一步目前各地裹足不前。與此同時各地政府部門「小金庫」腐敗頻發,政府一邊是負債纍纍,一邊以福利為名拿這部分收費奢靡消費,曝光后雖飽受輿論批評,後續問責卻鮮有明確的說法。監督長期的匱乏,加上政府「小金庫」腐敗層出不窮,這勢必會加劇對此類收費的不滿,透明度不足這一事實繼而作為批評其價值虛無的重要理由。在公共財政預算監督趨於規範的今天,行政事業性收費或政府基金的監督空白儼然已經成為政務公開的負資產。考慮到此類收費積弊已久,大範圍清理可能尚需時日,相對而言,公布收費數額、說明收費流向則相對容易。新華社十問「錢去哪兒了」,至此輿論幾乎透支了自身的監督價值,事實與道理足夠通透,以此為契機,行政事業性收費或政府基金公開當有新進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9: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