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爾街的生意經:巴不得阿里巴巴壓低發行價格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9-18 15: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阿里巴巴的股票供不應求,而且需求仍在增長——這種局面看來很可能像往常一樣產生一種效果,那就是上市第一天股價大漲。這樣的行情是華爾街的勝利時刻之一。在英語里,用「Pop」這個詞來形容股價上漲會讓人聯想到一瓶瓶香檳開啟時的砰砰聲——這是市場繁榮的跡象。

  我有一位朋友是一隻大型基金的經理人,讓我們姑且稱他為奧斯卡。最近,奧斯卡給我講述了上市當天股價大幅上漲會是多麼的讓人激動。

  幾年前,在從洛杉磯飛往紐約的飛機上,奧斯卡和一家加州公司的CFO隔著通道相鄰而坐,後者的公司剛剛首發上市。這位CFO洋洋得意地說:「這真是妙極了!」隨著一杯又一杯的金湯力雞尾酒下肚,他的聲音越來越大:「上市頭一天我們的股票就漲了30%!那可是數千萬美元!」下飛機時,奧斯卡對這位已經步履蹣跚的CFO說: 「如果你們把這幾千萬留為己用而不是給了別人,你們公司的價值不就會高很多嗎?」聽了這句話,後者突然陷入沉思,就好像他從未聽到過這樣的說法——不過, 估計過不了多久他就會繼續興高采烈地痛飲一番。

  現在,這個上市首日股價飆升的迷人咒語似乎要施加在阿里巴巴身上了——這家公司很快就會以BABA為代碼在紐約上市。首發路演現已全面展開,而且據報道,阿里巴巴備受機構投資者追捧。媒體報道稱,寄望一夜暴富的大型基金經理人的申購數量已經遠遠超過阿里巴巴的發行規模,申購價格介於每股60-66美元。阿里巴巴將在9月18日定價,而第二天,這隻備受期待的股票就會登上紐約證交所的舞台。

  阿里巴巴的股票供不應求,而且需求仍在增長——這種局面看來很可能像往常一樣產生一種效果,那就是上市第一天股價大漲。這樣的行情是華爾街的勝利時刻之一。在英語里,用「Pop」這個詞來形容股價上漲會讓人聯想到一瓶瓶香檳開啟時的砰砰聲——這是市場繁榮的跡象。如果你相信華爾街的說法,也可以認為它就是IPO大獲成功的標誌。

  但實際上,首日暴漲說明承銷商定的發行價過低,遠低於機構投資者願意接受的價格。這種情況下,主要的受益者是名號最響的華爾街投行以及向它們支付傭金的客戶;受損失的則是上市公司,因為如果按市場價格首發,它籌集到的資金就會多得多。引人注意的是,如此之多的好公司都主動把數以十億計的美元作為「小費留在了餐桌上」。而且,如此之多的本該經驗老道的企業家都被這種現象蒙蔽了雙眼,這真是不可思議。特別要說的是,華爾街在解釋這一切時所用的依據簡直站不住腳——那些穿著條紋西裝的投行人士說,首發當天股價飆升會讓剛剛上市的公司獲得大量「人氣」,從而吸引一批忠實的投資者。

  而實際上,這隻會在首發當晚把一批投行人士吸引到Peter Luger牛排餐廳慶祝一番。

  新上市的成功公司並不全都是在首發當天大幅上漲。Facebook上市之初股價下跌的情況眾所周知,這表明該公司在2012年IPO時籌集的資金超過了它本身的價值。當然,說到底阿里巴巴的股價不一定會在這一天飆升。但聽了這可能是科技行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首發的宣傳之後,誰都能感覺到這一定是華爾街人士希望出現這樣的局面。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從阿里巴巴手中溜走的資金,或者說華爾街所賺取的利潤,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為了了解資本市場從業者的「這場狂歡」,讓我們來看看阿里巴巴在9月5日公布的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上市計劃。這家來自於中國的在線和移動商務巨擘計劃發行約3.68億股股票,主承銷商有6家:瑞信(Credit Suisse)、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高盛(Goldman Sachs)、花旗集團(Citigroup)和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按詢價區間上限,也就是每股66美元計算,這次首發將為阿里巴巴融資超過240億美元,使該公司的市值達到1630億美元。那麼,如果上市當天阿里巴巴的股價上漲25%,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它的收盤價將達到82.50美元,通過承銷商認購了該公司股票的機構每股將賺到16.50美元。如果阿里巴巴的管理層按這個真正的市場價格首發,他們就能多籌集60億美元資金。沒錯,60億美元。如果這就是「小費」的話,它的數量真是讓人乍舌(對此Peter Luger的服務員絕對會競相爭奪)。而小費就是小費——它只能留在餐桌上。

  受損失的可以分為兩組。一是包括雅虎(Yahoo)在內的大股東和創始人馬雲。他們拿出了2.19億股股票,也就流失了約36億美元資金。二是阿里巴巴本身,該公司出售其餘待售股票,也就是說,它給的「小費」差不多有24億美元。可以認為,如果一家公司手裡的資金多24億美元,它的價值就會上升24億美元。因此,阿里巴巴有可能因為股價低估25%而犧牲1.5%的潛在市場價值。

  那麼,誰是大贏家呢?答案並不意外——華爾街公司和它們下了大賭注的客戶,後者有機會買到了這些價格偏低的股票。帶來豐厚利潤的並非是承銷手續費。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的一位教授傑伊•里特指出:「承銷商倒是希望拿到更多的手續費,但是和首發規模相比,來自於中國和其他地區的公司為發行規模固定的IPO 所支付的手續費偏低。同時,這次首發備受關注,這讓阿里巴巴在討價還價時處於很有利的位置。」這些投行通過這次首發將得到約3.5億美元的手續費,只佔阿里巴巴所籌資金的1%左右,遠低於大多數IPO的正常水平。

  和把錢交到投行人士手裡相比,再沒有什麼付款過程能更加曲折迂迴了。這些煞有介事的華爾街公司讓自己所青睞的客戶迅速賺到了60億美元。這大約是1999-2001年整個科技熱潮期間華爾街所得「小費」的十分之一。隨後,投資者非常有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天乃至幾周時間裡通過高額交易傭金來回報這些公司。傭金給的最多的往往是對沖基金,因此可以推斷對沖基金的認購份額通常最大。支付傭金較低的共同基金則不那麼受投行歡迎。

  里特說,一般來講,華爾街公司會通過傭金拿到總利潤的30%,也就是18億美元。再加上手續費,這些公司的利潤有可能遠高於21億美元。

  當然,我們並不知道阿里巴巴上市當天會不會大幅上漲,或者到底會上漲多少。但這正是金融領域的奇觀之一。華爾街正打算再次施展這個讓人興奮的魔法,而且和我們最先認識的那個阿里巴巴相比,華爾街人士應該非常清楚,他們認同的這個故事並不比《一千零一夜》可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1: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