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今天晚餐,來盤蟲子吧!(蟲恐慎入)(圖)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14-11-16 23: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amber-tear 發表於  2013-11-20 10:00

  

  一位在泰國品嘗了昆蟲的遊客說,「它們加了醬,鹹鹹的,嚼起來很脆、嘎吱嘎吱響,感覺像吃薯片一樣。」圖片攝影:moomoobloo

  (文/David J. Tenenbaum)2013年5月13日,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發布了一篇長報告,裡面有個特別有趣的結論:對於一個人滿為患的星球而言,從昆蟲那裡獲取蛋白質在生態學和經濟學層面上都是合理的。這個結論在引人注目的同時,也讓大家蹙額皺眉,甚至退避三舍。還有個大概會令一些西方國家作嘔的事實,那就是大約1900種昆蟲,包括毛毛蟲、甲蟲、蚱蜢、蜜蜂和螞蟻等,是至少20億人的傳統食物。

  上述結論是以生產效益為前提的:生產1公斤牛肉需要消耗10公斤的飼料,而昆蟲只要吃幾公斤的飼料就能長出那麼多肉。這是因為昆蟲是冷血動物,它們不用額外消耗能量來保暖。考慮到人口不斷增長,而耕地卻越來越少,人們對肉類的需求越來越多,這樣的效益就顯得尤為重要。昆蟲的蛋白質含量變化範圍很廣,占干物質的13%~77%不等。即使是同一個物種,在生命的不同階段,昆蟲的蛋白質含量也會有所差異。謀求發展

  為了加深昆蟲在解決全球糧食問題中的貢獻,聯合國糧農組織建議:讓更多的人了解吃昆蟲的好處並以昆蟲為食讓已經有吃昆蟲習慣的人頂住壓力,不被西方飲食習慣同化弄清如何可持續、可盈利地養殖、收穫昆蟲用昆蟲取代傳統魚粉和其他動物類蛋白質飼料來餵養牲畜、家禽和魚類

  現如今,就算你能買到在售的昆蟲,它們的價格也是極其昂貴的。在中國的雲南省,傣族、哈尼族等一些少數民族以昆蟲為食的傳統由來已久,「他們並沒有覺得有多噁心,吃蟲子已經在他們的文化里扎了根。有時昆蟲比牛羊肉還貴。」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昆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航說。

  再比如,在墨西哥市場上,巨翼螞蟻的售價高達225美元一磅(換算成人民幣超過3000元/千克)。

  

  不同來源蛋白質與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產生量、能量消耗及土地利用柱狀圖。圖示從甲蟲幼蟲、牛奶、豬肉、雞肉和牛肉中獲取1kg蛋白質對應的溫室氣體產生量(全球氣候變暖潛力)、能量消耗和土地利用面積的生產關係。灰色條柱與深綠色條柱分別代表文獻資料中能查閱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本圖改編自聯合國糧農組織原始圖表。

  晚餐吃什麼?

  提到世界上形形色色可食用的昆蟲,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重點推薦了以下幾種:體型較大的大白蟻屬(Macrotermes)。這類昆蟲會在旱季結束、第一場雨來臨后出動。非洲人會在白蟻丘附近敲擊地面,模擬大雨時雨水對白蟻丘的衝擊,誘使白蟻出現。在亞馬遜地區被食用的最大型白蟻屬為聚白蟻屬(Syntermes)。人們把棕櫚葉主脈捅進蟻巢,以此來收集這類白蟻:當兵蟻出動、啃食棕櫚葉的時候,人們便能趁機把它們掏出來。棕櫚象甲屬(Rynchophorous)的昆蟲幼蟲。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這些幼蟲是常見的燒烤菜式。這些昆蟲的宿主是棕櫚樹,因而在棕櫚生長的熱帶地區,一年到頭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當地的土著居民大多都對棕櫚象甲的生態習性十分了解,因而知道如何人為地增加它們的產量。人們常用洋蔥、胡椒和鹽來給這類高脂幼蟲調味。印度黃脊蝗(Patanga succincta)。印度黃脊蝗生活在泰國的玉米地里。對這個喜食昆蟲的國家來說,油炸蝗蟲是最有名、最受歡迎的菜肴之一。農民們種植玉米甚至不是為了拿去賣,而是為了用來餵養這些蝗蟲。龍舌蘭蟲(Maguey worms)。龍舌蘭蠕蟲主要指兩類寄生於龍舌蘭的昆蟲:紅龍舌蘭蟲,一種蛾(Comadia redtenbacheri) 的幼蟲;和白龍舌蘭蟲,一種蝶(Aegiale hesperiaris)的幼蟲。在墨西哥中部,這兩種昆蟲非常常見。這些高營養的毛毛蟲經過油炸或油燜后佐以辣醬,那可真是一大美味!在梅斯卡爾酒的酒瓶中也能發現紅龍舌蘭蟲的蹤影。這種毛毛蟲太受歡迎了,以至於梅斯卡爾酒的生產商在雨季的時候還會加派保安到龍舌蘭田裡以防偷捕者。可樂豆木毛蟲(Mopane caterpillars)。可樂豆木蟲是一種蛾(Imbrasia belina)的幼蟲,每年從安哥拉、波札那、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南非、尚比亞、辛巴威的可樂豆林中採集到的可樂豆木毛蟲大約有95億條。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沙薩的800萬人口中有70%食用這種昆蟲。這類毛蟲主要靠人手採集,去掉內臟後用鹽水煮,然後晒乾。在偏遠地區,收集、出售可樂豆木毛蟲創造的收入可能比種植傳統作物的收益還多。

  

  左:中國雲南省會昆明小攤上的傣族美食小吃油炸蚱蜢和竹蟲。傣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與泰國人和寮國人關係密切。攝影師說:「竹蟲和蚱蜢都被油炸得脆脆的實在太可惜了。我依稀能夠品嘗出竹蟲的甜味兒,但是蚱蜢嘗起來就沒什麼味道,只是比較脆的零食罷了。」圖片攝影:Alpha[align="left"]中:龍舌蘭蟲。紅龍舌蘭蟲是墨西哥的美味佳肴。[align="left"]右:可樂豆木毛蟲。可樂豆木毛蟲是非洲中、南、東部的主食。圖片攝影:NH53[align="left"] 發展潛能[align="left"]即使你能夠接受昆蟲可食用這個觀念,新的問題又來了:怎麼獲得夠做一頓飯的昆蟲呢?已故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昆蟲學家吉恩·德福萊特(Gene Defoliart)是最早在西方提倡昆蟲可以食用的學者之一,他以前在學校的同事菲利普·皮利特瑞(Phillip Pellitteri)說:「(吉恩)著眼於那些通常大量存在的昆蟲,如日本金龜子和黏蟲等,這樣就根本不需要飼養它們,只要大批量收集它們就可以了。」[align="left"]在某些地區,「蝗蟲大量繁殖,鋪天蓋地長達兩英里」,皮利特瑞道,「在《聖經》里也有過人們吃蝗蟲的記載,但如何收集它們?難道用大型真空吸塵器?」[align="left"]皮利特瑞指出,蝗蟲和蚱蜢也有災年和豐年之分。此外他還補充道,那些具有厚重外殼的昆蟲並不是好的選擇,構成硬殼的幾丁質是很難消化的。「硬殼甲蟲看上去就沒有甲蟲幼蟲那樣可口誘人,幼蟲更加柔軟,不過也更容易讓人噁心。」

  

  Agoro採集器。圖示部分包括燈,接收盆和支架。在肯亞西部,白蟻是一道美食,但是它們很難被收集。三個這種簡易的光捕捉器能夠收集4.5千克的白蟻。其他類型的陷阱會因土壤、螞蟻、和危險的蛇而造成採集損失,而使用這種光捕捉器可以避免這些損失。圖片來源:肯亞邦多Jaramogi Oginga 科技大學莫妮卡(Monica Ayieko)

  存在隱患

  儘管聯合國糧農組織估算全球大約有20億人在吃昆蟲,但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少數民族,而且他們正逐漸融入幾乎不怎麼吃昆蟲的西方工業社會。因而,即使國際專家們建議更多的人投入到食用昆蟲的隊伍中去,實際吃昆蟲的人數也有可能會不斷減少。阻礙這種行為的另一因素來自昆蟲學本身——傳統意義上,這門科學更注重如何消滅昆蟲,而不是吃掉它們。

  

  官方記載不同國家可食用昆蟲的物種數分佈。中國和墨西哥是可食用昆蟲的兩個熱點國家。圖片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施用殺蟲劑不僅會殺死昆蟲使昆蟲數量大量減少,還會讓那些僥倖逃過此劫的昆蟲具有毒性,來自蒙大拿州立大學的弗洛倫斯·鄧克爾(Florence Dunkel)在西非馬里的一個村莊經過多年調查研究得出此結論。她的美國學生以「文化昆蟲學家」的身份在當地研究村民們關心的難題,其中一個便是惡性營養不良(Kwashiorkor),一種因蛋白質缺乏引起的致命飢餓病症。

  自從當地居民對有關蛋白質的科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惡性營養不良的病情開始有所緩解,他們的飲食中也開始增添越來越多的昆蟲,「(昆蟲成了當地人)最喜愛的零食,」鄧克爾說。但從2009年開始加大對棉花作物施用殺蟲劑的力度后,大人們就開始告誡小孩不要吃蚱蜢了。

  昆蟲學研究的意義在於保護農作物不被毀壞,但在保護作物的同時,我們也在毒害天然高蛋白食物來源,這實在是件自相矛盾的事情。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很長時間才因為職業道德而鼓起勇氣說出我們所意識到的這一點。」鄧克爾說。

  

  針對墨西哥普埃布拉雷耶斯米特桑德拉(Los Reyes Metzontla)地區波波洛卡人的可食用昆蟲、野生植物和自給作物的時間效應曲線圖。儘管和其他動物一樣,昆蟲的生活習性隨季節發生變化,但在傳統作物不生長的季節,它們的數量還是充裕的。圖片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FAO)[align="left"] 描述厭惡[align="left"]我們還是直奔問題核心吧!事實就是我們壓根兒就不想吃昆蟲。在西方文化里,「昆蟲意味著骯髒,不衛生,即便這些判斷對頭虱而言並不是對的,但這種聯想就在那,之後才會有吃蟲子的想法。」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昆蟲學教師皮利特瑞說道:「不過,這也是種習得行為。」[align="left"]在尋求認同的過程中,昆蟲食用倡導者們指出,被西方國家認為是美食的蝦蟹與昆蟲其實是有關聯的。此外他們還提到,生魚片—也叫壽司—在過去二三十年間已經成為西方飲食中的美味佳肴。[align="left"]儘管稱謂不咋地,「吃蟲」(Entomophagy)這種行為在一些潮流風向標一樣的場所逐漸流行起來。例如,藝術設計師莫妮卡·馬丁尼茲(Monica Martinez)在舊金山經營著一家名叫「Don Bugito西班牙風情小吃(Don Bugito Prehispanic Snackeria)」的食品店,出售諸如巧克力蛐蛐兒和香辣超級蠕蟲之類的食品。

  

  在舊金山的Don Bugito食品店,蠕蟲為墨西哥卷餅增添了食趣,當然也讓看到的人禁不住打顫。圖片來源:Don Bugito[align="left"]儘管如此,回想起鳥兒因吃了以楊柳為食的甲蟲而死掉的情形,皮利特瑞說:「有些東西我是永遠也不會吃的。楊柳含有水楊酸,與阿司匹林(一種抗凝血劑)類似,甲蟲食用后就會在體內富集。這個典型案例告訴我們,對自己所吃的東西一定要萬分小心。」戀上幼蟲

  油炸蜜蜂幼蟲,「基本上跟小奇多差不多,脂肪高。如果你一開始並不知道它們是昆蟲,只是品嘗它們的味道,你會覺得有些『菜肴』的滋味還是很有意思的。但我不會想要開一家菜單主打昆蟲菜品的餐廳,我想要是你們也不會這麼想的吧。」

  根據鄧克爾的觀察,北美對食用昆蟲的反感情緒並不是最近才有的事。19世紀,「在大鹽湖的拓荒者因為乾旱、蚱蜢和其他昆蟲對農作物的破壞而沒有收成,他們向猶特人(美洲印第安人的一種)尋求食物。猶特人做了營養相當豐富的傳統草原餅乾給他們,拓荒者們得以存活下來,但當他們知道餅乾裡面含有蟈蟈兒(現被命名為摩門螽斯),就再也沒有碰過那些食物了。可見,對食用昆蟲的厭惡從那個時候起就已經深入歐美人心了。」

  昆蟲的風味也是個由來已久的問題。由鄧克爾在蒙大拿州籌劃的一年一度的昆蟲自助餐會上,新人們都會被介紹去嘗嘗這些節肢動物。

  一些人吃第一口的時候會覺得「超級噁心,他們神情古怪地一口吞下,內心呼喊著『天哪天哪』,然後等待著什麼可怕的事情發生。」長期提倡食用昆蟲的鄧克爾描述道。另一些人則只是安靜地品嘗,他們的臉上往往會露出驚奇的表情, 「在他們看來,『味道真心不錯,口感還挺熟悉的』,一點都不覺得吃昆蟲是種折磨。」她補充道,「我們做菜的時候,他們聽得到昆蟲在黃油里劈啪作響的聲音,聞得到黃油的香味,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常,所以他們敢放心嘗試。」養殖超級蒼蠅!

  有一個辦法可以不那麼叫人噁心,那就是給動物餵食蟲子。畢竟,雞和魚永遠不會知道其中的差別。在俄亥俄州的耶洛斯普林斯,EnviroFlight公司飼養了成千上萬的黑水虻幼蟲,並向水產養殖業出售幼蟲和蛀屑(一種排泄產物)。

  

  黑色水虻原產於俄亥俄州等地的雞舍、堆肥堆和腐肉,生命周期短暫,因其幼蟲以白酒或啤酒廠的廢棄產物為食而多產。EnviroFlight公司飼養成千上萬的蒼蠅以生產蛋白質作為魚類的食物。圖片來源:EnviroFlight

  今年是該公司進行商業化生產的第二年,銷售對象是12家俄亥俄州的養蝦場,當然,他們還瞄準了其他水產養殖市場。公司用釀酒廠廢棄的穀物餵養昆蟲,這些昆蟲通過分泌酶類分解、提取營養素。Courtright說:「昆蟲將糖類、脂肪和礦物質吸收,只留下它們的排泄物。然後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些原料,使它們穩定化,或對它們進行轉化。我們通過具有社會效應的方式重新利用這些養分,篩選出成年昆蟲等比較大塊的東西,剩下的就只有植物養分或者說以植物為基礎的蛋白質養分。」

  在一個3英尺高5英尺長的水槽中,EnviroFlight公司能在12天之內生產出250磅具有營養的飼料原料,Courtright說,「我們可以通過調節餵養方式來控制它們生產氨基酸、脂肪酸的水平,這樣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它們都更有價值了。」在這點上,EnviroFlight的產品是「公認安全的」,現在公司正在對黃鱸魚進行飼養試驗。「我們離成功已經很接近了,在商業化的過程中也經歷了很多挫折障礙。現在我們有了一定的工程和實踐基礎,所以在嘗試將公司發展成工業規模,」Courtright說。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沙發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14-11-16 23:46 | 只看該作者
 鑒於聯合國糧農組織和昆蟲食用先驅者們正想方設法對持有懷疑態度的公眾推廣食用昆蟲,Courtright說EnviroFlight有個核心優勢:「公眾並不會覺得魚類吃蟲子是個問題。」

  附記:

  吉恩·德福萊特(Gene Defoliart):吃昆蟲的男人。

  

  昆蟲學家吉恩·德福萊特以前主要研究蚊介疾病。當他主動提及食用昆蟲的時候,他發現自己有了影響他餘生的新熱情。圖片來源:吉恩的家人。

  吉恩·德福萊特(1925-2013)是最早動員人類以昆蟲為食的研究員之一。他是一個安靜樂觀的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昆蟲學教授,從1974年開始著迷於這個想法。德福萊特對食用昆蟲的推動作用是不可磨滅的,聯合國糧農組織專門作了一篇報告向他致敬。

  1974年,在某次會議上未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專家一起研究討論昆蟲作為新的蛋白質來源的課題后,德福萊特隻身投入到這個主題中來。1988年,他一手創辦了《食品昆蟲時事通訊》(the Food Insects Newsletter)。

  「在他六七十歲的時候,(這本雜誌)開拓了一個巨大的、全新的研究領域,」現任該雜誌主編、來自蒙大拿州立大學的弗洛倫斯·鄧克爾說,「這原本不是他的研究領域,但作為一個具有社會意識的昆蟲學家,他了解這方面的研究有多重要。」

  她在時事通訊中寫道:「他把教授、群眾、廚師和在博物館和動物園接待公眾的人員聯繫在了一起。吉恩十分低調,一點也不前衛,很安靜,但私下裡他還是會為此而感到十分激動。」

  德福萊特其中一個女兒莎倫(Sharon Defoliart)評價他的父親是個很有決心的人,而且考慮周全,「他十分關注環保問題,他認為『既然我們已經有資源了,就沒必要再砍伐樹木,食物來源在許多地區都自然存在,在墨西哥和中國就很有市場。』」

  就算約翰尼·卡森(Johnny Carson)在深夜喜劇里嘲笑他的想法(「服務生,我的蒼蠅里有湯!」),德福萊特也從未動搖過。「我從沒聽他說過,『這個點子堅持不下去了,我想放棄』,」莎倫說:「他一直在挖掘新的信息,搜尋可以談論此的新場所。哪怕是在他去世那天,他腦子裡也還是想的這事兒。」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7: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