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需要一直道歉才能解開中國心結(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4-12-26 09: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年過七旬的森山康平帶著學者應有的「書卷氣」。他隨身攜帶的「老戶籍本」上寫著:「1942年7月23日,滿洲國奉天市出生,同月發行,同國特命全權大使發送」。他年輕時曾做過記者,之後成為一名學者,致力於戰爭研究。現擔任日本太平洋戰爭研究會副代表。為了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維護和平,他克服了多方面的干擾甚至威脅,在日本寫出了《南京大屠殺與三光作戰——記取歷史教訓》、《圖說日中戰爭》等等頗有影響力的著作,揭露了戰時日本軍國主義的滔滔罪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100周年和即將迎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周年的時刻,日本新一代人似乎忘記了戰爭之殤,其整個社會的「向右轉」令人擔憂。為此,《日本新華僑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記者近日聯袂採訪了這位老人,聆聽他的戰爭觀。

  
日本參加一戰的目的是中國東北


  《日本新華僑報》:說到二戰時日本的戰爭行為,就不能不談到日本在一戰時的表現。在您看來,1914年,日本參加一戰的真正理由是什麼?是為了真心維護日英同盟?是為了搶佔在中國東北的利益?還是為了緩和日本國內危機呢?

  森山康平:我認為還是為了中國東北的利益。當時日本政府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想借日英同盟之便實現進一步侵略。英國只希望借日本之力把盤踞在中國青島的德國艦隊趕走,阻止德國攻擊協約國艦隊。哪知日本藉此參戰並直接攻陷了青島。英國的抗議毫無作用。而且日本此後還提出了對華「二十一條」,要求保證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既得利益。日本以此為跳板,進一步侵略中國大陸。

  
內部不統一  軍部獨斷專行


  《日本新華僑報》:據我了解,當時日本政府高層對是否參戰是有意見分歧的。內閣內部也沒有達成統一。您認為原因是什麼?

  森山康平:的確如此,山縣有朋等人認為日本雖然戰勝了俄國,但是進一步侵略滿洲、東北是不可能的。不過,當時的外相加藤高明卻強硬主張擴大侵略。正是由於內部意見分歧,軍部才趁機在中國擴大勢力。

  到日俄戰爭前,日本軍部還在政府控制下。日俄戰爭得勝后,軍部就開始獨斷專行了。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日本侵佔朝鮮后,軍部就直接要求增設師團,擴充兵力。

  1928 年關東軍暗殺張作霖,之後3年又發動了「9•18事變」。「9•18事變」雖說是關東軍的直接行為,但實際上是提前實現了陸軍總部的意願。當時,外相幣原喜重郎並不希望進一步擴張,然而軍部已經不受政府控制。可以說,「9•18事變」是軍部開始獨斷專行的決定性事件。而1932年,時任首相犬養毅在 「5•15事件」中被殺后,繼任的是海軍大臣齋藤實。自此,政黨黨首再無一人成為首相。政黨政治也被徹底破壞。

  
不願告訴國民關於戰爭的往事


  《日本新華僑報》:據我的了解,現在日本全國的舊海軍墓共有6處。我去看過許多這樣的目的,發現裡面有不少軍艦紀念碑。但是,像「高千穗」這樣的「名艦」卻沒有墓碑。您怎麼看這件事情?

  森山康平:那些軍艦紀念碑都是戰友會和遺族會建造的。戰後的日本政府沒有建立過紀念碑,就是不希望告訴國民關於戰爭的事情。

  日本戰後之所以不教授近現代史,是因為日本政府拒絕承認侵略戰爭的史實。雖然日本有數量龐大的日中戰爭(中國稱「抗日戰爭」)、太平洋戰爭的研究書籍,但是學校正規教育的缺失導致了年輕人對史實的無知。有些年輕人甚至不知道日美曾經交戰。如果有人談到這個話題,他們就反問「是誰贏了」。他們常常看到「零式戰鬥機」,卻從未思考過這背後的歷史。

  最近,電影故事片《永遠的0》大受歡迎,感動了不少觀眾。可惜這是一部荒謬之作。近幾年,許多「公知」的觀點都是錯誤的。《永遠的0》的作者百田尚樹認為南京大屠殺是編造的。另外在《正論》、《WILL》、《諸君》等雜誌中,一些極個別的看法被錯誤地誇大成政府的聲音,實在是愚蠢之極。聽說廣島大學有位教授在講義中提到從軍慰安婦問題,學生居然向校方舉報。校方就通知教授說:「不要再做這種有爭議的題目了」。

  
日本變得前所未有的傲慢無禮


  《日本新華僑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日德青島戰爭時,日本對德國俘虜的待遇還是不錯的。如今,日本也喜歡把「板東收容所」也就是德軍戰俘營的事情拿出來炫耀一番。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對外國俘虜卻是粗暴惡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森山康平: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日本還知道遵守國際條約,是希望藉此維護和歐美國家間的友誼。當時日本陸軍中,德國「海歸」最多,軍人們也會自覺地善待德軍俘虜。

  但日中戰爭(抗日戰爭)開始后,日本變得前所未有的傲慢無禮。當時日本甚至認為,為了不讓歐美國家搶佔中國,日本就要佔領中國。中國人民應該感謝才是。這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和美英開戰,建設「大東亞共榮圈」的思想越發突出,開始否定民主主義、自由主義,宣揚要在天皇的指導下建設一個大家族主義的世界。因為思想上的對立,日本對歐美人也有了鮮明的敵意,在態度上就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完全不同了。

  

  
「打老師」的日本應該一直道歉


  《日本新華僑報》:在歷史、文化方面,中國算是日本的老師。明治維新后,在軍事、醫學、教育方面,德國都是日本的老師。此後,在政治、經濟、軍事、甚至國家體制等方面,美國都是日本的老師。但這三位老師都被日本攻擊了。日本為什麼會對「老師」下手呢?

  森山康平:自1853年美國「黑船來航」以後,日本就開始把「老師」變成「家臣」。為了佔領歷史長久、文化純粹的朝鮮,甚至不惜和中國相爭,貪婪至極。日本人頑固地認為,如果為錯誤道歉,就會被羞辱,甚至被降格成為從屬國。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回顧歷史,朝鮮的「三一運動」,中國的「9•18事變」、「7•7事變」、南京大屠殺等,無一不是日本造成的。我認為,日本首相應該每逢紀念日就到當地去,在那裡宣誓和平,為過去的歷史道歉。不堅持道歉個5次、10次,一直道歉到受害國說不需要了,就無法解開國與國之間的心結。如果日本的政治家不這樣做,日本和中、韓關係的關係就無法順利發展。

  
近現代日本對外十年一戰


  《日本新華僑報》:日本1853年在美國的壓力下被迫開國,1854年簽訂《日美親善條約》,1864年薩英戰爭爆發,1874年出兵台灣,1884年前後參與朝鮮甲申政變,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1904年日俄戰爭,1914年日德青島戰爭,幾乎是每十年一戰。您對此怎麼看?

  森山康平:的確。這其中有一些偶然因素。我不清楚戰艦更新的速度,是否恰好需要這些時間。例如聯合艦隊在日俄戰爭時,已同日清戰爭(甲午戰爭)時期大不相同。不過1914年,日德青島戰爭時期的艦隊和日俄戰爭中的相差無幾,但日本對陣的只是德國留在青島的一個小型艦隊。雖然日本希望從六六艦隊更新至八八艦隊,但財力跟不上。這裡,我想說一句,我父親當年曾去過中國,我記得他和我說過:「日本與中國之間,每十年是會有一次戰爭的。」這件事情,我印象非常深刻。

  話說回來,在《凡爾賽和約》簽訂后,華盛頓會議召開。當時,日本海軍知道自己根本無法完成八八艦隊計劃了。所以,實施縮減軍備計劃,反而是救了日本。這樣,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順水推舟,他知道日本並不需要巨型軍艦,除非同美國對抗。所以確切地說,不是日本肯滿足於做美國的十分之六,而是美國肯滿足於做日本的六分之十。加藤大臣能壓制住海軍內部的反對,堅持縮減軍備,可見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但是,全面軍國主義的到來打破了這一切。日本政府單方面違背縮減軍備條約,建造了三艘「大和」級軍艦。我認為這毫無意義。

  
日德戰爭后中日關係的變化


  《日本新華僑報》:在您看來,1914年的日德青島戰爭對中日關係有何影響?

  森山康平:中國、日本都是戰勝國,都派代表參加了一戰後的巴黎和會。但是,日本仍然佔領著中國領土。中國代表團積極奔走要求日本返還領土,但沒能奏效。遭到壓制的中國發生了「五四運動」。通過這場大戰,日本不僅壓制了德國,還點燃了中國民族主義的火焰,這是非常大的變化。

  再看看大戰後日本向中國提出的「二十一條」。只要看第五條就知道,日本妄圖將中國完全變為殖民地。所以我在談「二十一條」的時候,一定要加上「臭名昭著」這個形容詞。其實「二十一條」是日本最大的失策。第一次世界大戰毀滅了四大帝國,這些帝國都有大量的殖民地,所以《凡爾賽和約》的要點是民族自決問題。但是,日本卻完全逆流而動,還想把中國變成屬國。這些舉動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經常有日本人不解中國實行反日教育的原因。其實了解近代史就會明白,即使不進行反日教育,中國民眾也會反日。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是最主要的原因。

  
險些實行「一億總玉碎」


  《日本新華僑報》:有人認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1945年,如果美國沒有在日本投下原子彈,很可能是日本製造出原子彈后投向美國,您對此怎麼看?

  森山康平:日本當時雖然有了製造原子彈的計劃,但可能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造出來。我認為,當時如果美國不投下原子彈,日本就會進行「本土決戰」,就會實施「一億總玉碎」。國會認為沒有天皇的日本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日本人要戰鬥到死。其實,即使日本有再多的人犧牲,本土也會被美國單獨佔領,或者被美英蘇中四國分割佔領。計劃分割佔領的地圖還能查到,中國佔領區是四國一帶。

  戰爭時,我的父親是個小學老師,在政府的鼓動下去了中國東北。1942年,我出生在奉天(瀋陽)。我曾詢問父親聽到「玉音放送」前的心情。他說:「以為是終於等到了「玉碎」的命令」。1946年7月我回到日本。我把那時候的戶籍本也帶來了。上面寫著「1942年7月23日,滿洲國奉天市出生,同月發行,同國特命全權大使發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9: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