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由卡瑪等人執導的英文紀錄片《八九點鐘的太陽》(Morning Sun)上映后不久,在美國的一些媒體上開始出現對該片的介紹和評論。筆者在網路上找到了七家報刊關於這部影片的述評,這些媒體包括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電視指南(TV Guide)、國際電影(Film Journal International)、村聲(The Village Voice)和沙龍(Salon)。筆者對於影片中出場或提到的人名在這些文章中出現的頻率做了一個統計,得到這樣的結果:駱小海——出現在所有七篇文章中;劉少奇/王光美——出現在五篇文章中;李銳/李南央——五篇;遇羅克——三篇;宋彬彬和朱學勤——兩篇;其他一些在電影中出場的人則無人提及。對於筆者來說,這個結果初一看有點意外,但是再一想,就理解了:這些文章的作者都是對文革了解十分粗淺的洋人,不止一篇文章把文革的時間段說成是1964—1976,大概是因為電影從1964年的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說起。還有一篇文章把紅衛兵說成是北京大學的一個派別。有一篇評論甚至把王光美和劉亭的身份弄顛倒了。所以上述統計結果或許可以粗略地看作是反映了不熟悉文革的人對那些名字的了解和認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