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被資本綁架的「寺廟文化」亟待解套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9-26 08: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佛門已非清凈地,近幾年來常常成為爭利之所,少林寺與當地管委會的官司就是最新的例證。據悉,嵩山少林寺日前已向鄭州市中院提交民事起訴狀,將嵩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告上法庭,要求對方賠償「拖欠」的近五千萬門票款。

  雙方分配門票的依據是2009年年末簽訂的契約。該協議約定,由管委會統一管理嵩山少林寺景區門票的經營業務,少林寺按照每人次30元分得門票收入。少林寺方的控訴是,管委會並未及時、足額支付自身應得的門票分成款項,並長期拖欠部分款項。而管委會方的解釋則是,雙方主要是對門票分成的統計有分歧,少林方的統計沒有考慮政策性免票和半價票的情況。

  此外,寺廟方還認為少林寺一直受制於管委會和經營方港中旅,被強行圈入少林景區,還面臨著「被上市」的風險;政府方則叫苦,管委會現在每一年都要虧損1000多萬元。雖各有說辭和委屈,但似乎雙方都未能得到公眾的同情。相反,這場官司暴露出的寺廟經濟的巨額收益,以及政府、企業、寺廟三家在這種文化收益上的分賬,卻令人咋舌且憤怒。相比起幾家分錢的是非,人們更憂心這種爭利中所展現出的社會傾向。

  其一,是公共資源「團體化」的傾向。少林方認為少林寺是一家子孫廟,廟產和人事皆應按歷史文化傳統由寺廟自決;管委會則認為少林寺是文保單位和旅遊景點,理應納入地方行政管理。明眼人能看出,雙方的旗號之下皆有利益訴求,都有意對公共資源進行圈佔。實際上,文化遺產在歷史中流傳,由集體創造,在形式上從屬於某一地方,本質上卻為民族文化共同體所共有,哪一個團體坐享其中的巨額收益都是不合理的。理論上講,除去維持寺廟和景區正常運轉的費用,其收益更該普惠全國範圍內的文化和宗教事業。

  其二是文化的資本化的傾向。在現代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文化資源也可以作為一種無形的資本進入經濟運作,甚至因為一個概念、一個傳統、一個共識而一本萬利。有著巨額門票收益、甚至一度傳來準備上市消息的少林寺,就是文化資本化運作的典型案例。但一旦資本化,寺廟文化就要被商業邏輯綁架,文化發展規律就要服膺於收益最大化的原則。且看此次三家爭利就明白了,大家強調的都是成本與產出的計算,無人也無暇照顧到千年古剎的體面、佛門重地的清凈。

  毋庸諱言,現在想要遏制將文化資本化運作的趨勢,幾乎是做不到的。要給文化盡量解套,只有在資本化過程中努力伸張文化自身的邏輯,並盡量保證收益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日前曾有消息傳出,國家宗教事務局正式撤出了國務院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發出了寺院門票可能取消的信號。果如此,不但文化景區回歸了公共資源的屬性,大眾獲得了普遍性的利好,大陸寺院也能部分擺脫商業化、世俗化的質疑,彰顯出佛門超拔出塵、普惠眾生的價值指向。當然,少林寺和嵩山管委會也就沒什麼好爭的了。

沙發
想飛的兔子 發表於 2014-9-26 10:29 | 只看該作者
哎,出家人也不能超凡脫俗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