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創業者怎樣抓住天使投資人?(圖)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11-11 16: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無知、無舍和無恥是創業三大忌,基因、風口和堅持是創業成功的三密碼。創業者只有做到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我,才能吸引到天使投資人關注的目光。

  

 
 由於前幾年「一窩蜂」似的亂象,天使投資人早已被大眾熟知,而近期一篇《下一波下崗的將是天使投資人》文章的廣為傳播,又為這個爭議不斷的行業增添了些許落寞的色彩。該文說:「創業人數比過去大幅提高,人員素質也大幅提高,但因為競爭更激烈,成功率反而大幅下降,也就是說失敗率大幅提高。這些都導致:在矽谷,早期種子和天使投資階段,投資人不用『大數據』基本已經要崩潰,個人天使開始變得要退休。」

  針對如此悲觀的論調,天使投資人該如何為自己正名?中國的天使投資正處於什麼狀態?又該何去何從?10月15日,在「2014中國天使投資人峰會暨中國青年天使會黃浦江論壇」上,記者對相關人士進行了採訪,試圖描摹出這個紛雜行業當下的本來面目。

  中國需要合格的天使

  青年天使會會長楊寧表示,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讓國內投資環境發生了很大改變,國家政策的調整與支持、創新型企業的不斷面世,都給天使投資在中國成長提供了利好條件。但國內天使投資的發展現狀卻並不令人滿意,專業性的缺乏給天使投資帶來了很多誤區。「許多天使投資機構都在統計——你投了多少個項目?你項目的回報怎麼樣?包括精細到多少倍,投資多少錢,賺多少錢,等等。而這就違背了天使投資的初衷,因為在你那麼關注天使投資所給你帶來回報的時候,已經本末倒置了。做天使投資僅僅是為了回報,目光是很短淺的,也不可能把投資做好。」

  楊寧在2011年8月創立了樂博資本,主要投資早期O2O、文化娛樂(微電影)、化妝品(以電子商務為主要銷售渠道)等領域,他的樂博資本設立了創業門診,對具有創業潛力的公司進行「會診」,主要考察創業者是否擁有清醒的頭腦,強大的執行力、凝聚力和耐力,並對符合要求的公司進行500萬元以內的投資。風行網、樂華娛樂等公司都在早期接受了樂博資本的投資,並在天使的羽翼下成長為今天業內的佼佼者。

  「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是日本商人孫正義,騰訊最大的股東是南非人MH,中國盡人皆知的百度最大受益者是美國人,而電商巨頭京東則在被俄羅斯人和沙烏地阿拉伯王子分賬。」楊寧滔滔不絕地舉著例子,「中國最成功的投資案例,受益者全是老外,因為老外投了所謂的中國人眼中不靠譜的項目,正是這些不靠譜的項目,正是這些年輕創業者給大家講他們理想的時候,這幫老外信了,願意為夢想、理想買單,而中國投資人沒有人願意為夢想、理想買單。我們中國不缺有理想有夢想的年輕創業者,而是缺乏有理想有夢想的投資人。」

  零點研究資訊集團董事長袁岳表示,縱觀中國天使投資界,投資環境魚龍混雜,投資標準缺乏專業性,許多人帶著嘗鮮的態度進入天使投資,甚至許多創業失敗者也搖身一變干起了天使投資。「天使投資人中的大多數都是低級和猥瑣的,許多創業者滿懷希望尋找天使,卻發現現實里的天使大部分連魔鬼都算不上。」袁岳認為,作為一名天使投資人,要明確把握趨勢,缺乏對趨勢的判斷力,就不能找到具有潛力的公司進行投資。天使們一旦把握可投資趨勢,就應該立即判斷這個趨勢的先發性和周期性,從而評估投資價值。

  「我們當下都在關注產品,其實忽視了真正的發展趨勢,那就是產品背後的服務。」袁岳指出,「現在的機會不是簡單的產品機會,是服務的大機會,服務業需要創新。產品本身就具有服務性,脫離了服務,產品對人的需求就失去了響應能力。我們看矽谷,矽谷的本質根本不是創業科技,矽谷是以服務型企業為主,不是純粹技術創新為主的。在納斯達克股市80%的企業是服務型企業,B2B中有2/3是跟物流相關的服務物聯網,這一點非常明確。」

  袁岳和他的飛馬創投的確把服務放在了第一位,在飛馬基金成立的第一年,就接受了超過2000家服務業創業企業的申報,38家企業成為飛馬星駒企業,業務範圍覆蓋管理、營銷、動員、支持、資本等多個方面。這也是國內天使投資十分缺乏的一點,如果脫離了為創業者引路的心態,單純期待投資回報,那天使投資人的翅膀也就斷了。

  創業者怎樣抓住天使

  豐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守彬是一位資深天使人,他始終堅信天使投資是中國投資發展的一大趨勢。在楊守彬做天使的日子裡,他接觸了無數創業者,也進行過很多次投資,他將以此成功的創業歸功於三點——基因、風口、堅持。

  楊守彬認為:「成功的創業者,需要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信仰,能夠為這個社會創造價值,而且和人生的終極目標相吻合。我不贊成為了獲得幸福而辛苦的創業,我所支持和推崇的創業者,應該有邊奮鬥邊享受的精神,奮鬥的時候可以拚命,享受的時候需要真正地享受生活。」

  楊守彬在面對創業者的選擇時,也談到了趨勢,他說:「創業一定要找到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任何偉大的事業,絕非僅僅靠人的努力就可以完成,只有找到最主流的舞台,順應時代潮流,才能充分釋放你的能力。微信的成功不是單純靠張小龍團隊的努力,而是因為它能從用戶的角度認真做一款產品,社會需要這款產品。馬佳佳為什麼火?因為在中國從性解放過渡到性釋放的過程中,需要像馬佳佳這樣敢說敢做的人。王寶強為什麼火?因為中國人經歷爾虞我詐、不真誠、浮華之後,內心都希望有一個傻傻的、真誠的朋友。」

  與20年前互聯網在中國的興起一樣,現在移動互聯網已經處在風口浪尖,楊守彬坦言,移動互聯網無疑是當下的風口,創業者應當把握住這個難得的機遇。當然,一個極佳的創業機遇,也離不開創業者的堅持。楊守彬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個『約等於』的理論——人之間沒有本質差別。我曾經與軟銀中國區的總裁交流。他說,其實孫正義覺得自己跟比爾·蓋茨相比,同樣聰明同樣有成就,也就是說,孫正義小於或等於比爾·蓋茨。他每天跟孫正義在一起,也沒覺得孫正義比他強多少,也就是說,他小於或等於孫正義。最後的結論是:他可能等於比爾·蓋茨。由於人之間沒有太大差別,所以關鍵在於堅持。」

  在眾多創業者中,存在很大一部分貪婪的人,他們無知又無恥,更不懂捨得,而這是楊守彬所指創業者的大忌。「想讓企業變得更好更大,企業創始人最重要的就是修鍊自己,讓自己更有智慧,更懂得事物的本質規律和企業本質。一家企業為什麼存在,一定不是創始人的需要,而是因為別人需要。一個人的價值和一個公司的價值都是如此。因為你被他人需要,尤其是被社會需要,這家公司才有存在的基礎和理由。」

  企業家、創始人要「知止而不恥,知足而不辱」,只有知道停止才不會受到侮辱,只有知道知足才不會失敗,這叫有邊界,不能無邊界做事。楊守彬指出:「西方是法制社會,中國是人情社會。在西方,你在花園裡看到一個人在修花草,你跟他交流,他會天然地認為自己跟奧巴馬是平等的,只是他不願意做總統而已,這是真實的態度。但是在中國,因為人生下來就接受了君臣父子、夫妻等不平等的倫理綱常,所以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在人情社會,很多做企業的人就走入了誤區,就是權錢交易,各種灰色地帶,各位要經營企業也好,做任何事也好一定要離法律的邊界遠一點。」

  創業者在初期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捨得,資本有限而市場無限,這就催生了許多阻礙企業發展的慾望。「馬雲宣布退任阿里巴巴,劉永好宣布退任新希望,好幾個企業的領導人宣布退休,把權力讓給新人。這就是真正的知止、急流勇退。我們也看到很多不知道停止的企業家把企業做到沒落,所以古語有云:金玉滿堂,不能長久保守;富貴驕橫,心隨身退。要懂得退,創始人不能一味地進取,想想有人說我要期望企業一年100倍的增長,50倍的增長,這都是人的慾望,其實不符合自然規律。『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要符合自然規律,才沒有風險。」

  無知、無舍和無恥是創業三大忌,基因、風口和堅持是創業成功的三密碼,這是楊守彬多年從事天使投資總結出的經驗。創業者只有做到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我,才能從多如牛毛的嘗試者中脫穎而出,吸引到天使投資人關注的目光

  中國天使飛向何方

  互聯網金融和移動互聯網大潮依然洶湧,但多數天使投資人已經將戰略目光投向了另一片善待開墾的沃土——移動醫療與智能硬體。同天使投資在國內的現狀相似,移動醫療與智能硬體領域在中國起步較晚,行業發展狀態也相對混亂。

  目前,在網路與市面上進行銷售的智能手環,品牌多達上百種,但這些產品除去外觀設計不同,核心技術卻十分簡陋並且近乎雷同,眾多企業在這片前沿領域使用著最落後的手段進行競爭——打價格戰。對此,PreAngle合伙人李卓恆歸結於可穿戴設備這類智能硬體功能的不完善。「目前,可穿戴設備已達可穿戴的標準,但智能程度遠不及人們的預期,成了可穿可不穿的產品。」豐厚資本合伙人吳智勇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認為,智能硬體的功能並未擊中剛性需求,以手環為例,倘若智能手環僅能起到記錄睡眠質量、定位等諸如此類的表面作用,用戶嘗鮮后難以形成習慣,智能手環容易變成「棄兒」。

  軟硬體方面的不完善,讓國內民眾對智能設備的熱情難以維持。多數智能硬體生產公司,往往會給客戶一張空頭支票,最終卻無法完成產品設計生產,這也讓智能設備在國內的發展現狀雪上加霜。李卓恆在分析原因時表示,創業團隊的主觀因素佔據不小比例,他們的計劃過於樂觀,往往低估了硬體產品的開模測試和核心演算法的難度,不能按計劃完成任務,最終只能跳票。

  「供應鏈完善程度不夠,代工廠生產能力不足嚴重製約了智能設備的生產。」戈壁盈智基金合伙人朱林璘認為,「不僅軟體的更新速度快於硬體,而且硬體生產工藝複雜,也難以保證高質量水平,成本反而居高不下。」德豐傑龍脈基金合伙人王岳華透露,智能硬體創業者毫無工廠經驗,常常直接找代工廠進行批量生產,而生產硬體的廠商並非軟體創業者,沒能真正理解產品的含義,造成了頗多問題。

  智能硬體行業雖然存在諸多問題,但投資人對其卻充滿了期待。楊寧稱,如今是投資智能硬體的最佳時期,現在投身於智能硬體領域的創業者們,是未來創業成功比例最高的人群,甚至是未來的巨頭。「智能硬體如同智能手機的風靡,將顛覆到我們的生活,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是第一代互聯網創業者,與搜狐張朝陽、百度李彥宏同屬一個時期,當時人們認為互聯網是宅男的愛好,幾乎無女生玩互聯網,也沒有多少人相信互聯網會滲透我們的生活。事實上,互聯網的風暴席捲了全球,我們成為了第一批互聯網大浪淘沙后的成功者。」楊寧說,「智能硬體創業者面臨的環境正如同當年我所面臨的一樣,雖現狀不被看好,未來定將成為又一顛覆性領域。」

  移動醫療行業同樣是被天使投資人看好的新興行業,但國內移動醫療服務僅僅停步於醫患交流平台的角色。2007年,30歲的Cyrus· Massoumi在美國創立了ZocDoc,用戶可以通過該網站或移動客戶端搜尋附近的醫生並確認就診時間。實際上,與ZocDoc類似的預約平台並不少見,其中失敗的案例佔了多數。ZocDoc還為註冊的醫生建立了一個資料庫,患者可以從資料庫中清楚地了解醫生的資質認證、服務內容和空餘時間段,包括預約在內的全部操作不用支付任何費用,但醫生們需要為此按月付費,同時他們還得注意自己的服務質量,只有獲得用戶好評的醫生才有更多機會在網站頁面上拋頭露臉。如今,在美國每月有超過500萬用戶使用ZocDoc的服務,而其市場估值也早已超過了15億美元。

  中國擁有更廣大的醫療市場,醫生也面臨更加龐大的就診需求,但由於國內醫療體制的束縛和越發劍拔弩張的醫患關係,國內醫師的自由度十分低,醫患之間的信任也瀕臨崩潰。天使投資人們期待著國產ZocDoc的早日面市,也期待著相關創業者的努力和醫療體系的改革。

  當然,對於意圖進軍移動醫療領域的創業者來說,取得足夠的數據密度十分困難,而數據分析與反饋的完整服務平台更是少之又少。受到投資者青睞的是有針對性的、同時更趨向醫療保健、健康教育的移動醫療項目。以經期健康為核心、關愛女性健康的手機應用大姨嗎,在6月5日宣布,他們獲得了3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而在此之前,這款註冊用戶數超過4500萬人的手機APP已經獲得了超過1500萬美元的融資。

  由於國內醫療體制的限制,每個醫院之間的系統差異十分巨大,信息和數據的共享基本難以實現。健康管理軟體顯然突破了體制的限制,更專註於技術領域。傳統情況下人們往往用體檢的方式來做基礎的健康管理,然而體檢的弊端在於過長的時間跨度導致進程監控無法全面覆蓋,同時地域的覆蓋能力也不足,所以人們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軟體甚至是智能設備來實現對身體異常的實時發現。

  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均衡也是移動醫療推進的難題。在歐洲,很多國家開始嘗試共享患者的數據,讓患者能夠跨越國界限制隨時隨地獲得醫療服務。但在中國,情況顯然要複雜得多,即便只是實現移動醫療最基礎的初衷——即讓所有公民能夠享受更加便捷的醫療服務、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光憑天使投資人和創業者的力量也顯然遠遠不夠。因此,移動醫療市場潛力雖然十分巨大,但蓬勃發展的關鍵在於體制改革與醫患觀念轉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6: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