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現為美國國際政策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高級研究員。2002年起,在國務院和國防部研究阿富汗與伊拉克政策。2004年,赴伊拉克薩拉丁省工作。2006年,曾在伊拉克安巴爾省任海軍陸戰隊連長,後作為國務院官員赴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任職。2009年9月,因不滿美國政府對阿政策,正式宣布辭職。
本文8月9日原載於美國最大新聞網站《赫芬頓郵報》,原題「Laughing From His Grave」,觀察者網岑少宇譯。】
大約12年前,國會代表美國人民,授權小布希總統入侵伊拉克。上周五,在看似相同的授權下,美國炸彈再次在伊拉克炸響。
然而,白宮現在的主人並非小布希。奧巴馬上台後,採用的外交政策與前任的老一套相比,並無多大差別:加強在阿富汗的軍事活動,干預利比亞內戰,擴大美國的定點清除和無人機轟炸行動。只是在最近,奧巴馬當局才在動武問題上顯得謹慎起來。
面對伊拉克當前的緊急局勢,至今為止最恰當、最有洞察力的言論,同時也是最可能帶來些許和平與穩定的行動路線,出自白宮新聞發言人約什·厄內斯特(Josh Earnest)。他說:「美國軍事行動解決不了伊拉克問題……它們只能通過伊拉克政治方案來解決。」
奧巴馬本人也在上周四晚上強調了這一點:「伊拉克危機已經擴大,美國軍事行動不是答案。」
我祈望他們的話是真心實意的。當然,過去13年海外軍事行動的經驗不支持其他解讀。
如果美國炸彈和子彈能解決穆斯林世界的內戰,終結政治無序的局面,那麼2003年後伊拉克就應該天下太平了。奧巴馬當局在2009年突然向阿富汗增調近7萬部隊,想必已經在那兒建起和諧社會,而不是帶來持續5年的流血衝突。2011年落在利比亞的美國炸彈,也應能開創和平,而非仍舊肆虐城鄉的內戰。
再次軍事介入伊拉克內戰是個錯誤。對,我們2003年的入侵和隨後的佔領導致了現在的伊拉克內戰;同樣正確的是,「伊拉克與敘利亞伊斯蘭國」 (ISIS)是恐怖野蠻的。現在投下炸彈讓我們感覺良好,完成自我辯護,減輕負罪感;當電視和電腦上滿屏都是絕望、瀕死的難民形象時,尤其如此。
不管行動是多麼無效,甚至起到反作用,兩黨內的新保守主義者和自由干涉主義者,都會為美國發揮「領導力」鼓掌歡呼。但炸彈所起的任何作用都是片面的,持續不了多久,反而「有助於」惡化伊拉克內戰。我們當然有本事狂轟濫炸、大肆殺戮,然後呢?
在伊拉克北部,很多遜尼派出於政治需要,而與ISIS結盟。這為後者提供了人力和民眾支持,使其得以擴張版圖,繼續對非遜尼派發動恐怖的攻勢。

伊拉克政治問題比拉鋸戰地圖更複雜,不是美國炸彈能解決的
為何會產生這樣的聯盟?在巴格達的馬利基政府以什葉派為主,驚人的腐敗、殘酷,遜尼派覺得自己被排除出了政治生活,被邊緣化了。遜尼派不僅被清出政府和安全部隊,還損失了大量石油出口利潤,很多遜尼派都感到,他們輸掉的不只是圍繞重要性、政治代表性和資源的競賽,而是生死之戰。
再度介入伊拉克內戰,不管是支持馬利基主導的政府軍還是半自治的庫爾德武裝,都將使美國陷入支持某一方與遜尼派為敵的困境。這與2003—2006 年的情形如出一轍。當時,遜尼派同樣感到自己沒有選擇、只能與伊拉克的「基地」組織分支站在一起。遜尼派已經感到絕望,進一步邊緣化,將迫使他們與 ISIS走得更近。
如果我們充分承認自己已經走過了頭,在先前的入侵與佔領中突破了所有理智的邊界,那麼我們在伊拉克的唯一目標,就應該是將遜尼派重新納入政府、安全部隊和財政分配中。
轟炸遜尼派只能把他們逼向ISIS,強化排他性的巴格達政府。這與我們在阿富汗犯的錯誤非常類似。我們用武力支持卡爾扎伊腐敗的排他性政府。繼續在伊拉克這樣做,只會鼓勵馬利基拒斥改革。
回應遜尼派的政治訴求,是促成伊拉克和平、穩定的唯一途徑,而這無法用500磅炸彈或貧鈾彈來實現。
未來充滿變數,我只對少數事情有把握。我相信未來伊拉克人民將遭遇更多恐怖事件和流血衝突,我肯定美國面對這些死亡與毀滅難辭其咎。然而,我同樣肯定的是,奧巴馬這次說對了,美國的軍事力量搞不定伊拉克政治問題。
我還能肯定,在被我們趕下台11年半后,薩達姆·海珊正在墳墓里哂笑。

統治伊拉克多年的薩達姆,也許早就預見到今日的亂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