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抗日戰場犧牲的第一位將軍是誰?(圖)

[複製鏈接]

4406

主題

4492

帖子

6230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2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兩色風景濃 發表於 2014-12-17 14: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面對日軍的猖狂進攻,要塞司令劉振銓臨陣退縮,辭職脫逃,跑到南京去了,並公函致翁照垣說,要滕久壽奉命督戰,滕久壽暫代要塞司令職務,遇事聽翁旅長指揮。滕久壽很清楚,面對從海空兩面夾擊、軍力和裝備都占絕對優勢的日軍,滕久壽孤軍奮戰必然凶多吉少,但是作為一名中國軍人,他不可能有另外的選擇。

  

  1932年1月28日,將近午夜時分,魯迅正在上海四川北路的拉摩斯公寓,自己的寓所中伏案寫作,突然之間電燈全部熄滅,公寓陷入一片黑暗。許廣平後來回憶說,他們憑窗觀望,但只見對面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的大院子里人頭擁擠,放佛有什麼大事要發生。魯迅和許廣平正疑惑間,忽然看到從院子里出來了許多機車隊紛紛向南而去,走的是急促緊張。不久,他們便隱隱聽到南面槍聲由疏而密,跑到曬台上,還可以看到紅色火箭穿梭般在頭頂掠過。直到此時,魯迅和許廣平才知道「戰事已迫在眉睫」,而他們恰巧親眼目睹了「一·二八事變」之中,日本海軍陸戰隊出動的全過程。

  日本海軍陸戰隊兵分三路,一路900人進攻北火車站,一路700人攻天通庵車站,另外還有 1600人,以裝甲部隊掩護,對閘北地區展開襲擊。除了進攻上海城區,吳淞要塞也是日本人勢在必得的戰略目標,不過,大敵當前,要塞司令鄧振銓卻臨陣辭職,跑到南京去了。參謀長滕久壽臨危受命,擔負起守衛要塞的大任。滕久壽是貴州人,是何應欽在貴州陸軍講武學堂的弟子,也是黔軍之中的年輕才俊。

  2月4號,中日淞滬大戰已經開打了七天,日本各路進攻已在受挫,在吳淞要塞也一樣沒有佔到便宜。這一天上午十點左右,日本十餘艘的戰艦,在黃浦江口外來回移動,企圖向吳淞要塞的炮台進攻,並趁勢登陸。在炮台督戰的滕久壽下令,向敵艦瞄準射擊,一時炮聲大作,雙方互相發炮,愈戰愈密,激烈的程度前所未有。就在炮戰激烈對峙之際,日本派出二十餘架的戰機在炮台上空輪番轟炸,擲下了炸彈無數。激戰約兩小時后,吳淞全鎮幾成火海,炮台內到處都是一兩丈深的炮彈坑。此時此刻,滕久壽是巋然不退,堅守陣地,指揮剩餘炮火奮力還擊。

  猛然間,一枚彈片擊中了滕久壽的左臂,隨身的護兵要他暫時退避,滕久壽拔槍怒喝道,「我輩軍人,負有保家衛國之責,速還炮殺敵,後退者槍斃」。話音未落,滕久壽又被敵彈擊中,整個右手刀切一般的被彈片削斷。緊接著,又一枚炮彈爆炸,彈片直接穿透他的胸腹,滕久壽壯烈殉國,時年33歲。他也是中日對決之中戰死沙場的第一位中國將軍。

  2月4號,日軍對中國軍隊發動了第一次總共,霧凇之戰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場戰役。儘管在日本炮火之下,吳淞破台全數被毀,日軍卻始終沒有踏上陸地半步。

  戰火中,屬下將他的遺體用棉絮包裹好,就地掩埋。3 月中旬,將軍的遺體安葬在上海永安公墓。

  滕久壽為國捐軀后,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濡墨揮毫,寫下「血灑淞滬」條幅,以慰英靈。宋慶齡也發表演說,讚揚十九路軍和滕久壽將軍奮勇抗敵的愛國精神。上海《新聞報》《申報》《時事新報》等都報道了滕久壽將軍的英勇事迹。

  1984 年6 月26 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原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吳淞要塞司令部參謀長滕久壽將軍為革命烈士。同年7 月6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為滕久壽正式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明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2: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