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愛國不是說出來的,荷蘭人告訴我們什麼叫「國民待遇」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4-7-25 11: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7月23日,馬航失事客機首批荷蘭籍遇難者運抵荷蘭,荷蘭以莊嚴的儀式迎接MH17遇難者回國,荷蘭國王、王后、首相等領導人和普通民眾都前往機場迎接,並宣布23日為全國哀悼日。除此之外:一、每一具棺木都由六位或八位士兵抬靈;二、王后瑪克西馬不能自已,數次拭淚;三、阿姆斯特丹機場,人們沉痛默哀;四、所有遇難者國家的旗幟都降下半旗;五、高速公路上車輛全部停下,鳴笛致哀。(中國新聞網)

  荷蘭是個不大的國家,但是在這次事件中,我們看到了荷蘭政府的真誠和努力。有在現場參觀的網友就發微博感嘆:「整個過程場面肅穆、莊重、浩大,讓人無比震撼。彷彿一部電影大片。這就是國家的凝聚力、國民的尊嚴!」荷蘭——這樣的國家讓人肅然起敬!因為我們能感受得到文明世界對生命的敬重,對逝者的追思,對親屬的安撫,無論你來自何方,無論種族信仰國籍,一律平等相待!

  其實,災難和重創會在生命中的任何一個時刻,猝不及防的驟然來襲,無論你是一個個人還是一個國家。但每一次災難同時也是一次契機,人們可以從中學習如何避免災難,也可以學習如何面對災難, 以及如何尊重生命?如此對生命的敬畏,無論是貧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在死亡面前一律平等,生命的價值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政府,誰能不愛?而此情此景,我們卻多隻在為領導人視察開道中見到過。公民和居民的區別,荷蘭給出了答案。

  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在空難發生后,曾發表電視講話說:「那些失去至親者的個人經歷令人唏噓,讓我們深受觸動。他們的生活已支離破碎。他們的悲慟,他們的無奈,他們的絕望,都深深刺痛了我們的心靈。」也許,一個真正尊重和愛護他的國民的國家,愛國將不只是義務和道德,而會是發自內心真實的情感。

  在國外為了尋找一個失蹤的士兵和一具遺骸,他們可以不惜一切財力和武力,在局部地區或在國際上發動一場戰爭。因為他們太看重生命。著名作家王安憶說:「每每看到美國政府為了一個戰死在異國的士兵遺骸斤斤計較寸步不讓時,一種莫名的感動自心底湧起。每每看到我們自己的生命如草芥和數字時,一種無以言狀的悲涼直達心底。在我們幾千年歷史里,你檢測不出絲毫的關於人的概念,人的權利,人的尊嚴。沒有人在意我們的生死,包括我們自己。.」

  這些年來,從地震到暴雨,從火災到車禍,幾乎每一場災難過後,都有人呼籲,請求官方公布死難者的名字。然而每一次呼籲,最終都石沉大海。「死難者」在官方的通報上,永遠只是一個冰冷的數字。那些阿拉伯字母,有多麼簡單,就有多麼沉重,我們以前有多麼熟悉,如今就有多麼陌生。

  美國人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戰死者的統計都是到個位。在華盛頓國家廣場上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紀念碑上鐫刻著每一個死難者的名字。有的人原先統計在失蹤人員中,幾十年後找到遺骸,又補刻到紀念碑上。儘管有些美國人不認可這兩場戰爭特別是越南戰爭的正義性,但絕大多數美國人都認為對於普通士兵和軍官來說,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是為國捐軀,每一個逝去的生命都應該受到尊重。

  記得作家周國平曾說過:「我們判斷一個社會是好的社會還是壞的社會,用什麼標準去判斷呢?我覺得一個最起碼的標準,其實也是最高的標準,就是看它是不是尊重生命的權利,是不是保護生命的權利。在一個好的社會裡,每個人、絕大多數人的生命權利是有保障的,人人都有權利去爭取自己的幸福,去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什麼樣的社會是這樣的好社會呢?」

  一個國家是由一個個人所組成的,每一個人在這個國家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不言而喻,每個人的生命權都必須得到國家的切實保護和尊重。只有每一個公民活得有尊嚴,這個國家才有尊嚴;只有每一個死者生命都得到同樣的尊重,這個國家才有可能被所有人尊重。也許荷蘭人讓我們見證的不僅僅只是國家對生命的尊重,還有什麼叫「國民待遇」。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8: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