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COSLATER 於 2014-10-17 09:36 編輯
美國和歐盟於10月上旬達成一項自由貿易協定的第七輪談判,即《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不僅是貿易協定,更是地緣戰略聯盟,主要是遏制中國和俄羅斯崛起,將全球經濟遊戲規則的制定權還給美國和歐盟。筆者認為,近日,李克強訪問德國、俄羅斯、義大利,將通過聯手德國創新、俄羅斯創新打造中德俄三國聯合創新,將有助於德國擺脫歐元區的拖累,有助於俄羅斯經濟崛起,有助於中國衝破歐美主導的「經濟北約」(TTIP)。
雖然德國2013年外貿順差2740億美元超過中國1830億美元,成為第一順差國,但是,德國順差佔GDP的比例達到7.5%,而中國僅1.9%,而2006年,德國外貿順差是1820億美元,中國是2320億美元,德國順差佔GDP的比例達到6.3%,而中國是8.3%。
而國際主流認為外貿順差佔2%是合適的,不能超過3%,而美國外貿逆差4000億美元,佔GDP的比例是2.4%。
德國為什麼外貿順差這麼大?
主要是德國工人工資沒有最低工資體系,戴姆勒.賓士、寶馬、大眾等公司此前威脅,如果德國政府要推出最低工資體系,將轉移生產線。另外,歐元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評估低估15%,IMF認為人民幣自2006年以來升值30%后還低估5%-10%。第三,德國出口的是汽車、機械、電子,成為歐洲主要發展工業的國家,而法國主要發展農業,這種歷史分工讓德國出口收益頗多。
但是,歐元區要求德國放棄對區內別國緊縮的財政政策,而是要求德國扶持他們。而德國現在已經被經濟拖累,最近,德國工業增加值創5年半最差,主要是汽車銷售遭遇沉重的打擊。
然而中國第一大消費是汽車,所以,延長大眾汽車在中國合作延長25年,允許德國汽車在中國中西部設廠,而且未來德國製造與中國製造合作,中國成立知識產權保護的承諾。讓德國放心合作。
德國圖的是中國巨大的增長市場,中國需要德國的關鍵是橋頭堡、市場突破口、打進TTIP的一枚棋子。而且,德國、中國、俄羅斯是同病相憐,都被市場所迫,德國被歐元區以及各種國際力量所迫,俄羅斯被美國所迫,中國被美國所迫,三個所迫國家通過創新結盟,力量將是巨大的。筆者認為,美國主動的TTIP即經濟北約,是包圍不了中國經濟的。
筆者認為,中國可以通過關稅、限制政策等對抗TTIP,可以通過在德國設廠進入TTIP各國,可以通過三國抱團創新來擴大經貿半徑,把日本、美國排擠出歐美市場。
中國需要俄羅斯的市場、政治影響力支持、武器支持、石油天然氣,俄羅斯需要中國的錢袋子、生活必需品、金融業支持、國際政治影響力扶持,德國需要通過擴大出口俄羅斯、中國獲得更大的蛋糕。
實際上,除了德國,就是義大利也繼續中國的錢袋子。10月14日,中意簽署80億歐元的大單,但是義大利總理倫齊說,這些項目僅僅是中意經貿協議的開胃菜。後面的大餐還沒有上來,這說明,義大利指望中國錢袋子已經很重要了。
俄羅斯總理李梅德韋傑夫說,1989年西方對中國制裁,但是隨後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很明顯,經濟制裁意義不大。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歐美打造的TTIP不可能阻礙中國經濟與德國、俄羅斯等全球多邊的合作。相反,筆者看到李克強在德國、義大利破除經濟北約輕鬆自如。李克強聯手德國創新、俄羅斯創新破除歐美主導的經濟北約(TTIP),易如反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