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驚!美積極密謀對華開戰 喜!普京果斷出手阻止(組圖)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10-11 11: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SHOWERDI 於 2014-10-11 11:20 編輯

  近日,美國軍方威脅要以武力介入「日本保釣」。我對其背景展開探討。 中國保衛疆土和海權皆不再忍讓。中國的本土僅能供養約四分之一的人口,主要是寄生於「全球循環」。亦即中國要求「平等地」參與世界。但中國在其海洋正面,特別是東海、南海受到了彼岸霸主的阻遏;所以中國必需伸張其「海權」,以確保和平時期與戰時的安全(美國的「離岸封鎖」構成威脅)。無論是「和平崛起」,還是「以靜制動」(戰略),美國必輸無疑;因為它的較高科技已不能用於生產(成本太高),而是投入暴力。

  湯因比說,美國將會像往昔軍事帝國一樣,轉瞬即逝,曇花一現;歷史長河的新篇章是,文明中心返回東亞。美國人很清楚,中國崛起並非「地區強國」,而是「天下文明」(《易經》云:「見龍在田,天下文明」)。故而,美國積極尋找軍備競賽的「落差」,來發動對華戰爭。

 
 

  現在,世界的地緣政治的戰略優勢已經轉到中國:1.世界屋脊俯衝太平洋,美國的東亞盟囯、島鏈和基地,皆因為距離太近,而形同虛設。美國缺少對華戰略的「海洋支點」。這就是說,美國在亞太無法贏得常規戰爭。

  

  2.中國發揮《孫子兵法》的「正合奇勝」,即:在正面軍事對峙的同時,她再迂迴「絲路」,乘著美國「再平衡」而疲於奔命,來整合「亞歐大陸」,使這個彼岸霸主越來越「邊緣化」。

  目前美國對華的絕對的戰略優勢是核武器,其有效破壞性大約為100:1,這是美國對華武力威脅、甚至發動戰爭的底氣。然而這還需進一步情報確鑿。更重要的是取決於俄羅斯的因素(核武超級大國)。

  俄羅斯的態度如何呢?它對於中國與他國所進行的一般戰爭,是漁翁得利,但對於大型戰爭則是「唇亡齒寒」;例如1937年中日戰爭,它全力支持蔣介石。尤其是核戰爭會直接危及鄰國和減少戰略緩衝,俄羅斯不能袖手旁觀;這正如毛時代,蘇聯欲對華採取「核手術」,因美國反對而作罷一樣。

  

  從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和多次的主動戰爭的歷史經驗可知:只要有中俄及阿拉伯等「異文化」存在,美國無法深入或佔據亞歐大陸的腹地。西方陣營也無法做到 「兩面夾擊」——北約和美國的「炮艦政策」之間被隔開,不能接應與會師,因而霸權很可能成為「地緣政治」(博弈)的失敗者。

  

  前蘇聯的解體在「地緣政治」方面的原因,是「中國倒戈」;即:在冷戰中,毛-鄧「脫蘇入美」使蘇聯陷於兩面受敵,令其「社會主義中央計劃經濟」不堪負重。作為回報,西方對華網開一面,讓她「出海」,參與世界市場(美國給予貿易最惠國待遇),這是「中國崛起」或現代化的前提。

  今俄羅斯沒有理由報復中國,因為在那前後它已攫取大片華疆。面對著來自「外大陸」的致命危險,中俄兩國以及其餘亞歐——甚至包括歐洲——只能「相依為命,同舟共濟」,否則「惹火燒身,一毀俱毀」。

  北京搭普京便車 美國20年內從歐亞全面撤退

  烏克蘭形勢發展至今,普京的戰略意圖開始展現,即將烏克蘭一分為三。一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二烏東地區獨立建國或以自治形式存在,三烏克蘭西部保留。

  其中烏東地區是以戰略緩衝區存在。故此,當親俄武裝戰事失利時,俄羅斯以"志願軍"名義參戰就不難理解了。而且戰果符合普京預期,即扭轉了親俄武裝的戰場劣勢,烏克蘭政府軍的攻勢瞬即變為守勢,而且開始失守,逐漸煺卻。以上的戰場形勢,令普京在和歐盟領導人巴羅佐的私人電話中,說出"只要我想,二周內可以攻陷基輔"的豪言,令本來想質問普京在烏克蘭究竟想怎樣的巴羅佐狼狽不堪。

  

  普京其實一直想和談,是在符合自己戰略意圖的前提下的和談,即讓烏東地區最好獨立(普京就此談過,要討論烏東地區的2國家地位),最起碼也要是高度自治(普京提過烏克蘭要實行聯邦制) ,現在戰場優勢傾向俄羅斯,普京沒理由放棄自烏克蘭危機后取得的戰略利益。

  

  而親俄武裝近日也降低叫價,從聲稱"獨立",降低至"願意尊重烏克蘭主權,但要求獲得特赦和自治權力,包括有權任命當地議員。"這個叫價,完全符合普京的想法或者説,親俄武裝一直按照普京的意圖開價。

  筆者認為,烏東形勢的結局,很可能是主體留在烏克蘭,但卻是"國中之國"--高度自治。既給了烏克蘭的面子,也滿足了普京把烏東地區作為戰略緩衝的目的。

  現在問題不是烏克蘭答應不答應,而是美國乃至北約的態度,會不會讓普京目的實現。美歐手上還有沒牌可打。這才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關鍵,假如美歐要繼續玩烏克蘭遊戲,普京不僅會玩下去,而且普京的戰略意圖恐怕不僅僅是烏克蘭了。

  目前的信息,可以看出美歐要繼續玩烏克蘭遊戲,即在北約峰會,籌建北約遠征軍,一說是4000人,一說是1萬人,準備軍事介入烏克蘭。

  


  但這個介入的前提,筆者認為是當普京真的揮軍基輔,若俄軍就此在烏克蘭東部地區打住,北約派遠征軍進入烏克蘭,意義不大,除非北約真的想跟俄羅斯開戰,但顯然,北約和美國,根本沒有與俄羅斯開戰的本錢。

  北約至今沒落實遠征軍如何組成,誰指揮,誰出錢,且當前烏克蘭戰局已經逆轉,烏東地區的俄軍已經站穩腳跟,北約想后發制人談何容易。

  
[img]http://img.xinjunshi.com/uploads/allimg/141010/96-141010141559.jpg[/img
]

  北約事實上一直不清楚普京的戰略意圖,對普京缺乏清晰的判斷。以為普京只想得到克里米亞,誰知普京的胃口遠不止一個克里米亞,更重要的是,普京看透了西方勢力日落西山的大勢,看出其本質是色厲內荏,除了打輿論戰,根本無法與俄羅斯真正兵戎相見。

  普京有一個"冰封矛盾"(Frozen conflict),如俄羅斯當時對付喬治亞和摩爾多瓦的手法一樣。

  即鞏固烏克蘭危機爆發至今所得利益,長期保持在烏東地區的影響力,筆者認為,北約就算派遠征軍東出烏克蘭,也很難破解背水一戰的俄羅斯之意圖,無論戰術,戰略都難以佔得上風,北約或歐盟,只有回歸昔日與俄羅斯交好的局面,方能解目前的俄歐困局,當然這要撇開美國才行,但北約會嗎?不會。

  故此,表面的烏克蘭危機,表面的北約與俄羅斯叫陣,也無法掩飾實質的美俄鬥法。但美國現在已經面臨,是重返歐洲,抑或重返亞洲的選擇了。要繼續破壞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必須要重返歐洲,要遏制中國崛起,也必須要重返亞洲,但自身問題深重的美國,有這個實力兼顧嗎?憑奧巴馬的智慧,能滿足這個幻想嗎?不能。不出二十年,美國要面臨如何從歐洲撤退,從亞洲撤退的問題了。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8日接受專訪中稱,中國「搭了30年的便車,且一直沒有什麼問題。」奧巴馬錶示,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總是看著美國,而不是中國的原因。這應當是美國總統首次直言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是一個「搭便車者」。而這種言論,在西方涉華輿論中其實頗有代表性。說實在的,美國人的「無賴嘴臉」在此事中表露無疑。

  

  要知道,咱們中華家之所以能夠崛起,靠的是咱們的勤勞以及智慧,沒有這兩樣「傳家寶」,焉能有咱們的今日?論國際大環境,同為大國的印度遠比咱們寬鬆。可結果呢?印度還不是沒能崛起!所以說,奧巴馬口中的「搭便車」一說根本就站不住腳。那麼,奧巴馬為何會在此時提出「搭便車」一說,這裡面又有什麼門道呢?

  在我個人看來,美國人之所以這麼做,原因有三。第一個原因:為自己在伊拉克的「失敗」進行開脫。眾所周知,美國之所以覆滅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按照美國人的說法,就是要從薩達姆的暴政下,把無辜的伊拉克人民解救出來,進而幫伊拉克人民建設一個「民主」而「富強」的新伊拉克。

  奧巴馬在8日接受專訪中稱,中國「搭了30年的便車,且一直沒有什麼問題。」不得不說,雖然美國人的「口號」很美好,但現實卻極端殘酷。事實上,隨著ISIS武裝進入伊拉克,並在伊拉克境內越做越大,美國人口中的「重建伊拉克」計劃,便已經宣告失敗。

  而且更加要命的是,在ISIS武裝入侵伊拉克之初,美國人對ISIS武裝的縱容有目共睹,如此一來,一頂支持恐怖分子的大帽子,自然夠美國人受的。面對如此情形,美國人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任由軟實力被不斷削弱,而咱們中華家,顯然就是美國人選擇的那隻「替罪羊」。而奧巴馬放出「搭便車」一說,明顯是想轉移視線,將伊拉克如今的困境歸咎到咱們中華家的頭上。

  第二個原因,企圖拉咱們中華家下水,進而令咱們中華家陷入持續的「出血狀態」。在我看來,這第二個原因恐怕才是美國人的真正目的。

  要知道,美國人之所以提出「重返亞太計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人覺得咱們中華家成長的太快了,而這種成長顯然已對美國的世界領導權構成了威脅。正因如此,美國才會唆使日本和菲律賓在咱們的家門口不斷搞事,才會扶持達賴和熱比婭這樣的分裂分子……

  而美國的這些做法,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令咱們中華家陷入動蕩,如此一來,咱們中華家內部的國際資本必然要大幅抽逃,到時候,美國則會趁機結束量化寬鬆寬鬆政策,將那些抽逃而出的國際資本吸納回美國本土,進而救助自身。不得不說,美國人的算計很高明,如果真讓美國人成功了,那麼奧巴馬口中的「再領導世界一百年」,則很有可能變成現實。

  但是很顯然,咱們中華家可不是當年那個「一根筋」的「紅色蘇聯」。美國人想用陰謀算計搞垮咱們中華家,純粹是在痴人說夢!所以大家不難發現,從設立 「東海防空識別圈」開始,咱們中華家終於一步步的轉守為攻,而與此同時,咱們中華家亦和俄羅斯互相配合,聯手上演了一場分外激烈和精彩的世紀博弈。 在這場博弈中,咱們中華家最出彩的一招,就是相繼跟德國、法國簽署了「人民幣清算合作備忘錄」。而這招的好處不言自明,一來,離間了歐美的關係,令歐美暫時無法合流;二來,將美國的注意力引回了西方,進而令咱們中華家的正面壓力大減。

 
 

  說到這,有些網友肯定會質疑:「一個小小的『人民幣清算合作備忘錄』哪裡會有這麼大的威力,你就使勁吹吧!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大家只要仔細尋思一番,就能明白這裡面的道理。縱觀歷史,美國和歐盟出現的第一次大規模矛盾衝突,誘因正是「歐元的誕生」。

  只要美國一天不放棄「美元霸權」,歐元和美元之間的衝突便不可調和  眾所周知,當歐元誕生時,美國人卻是用「科索沃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令歐元變成了「慫貨幣」,進而徹底終結了歐元的國際化進程。換言之,只要美國一天不放棄「美元霸權」,歐元和美元之間的衝突便不可調和。而咱們中華家跟德國和法國簽署的「人民幣清算合作備忘錄」,顯然是在為歐元跟人民幣直接交易做鋪墊。

  

  如此一來,讓美國頭疼的問題也就來了。美國之所以能不停「印鈔票」,而又沒把國家玩完,關鍵就在於美國擁有「貨幣霸權」。正因如此,美國才能利用「貨幣霸權」將量化寬鬆政策的種種負面效應轉嫁到國外,進而令全世界人民一起幫美國買單。

  但有道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貨幣霸權「的確可以幫美國轉嫁量化寬鬆政策的負面效應,但與此同時,亦說明美國的「貨幣霸權」容不得半點閃失,如若不然,美國必被量化寬鬆政策的負面效應所反噬,進而自己把自己玩死!而一旦歐盟跟咱們中華家的貿易結算拋棄了美元,而改用各自的貨幣進行直接交易,那麼歐元必然復甦,美國的貨幣霸權則必然要遭到嚴重衝擊,一個搞不好,美元霸權甚至會因此崩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22: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