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家長孩子對做義工應持什麼態度

[複製鏈接]

188

主題

199

帖子

113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隨風的雨 發表於 2014-10-10 15: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從初中開始要求學生每學期做有限小時的社區實踐服務,算一門課時。所以社會上各機構,社區及機關提供不少機會讓青少年有各種機會在各自感興趣的領域去實際與社會接觸及鍛煉各方面能力。這些能力包括: 語言交流,人文溝通,了解社會,基本勞動技能等等。為個人成人後,更適應社會打基礎。
不少家長對這種社會實踐方式了解不多,並沒有從根本上讓孩子理解這一鍛煉機會對他們有利。在心裡上只是應付和敷衍,因此幾年下來孩子並不能受益太多。
美國社會強調個人付出與獲得之間的平衡性。許許多多的項目及社區建設包括教育,娛樂等都是建立在個人付出不管時間及金錢等基礎上,讓個人在社區環境中受益。總體來說,個人付出時間,精力及金錢越多的社區,居住及生活,學習,工作環境越好。原則是中國老話: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要想有好的小,甚至大環境,還得自己有所付出,才可能相對從環境中得到好的回報。
我們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該對付出與得到這個理念有所了解。這樣既鍛煉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又能為自己家庭有好的生活,學習及工作環境做實際的貢獻。
大女八年級學校開始要求做社區服務。我讓她自己選擇了一到兩個感興趣且覺得適合她自己的領域去做實際參與。這些信息網上都有,在搜索引擎中輸入青少年義工既可有大量選擇信息。但關鍵要孩子自己認真對待且對義工工作有良好態度才能在之後實踐中受益。這樣在每一次的實踐中他們都可以學到不同的經驗及體會。這對培養個體的社會環境適應性非常有幫助。因為在義工環境中他們可以獨立接觸到不同與學校及家庭的人與事。體會自我在他人眼中的反饋及提高應對正反面信息的能力。哈,當然時有反面信息對培養個體的心裡接受能力有利。
只有具有比較平衡對待正反信息的個體,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發揮自身特長及優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6: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