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巴爾幹的局部衝突為何釀成世界大戰?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11-26 08: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倫敦差不多五點就開始天黑,到了倫敦塔,已經完全是夜晚的模樣。人還是很多,要等幾分鐘才能找到一個湊到第一排的位置,去拍罌粟花。燈光印襯下,倫敦塔前的陶瓷罌粟花花海,已經不像白天那樣,還能看到花的形狀,變成了深紅色的河流,就好象鮮血一樣。

  每年十一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是英國的RemembranceSunday,陣亡紀念日,會有儀式,人們會在胸前戴上罌粟花,紀念一戰死亡的將士。今年,是一戰開戰一百年,英國的藝術家從7月開始,在倫敦塔前植入第一朵罌粟花,到了11月11日,總共放置了888246朵。這些花已經以每朵25英鎊售罄,所有的收入會給六個照顧退伍軍人和家屬的慈善團體。

  這場戰爭的爆發,是因為一名塞爾維亞年輕人在薩拉熱窩,刺殺了代表奧匈帝國前來薩拉熱窩視察的皇太子費迪南夫婦。事件引起了德意志帝國第三任,也是最後一任皇帝的威廉二世的不滿。在私,費迪南是他的朋友,在公,他認為,如果不給塞爾維亞政府顏色看的話,那會縱容這種反抗行為,削減皇朝的威信。於是他要求首相向奧匈皇帝施加壓力,他的理想計劃: 奧匈帝國出兵,打一場教訓塞爾維亞的快速戰爭,範圍只在巴爾幹半島。

  奧匈帝國沒有馬上出兵,而是在7月23日向塞爾維亞提出最後通牒,十項措施被當時的英國外相愛德華格雷稱為」有史以來一個國家對另外一個國家發出的最可怕的文件「,但令人意外的是,對方接受了其中八項,無法被接受的兩條,包括奧匈政府要求派員在塞爾維亞境內參與警察行動,理由是違反了塞爾維亞的憲法,破壞國家主權。

  很顯然,塞爾維亞寧願忍辱負重,也不想招惹戰爭,而奧匈帝國如果不是因為德國的壓力,在皇儲死後,一直保持低調姿態,和塞爾維亞透過秘密渠道進行溝通。英國從刺殺事件開始就憂心忡忡,擔心一旦雙方開戰,俄羅斯會介入,到時候就不再是兩個國家之間的事情,而是涉及到整個歐洲,因為一旦德國和俄羅斯開戰,根據1904年,英國法國和俄羅斯簽署的「三國協約」,英國必須表態選邊,當然,法國也一樣。

  威廉二世也不想把戰況擴大,在塞爾維亞意想不到的接受屈辱條約之後,威廉二世也覺得,可以到次為止。

  但是,無法證實,到底是不是因為正確理解威廉二世的意圖,在德國政府和軍方持續施壓之下,7月28號,奧匈皇帝簽署了宣戰書,顯然他並沒有意識到,他的簽字,把歐洲帶入了災難。

  威廉二世還在為控制狀況而努力,他和俄羅斯的尼古拉二世,也是他的表妹夫,在7月29號會面,威廉二世樂觀的保證,戰爭會被控制在巴爾幹半島。他甚至叫停了已經開始執行的施利芬計劃,把踏入比利時國土的德國軍人撤回境內。施利芬計劃是德國參謀長施利芬制定的一項針對俄羅斯以及法國的軍事計劃,而當時德國的軍費開支,在全球占首位。

  但是,因為英國國王喬治五世,也是威廉二世的表兄弟,拒絕承諾,只要德國不向法國開戰,即便俄羅斯介入,英國也會站在一邊,讓威廉二世覺得受到了輕視,8月1號,德國向俄羅斯宣戰,並且入侵中立國比利時。

  三天之後,英國向德國宣戰,標誌著一戰開始。

  英國政府作出這個決定並不容易,這是因為當時的自由黨政府,對於是否應該介入戰爭爭議很大,首相阿斯奎斯以及外相格雷是堅定的支持者,因為他們認為,根據英國和比利時簽署的協議,英國必須承擔起道德義務,而多名反戰的內閣成員辭職表示抗議,因為他們認為,無法向自己的選民交代。而最重要的,政府必須成功遊說議會,尤其是民選的下議院。

  而在德國,儘管表面上是君主立憲制,有議會,有民選政府,但是首相不必向議會負責,而是向皇帝。根據德國憲法,皇帝同時擁有召開和解散國會,宣戰﹑休戰﹑簽署條約和結盟的權力﹐這使得威廉二世擁有巨大的權力,讓他可以隨心所欲的決定,是不是讓自己的國家走進戰爭。和他的俄羅斯表親一樣,他們的個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家的走向。

  一戰最終有三十多個國家捲入,導致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的消失,尼古拉二世作為最後一個沙皇結局悲慘。更讓人感嘆的,是一千七百萬人的死亡,一場人類歷史上的大災難。

  只是,人們遺忘的速度太快,25之後,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英國外交部大樓的天庭,有一盞盞煤氣燈,據說外相格雷,就是在英國宣戰那天,倚在他辦公室的窗口,看著燈被點亮,留下了一段名句:「整個歐洲的燈火正在熄滅。在我們的有生之年將不會再看到它們被重新點燃。」

  一百年之後的這一天晚上,英國各地熄燈一小時,希望黑暗能夠提醒大家不要忘記,人類自己造成的災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3: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